一种原料清理设备

文档序号:31830459发布日期:2022-10-15 01:3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清理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山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山茶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和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油茶树生长在没有污染的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等,经纬度及土质气候适宜营养成分高,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为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为了保证山茶油的销售质量需要在生产前对原料进行清理提高产量,为此提出一种山茶油原料清理设备;且现有的山茶油原料清理设备在清洗后需要在过滤罩内自然沥干,从而导致茶籽沥干速度慢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干速度快的山茶油原料清理设备。
4.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料清理设备,包括支撑架、设在支撑架上的清洗箱、设在支撑架一侧的去壳机以及位于清洗箱顶部的搅拌机构,所述清洗箱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清洗箱的两侧靠近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排废管,所述排废管朝外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去壳机上端和左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进料斗和排壳管,所述清洗箱上位于进水管上方设有与去壳机相连通的连接管,还包括沥干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出料口相对应的过料通道,所述沥干机构包括沥水框、驱动组件以及废水箱,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沥水框与滑轨滑动配合,且罩设于过料通道底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轮、传动臂以及连接臂,所述传动轮与电机同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臂一端通过轴承与传动轮偏心传动配合,另一端与连接臂通过轴承相连,所述连接臂与沥水框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水箱位于沥水框下方。
5.上述结构中,出料口处连接控制阀,在进水管上安装单向阀并与水源相连接,设备启动,控制阀控制出料口关闭,进水管向清洗箱内注入足量的水,从进料斗中加入山茶籽原料进入去壳机中去除外壳,外壳经去壳机粉碎后从排壳管排出,去壳后的原料经连接管进入清洗箱内,通过搅拌机构对清洗箱内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清洗,使得茶籽上残留的壳渣与茶籽快速分离至漂浮于水面上,清洗箱内的壳渣随着水位的上升从排废管排出,反复几次后,打开出料口处的控制阀,将水及茶籽通过过料通道排出至沥水框内,水通过沥水框上的眼孔流出至废水箱内;电机启动,控制偏心轮转动,传动臂通过轴承与传动轮偏心连接,且通过轴承与连接臂相连,使其能够通过连接臂控制沥水框相对滑轨往复滑移,从而能够使得沥水框内的茶籽产生晃动,便于将水沥出至废水箱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沥干效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通过连接臂与沥水框呈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将沥
水框取下后,将沥水框内的茶籽倒出,进行下一步制作。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截面呈l型,且相对沥水框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沥水框顶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滑轨相滑动配合的支撑部。
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沥水框安装的牢固性,且通过支撑部与滑轨相配合,能够便于沥水框的安装,能够提高沥水框往复滑移时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底部设有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两组相对沥水框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凸耳、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组凸耳上的销轴以及位于两组凸耳之间且套设于销轴上与滑轨相抵的滚轮。
9.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组件驱动沥水框相对滑轨往复滑移,且能够通过设置滚轮,减少沥水框支撑部与滑轨之间的摩擦,从而延长了沥水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组件相对支撑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三组。
1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沥水框滑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轮端面上设有与电机的电机轴偏心设置的连接柱,所述传动臂一端通过轴承套设于连接柱上,所述传动臂与连接柱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柱,所述连接臂一端通过轴承套设于固定柱上。
1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传动臂与传动轮的偏心配合,实现带动传动臂与沥水框相对滑轨往复位移,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配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水框朝向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朝向连接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接柱,所述连接臂朝向固定臂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螺接柱相对应的第二螺接柱,所述连接臂与固定臂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接柱及第二螺接柱相螺接的连接套。
15.上述结构中,当沥水框需要从支撑架上取下时,通过转动连接套,使得第一螺接柱与第二螺接柱相分离,从而实现连接臂与固定臂相分离,将沥水框从滑轨相对驱动组件的一端滑出。通过设置连接套能够便于连接臂与固定臂的拆分,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操作的便捷性。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水箱的横截面积大于沥水框的横截面积。
1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沥水框往复位移时,水溅到废水箱外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整洁度。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一侧设有固定台,所述电机固定于固定台上。
19.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固定台能够便于电机的安装,且能够便于其它工具的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便捷性。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相对固定台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顶部至地面的距离小于沥水框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21.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架能够在沥水框需要取出时,将沥水框滑移至活动架上,从而能够便于其进行支撑,提高了沥水框拆装的便捷性。能够在活动架底部设置万向
轮,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将沥水框内的茶籽通过活动架输送至需要的工位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沥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沥干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含义:1-支撑架;2-清洗箱;3-去壳机;4-搅拌机构;21-出料口;22-进水管;23-排废管;31-进料斗;32-排壳管;24-连接管;5-沥干机构;11-过料通道;51-沥水框;52-驱动组件;53-废水箱;6-滑轨;521-电机;522-传动轮;523-传动臂;524-连接臂;511-支撑部;7-滑移组件;71-凸耳;72-销轴;73-滚轮;5221-连接柱;5231-固定柱;512-固定臂;5121-第一螺接柱;5241-第二螺接柱;8-连接套;12-固定台;9-活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背面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原料清理设备,包括支撑架1、设在支撑架1上的清洗箱2、设在支撑架1一侧的去壳机3以及位于清洗箱2顶部的搅拌机构4,所述清洗箱2的底端设有出料口21、所述清洗箱2的两侧靠近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进水管22以及排废管23,所述排废管23朝外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去壳机3上端和左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进料斗31和排壳管32,所述清洗箱2上位于进水管22上方设有与去壳机3相连通的连接管24,还包括沥干机构5,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与出料口21相对应的过料通道11,所述沥干机构5包括沥水框51、驱动组件52以及废水箱53,所述支撑架1底部设有滑轨6,所述沥水框51与滑轨6滑动配合,且罩设于过料通道11底端,所述驱动组件52包括电机521、传动轮522、传动臂523以及连接臂524,所述传动轮522与电机521同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臂523一端通过轴承与传动轮522偏心传动配合,另一端与连接臂524通过轴承相连,所述连接臂524与沥水框51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水箱53位于沥水框51下方。
31.上述结构中,出料口21处连接控制阀,在进水管22上安装单向阀并与水源相连接,设备启动,控制阀控制出料口21关闭,进水管22向清洗箱2内注入足量的水,从进料斗31中加入山茶籽原料进入去壳机3中去除外壳,外壳经去壳机3粉碎后从排壳管32排出,去壳后的原料经连接管24进入清洗箱2内,通过搅拌机构4对清洗箱2内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清洗,使得茶籽上残留的壳渣与茶籽快速分离至漂浮于水面上,清洗箱2内的壳渣随着水位的上升从排废管23排出,反复几次后,打开出料口21处的控制阀,将水及茶籽通过过料通道11排出至沥水框51内,水通过沥水框51上的眼孔流出至废水箱53内;电机521启动,控制偏心
轮转动,传动臂523通过轴承与传动轮522偏心连接,且通过轴承与连接臂524相连,使其能够通过连接臂524控制沥水框51相对滑轨6往复滑移,从而能够使得沥水框51内的茶籽产生晃动,便于将水沥出至废水箱53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沥干效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通过连接臂524与沥水框51呈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将沥水框51取下后,将沥水框51内的茶籽倒出,进行下一步制作。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6截面呈l型,且相对沥水框5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沥水框51顶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滑轨6相滑动配合的支撑部511。
3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沥水框51安装的牢固性,且通过支撑部511与滑轨6相配合,能够便于沥水框51的安装,能够提高沥水框51往复滑移时的稳定性。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511底部设有滑移组件7,所述滑移组件7包括两组相对沥水框5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凸耳71、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组凸耳71上的销轴72以及位于两组凸耳71之间且套设于销轴72上与滑轨6相抵的滚轮73。
35.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组件52驱动沥水框51相对滑轨6往复滑移,且能够通过设置滚轮73,减少沥水框51支撑部511与滑轨6之间的摩擦,从而延长了沥水框5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组件7相对支撑部5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三组。
3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沥水框51滑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38.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522端面上设有与电机521的电机521轴偏心设置的连接柱5221,所述传动臂523一端通过轴承套设于连接柱5221上,所述传动臂523与连接柱5221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柱5231,所述连接臂524一端通过轴承套设于固定柱5231上。
39.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传动臂523与传动轮522的偏心配合,实现带动传动臂523与沥水框51相对滑轨6往复位移,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配的便捷性及可靠性。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沥水框51朝向连接臂524的一端设有固定臂512,所述固定臂512朝向连接臂524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接柱5121,所述连接臂524朝向固定臂5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螺接柱5121相对应的第二螺接柱5241,所述连接臂524与固定臂51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接柱5121及第二螺接柱5241相螺接的连接套8。
41.上述结构中,当沥水框51需要从支撑架1上取下时,通过转动连接套8,使得第一螺接柱5121与第二螺接柱5241相分离,从而实现连接臂524与固定臂512相分离,将沥水框51从滑轨6相对驱动组件52的一端滑出。通过设置连接套8能够便于连接臂524与固定臂512的拆分,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操作的便捷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废水箱53的横截面积大于沥水框51的横截面积。
4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沥水框51往复位移时,水溅到废水箱53外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整洁度。
4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一侧设有固定台12,所述电机521固定于固定台12上。
45.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固定台12能够便于电机521的安装,且能够便于其它工具的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便捷性。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相对固定台12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架9,所述活动架9顶部至地面的距离小于沥水框51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47.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架9能够在沥水框51需要取出时,将沥水框51滑移至活动架9上,从而能够便于其进行支撑,提高了沥水框51拆装的便捷性。能够在活动架9底部设置万向轮,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将沥水框51内的茶籽通过活动架9输送至需要的工位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操作的便捷性。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