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脱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7595发布日期:2022-12-14 02: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脱气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脱气池。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包括:沉降—酸性调节—芬顿反应池—脱气池—碱性调节—过滤—水排出,在芬顿氧化阶段,需要向芬顿反应池中投入过氧化氢溶液,以亚铁离子为催化剂,与过氧化氢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矿化降解污染物,达到降低cod的效果。
3.芬顿反应池的混合物进入到脱气池中,该混合物中会有残留的过氧化氢和氧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二氧化碳会形成气泡附着到絮凝污泥周围,使得絮凝污泥漂浮起来,因而影响了后续的沉淀。
4.目前,公告号为cn2120248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气池,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方的横管,横管的底部垂直设置有多根支管,且支管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池体的背面安装有鼓风机,且鼓风机与横管之间通过弹性软管连通;池体的侧壁靠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池体的上方架设有门型支架,门型支架的高度高于横管,且门型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端与横管转动连接,池体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末端与横管的一端铰接。
5.现有的这种脱气池采用移动式的支管,在池体内进行边移动边进行鼓风脱气,也就是需要对池体内的水进行分段的脱气,难以满足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脱气池,能够高效的对池体中的混合物进行脱气处理。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脱气池,包括池体,连通在池体两侧的进液管和出液管;
8.所述池体从进液管到出液管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好氧区、混合区、上升区和稳态脱气区,所述好氧区和混合区之间设置有跌落板,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曝气组件,所述混合区内设置有脱气组件;
9.所述脱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多个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1.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中设置有多个阻隔导流板,多个所述阻隔导流板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阻隔导流板一端与池体内壁形成引流通道,多个所述引流通道交错设置在池体两侧。
12.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池底的曝气支管和连通在曝气支管上的曝气头,所述曝气支管上连通有曝气干管,所述曝气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曝气干管均与压缩空气管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头上表面距离池体底部的距离为300-350mm。
14.进一步的,所述阻隔导流板的高度为6700mm,所述跌落板的高度为6250mm。
15.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区和上升区之间设置有上升分隔板,所述上升分隔板底部设置有上升通孔。
1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池体中混合区和上升区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二个所述上升区和稳态脱气区之间设置有溢流板。
17.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区、上升区和稳态脱气区中均设置有脱气支管,所述脱气支管上连通有脱气干管,所述混合区、上升区和稳态脱气区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脱气干管的安装支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1、好氧区、混合区、上升区和稳态脱气区分别用于对液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好氧区中的曝气组件向液体中充入大量的空气后,能够较好的增加液体的含氧量,但是也会形成较多的微小气泡;在混合区中,通过脱气组件,将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混合,使众多微小气泡混合成大气泡后排出;
20.2、好氧区中的多个阻隔导流板将池体内腔分隔成多个区域,而且阻隔导流板一端与池体内壁形成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在池体两侧交错设置,从而可以引导液体在池体中充分的与空气接触,以便提高液体的含氧量;1个体积的水中可以溶入0.02个体积的氮气,可以溶入0.049体积的氧气,通过好氧区的液体将空气中的氧溶入到水中,氮气形成了较多的微小气泡,好氧区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能够避免水中的厌氧微生物产生,以提高水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脱气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1、池体;2、进液管;3、出液管;4、好氧区;5、混合区;6、上升区;7、稳态脱气区;8、跌落板;9、曝气组件;10、脱气组件;11、搅拌电机;12、搅拌叶片;13、阻隔导流板;14、引流通道;15、曝气支管;16、曝气头;17、曝气干管;18、上升分隔板;19、上升通孔;20、溢流板;22、脱气支管;23、脱气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7.实施例:
28.参考图1,一种高效脱气池,包括池体1,以及连通在池体1两侧的进液管2和出液管
3;进液管2固定设置在池体1一侧的靠近上端处,进液管2一端延伸进池体1中,进液管2将芬顿氧化处理后的液体输送到池体1中;出液管3设置在池体1远离进液管2的一侧,出液管3设置在池体1侧壁靠近下侧处,出液管3靠近池体1的一端与池体1内壁平齐设置。
29.参考图2,池体1从进液管2到出液管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好氧区4、混合区5、上升区6和稳态脱气区7;液体在好氧区4中,可以充分的与溶入空气;在混合区5中,液体中溶入的空气发生聚集变大,并以气泡的方式从液体中排出;液体进入到上升区6中,溶入的空气发生进一步的聚体,从而更多的将气体排出;稳态脱气区7用于供液体平稳的放置,以便液体稳定后再排出。
30.参考图1和图2,好氧区4内设置有多组曝气组件9,好氧区4中设置有多个阻隔导流板13,阻隔导流板13沿池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多个,阻隔导流板13将好氧区4分隔成多个好氧分隔区,多组曝气组件9和多个好氧分隔区一一对应。
31.参考图2,阻隔导流板13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池体1内壁形成有引流通道14,多个引流通道14交错设置在池体1两侧,液体在好氧区4中呈s形流动,使得液体能够逐步的进行曝气溶氧,以确保气体能够更加充分和均匀的与液体接触。
32.参考图1和图2,曝气组件9包括曝气支管15和连通固定在曝气支管15上的曝气头16,曝气支管15为方形环状的管道,曝气支管15的轴线水平设置,曝气头16沿曝气支管1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池体1底部预埋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曝气支管15抵接,支撑柱为不锈钢柱,支撑柱的上表面为与曝气支管15贴和的圆弧状;曝气支管15上连通有曝气干管17,曝气干管17的轴线竖直设置;曝气干管17向上延伸至池体1上侧,池体1上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压缩空气管道的管道槽,管道槽中铺设有压缩空气管道,曝气干管17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
33.参考图2和图3,曝气头16上表面距离池体1底部的距离为300-350mm,优选为320mm,曝气头16与池体1底部之间的空隙中均匀铺设有净化水体的污泥,污泥可以吸附水中的漂浮物、沉淀物和颗粒物,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污泥的厚度控制在300以下,在曝气头16喷出压缩空气时,不会将污泥冲散开来,以保证了污泥的稳定性,以便更好的保证水体的净化程度。
34.参考图1和图3,好氧区4和混合区5之间设置有跌落板8,阻隔导流板13的高度为6700mm,跌落板8的高度为6250mm,跌落板8的上侧面和阻隔导流板13的上侧面的高度差为450mm;液体在好氧区4充分溶入气体后,上层清液从跌落板8的上方流入到混合区5。
35.参考图3,混合区5底部也设置有曝气头16,混合区5底部还设置有脱气组件10,脱气组件10包括搅拌电机11和搅拌叶片12,搅拌电机11可以带动搅拌叶片12转动,搅拌叶片12转动使得液体被不断的搅拌,其中溶入的气体会形成小气泡,然后聚合成大气泡,进而从液体中排出,可以避免小气泡的残留。
36.参考图3,混合区5和上升区6之间设置有上升分隔板18,上升分隔板18底部设置有上升通孔19,上升通孔19的高度为800mm,在搅拌叶片12的搅拌下,混合区5底层的液体中的气泡会快速的聚合后上升到上层去,底层的液体中含气泡较少,使得进入到上升区6的液体中的气泡含量较少。
37.参考图1和图3,每个池体1中的混合区5和上升区6均设置有两个,两组混合区5和上升区6呈u型分布,以便液体经过两次脱气,从而能够确保气泡稳定的排出,能够进一步的
减少小气泡的含量;第二个所述上升区6和稳态脱气区7之间设置有溢流板20,溢流板20上侧面低于池体1上表面320mm;混合区5、上升区6和稳态脱气区7中均设置有脱气支管22,脱气支管22上连通有脱气干管23,混合区5、上升区6和稳态脱气区7的内壁均预埋有安装支架(图中未示出),脱气干管23通过管箍箍设在安装支架上。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