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2777发布日期:2022-11-16 02:2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容积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不必外加动力、抗冲击能力强、出水稳定等技术优点,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已非常广泛。但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于进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如:对进水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浓度、水温、ph值等均有严格要求。
4.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使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前期一般都需要配置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设备,如:沉淀池、冷却塔、水解酸化池、循环池、气浮机及加药系统等,这些设施投资大,通常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大水量的污水处理项目,对于一些水量较小,占地面积有限的污水处理项目显然是不适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入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可整体移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撬装式底盘,所述撬装式底盘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换热装置、水解酸化循环罐、供料泵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8.所述斜板沉淀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
9.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上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内;
10.所述供料泵设置在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斜板沉淀罐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方,斜板沉淀罐的出水通过自重流入换热装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部空间沿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下部相互隔离、上部相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为水解酸化区和循环区。
13.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水解酸化循环罐的水解酸化区;
14.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设置在循环区的下部侧壁上。
15.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循环区的顶部,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循环流量计。
16.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下部侧壁上;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顶部。
17.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进水流量计。
18.进一步的,所述斜板沉淀罐的沉淀区设置一系列平行的斜板。
19.进一步的,所述撬装式底盘采用型钢焊接加工制作而成。
2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通过盘管支架固定在箱体内部。
21.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集沉淀、冷却、水解酸化、厌氧反应于一体,结构紧凑,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小水量工程(50m3/d以下)。
23.(2)本实用新型为撬装式结构,便于整体移动、运输,可作为小试设备进行现场试验。
24.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6.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斜板沉淀罐,2、换热装置,3、水解酸化循环罐,301、水解酸化区,302、循环区,4、供料泵,5、进水流量计,6、内循环厌氧反应器,7、循环管道,8、循环流量计,9、出水管道,10、撬装式底盘,11、布水系统,12、下降管,13、三相分离器,14、上升管,15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2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撬装式底盘10,
撬装式底盘10采用型钢焊接加工制作而成。所述撬装式底盘10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1、换热装置2、水解酸化循环罐3、供料泵4、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
33.所述斜板沉淀罐1的出水口与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有进水流量计5和所述供料泵4,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9连接,所述出水管道9上连接有循环管道7,循环管道7的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3,在所述循环管道7上设置有循环流量计8;
34.所述斜板沉淀罐1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2的上方,斜板沉淀罐1的出水可通过自重流入换热装置2。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设置有隔板303,隔板303将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部空间沿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下部相互隔离、上部相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为水解酸化区301和循环区302;
36.所述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路通入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水解酸化区301;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设置在循环区302的下部侧壁上;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循环区302的顶部连接循环管道7。
37.为便于整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仪表及安装附件等也均安装在撬装式底盘10上。
38.本实施例中的斜板沉淀罐1、换热装置2、水解酸化循环罐3、供料泵4、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均为现有技术。
39.其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通过盘管支架固定在箱体内部,换热盘管两端分别连接进、出口接管等部件,热介质从进口接管进入换热盘管内,冷却介质由箱体上开设的冷却介质进口进入箱体并均匀分布在换热盘管四周,与换热盘管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使热介质冷却的效果。
40.斜板沉淀罐1主要部件为沉淀区,沉淀区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把水流分隔成薄层,增大沉淀面积,利用浅池原理提高沉淀效率从而高效的去除水中的ss(悬浮物)浓度;
41.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进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下部侧壁上;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出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顶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内部主要设置布水系统11、三相分离器13、上升管14、下降管12、气液分离器15;进水通过布水系统11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反应,活性污泥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通过上升管14提升至顶部气液分离器15,同时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器15,沼气通过顶部沼气管路排出,泥水混合物通过下降管12回至反应器底部混合区,从而形成内循环。颗粒污泥被三相分离器13拦截返回污泥床,上清液由出水管9排走。
4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来水先经过斜板沉淀罐1进行沉淀并去除水中的ss(悬浮物),经斜板沉淀罐1沉淀后的出水进入换热装置2,通过换热装置2换热进行水温调节,然后进入水解酸化循环罐3,将水中大分子污染物质降解为小分子,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后,利用供料泵4泵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进行反应,经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处理的出水一部分通过循环管道7回流至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循环部分302,对进水cod进行稀释调节,达到进入厌
氧的最佳cod值,另一部分为最终处理出水进入后续处理工艺。根据水质水量的不同,通过进水流量计5和循环流量计8控制循环量,以保证进水水质及最终处理效果。
4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