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7256发布日期:2022-11-23 00:4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


背景技术:

2.aao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aao工艺形成于1980年,指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各种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简称aao法。
3.厌氧池功能为原水与外回流含磷污泥混合后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部分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小分子的挥发性脂肪酸(vfa),聚磷菌吸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合成phb并储存在细胞内同时将细胞内的聚磷水解成正磷酸盐,释放到水中,释放的能量可供专性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压抑条件下维持生存,结果污水中的溶解性磷含量升高。
4.缺氧池功能为硝态氮通过内循环回流由好氧池送来,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3q(q为进水流量)。混合液进入缺氧池后,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回流液中的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有效地完成反硝化反应,因此,有机物浓度和硝态氮浓度都大幅度降低。
5.好氧池功能为有机氮被氨化转化为氨氮,继而消化杆菌将氨氮转化成硝态氮。通过回流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降解水中多余有机物,吸附水中难降解有机物。
6.市政污水以工业废水为主,占比约80-90%,其特性为b/c过低,不利于厌氧池释磷及缺氧池的反硝化过程。厌氧池及缺氧池池子数量固定,不能根据进水污染物的变化灵活处理,影响处理效果的同时增加能源的消耗。
7.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市政污水进水b/c低,进水有机物很难用于脱氮除磷,且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及缺氧池池子数量固定,不能根据进水污染物的变化灵活处理,影响处理效果的同时增加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8.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设置有:
10.水解酸化池、厌缺氧池和好氧池;
11.所述厌缺氧池设置有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厌缺氧池、第二厌缺氧池、第三厌缺氧池、第四厌缺氧池和第五厌缺氧池;
12.所述好氧池设置有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第四好氧池;
13.所述水解酸化池通过进水管廊分别与第一厌缺氧池、第二厌缺氧池、第四厌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五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连通;
14.所述第一厌缺氧池、第二厌缺氧池和第四厌缺氧池与进水管廊的连通位置分别安装有进水闸板。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好氧池内设置有两台内回流泵,所述内回流泵与内回流管廊连通,所述内回流管廊分别与第一厌缺氧池、第二厌缺氧池、第三厌缺氧池连通;
16.所述第一厌缺氧池、第二厌缺氧池、第三厌缺氧池与内回流管廊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内回流闸板、第二内回流闸板、第三内回流闸板。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厌缺氧池为半地埋水池,设置有进水闸板、外回流闸板、碳源投加点,外回流闸板与外回流管廊相连,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约50cm。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厌缺氧池为半地埋水池,设置有进水闸板、碳源投加点,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约50cm。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厌缺氧池为半地埋水池,设置有碳源投加点,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约50cm。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厌缺氧池为半地埋水池,与水解酸化池及第一好氧池相邻。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好氧池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五厌缺氧池及第一好氧池相邻。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好氧池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二好氧池相邻。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好氧池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三好氧池相邻。
24.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25.第一、本实用新型能够灵活调整厌氧池及缺氧池数量,可有效的应对污染物指标波动带来冲击的同时,更可实现对进水污染物更有效、更针对性的去除;通过对进水方式灵活调节,可弥补水力负荷过大情况下给系统带来的冲击,通过分段进水,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根据进水污染物的情况,通过不同药剂投加方式,实现快速、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下,也大幅度减少碳源投加量。
26.第二、本实用新型在进水污染物含量以无法增加厌氧池数量时,通过对进水闸板调节,来增加污染物在厌氧池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果。可针对不同的进水污染物,可通过调节内回流闸板开启方式,从而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通过设置有多个碳源投加点,可通过不同投加点投加碳源,提高处理效果。能够提高进水污染物b/c比,提高处理效果。
27.第三、本实用新型针对市政污水污染物b/c过低情况,在多模式aao前增加水解酸化池,可使大分子有机物在水解酸化的作用下转化成可被微生物易于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大幅度提高b/c,从而提高厌缺氧池脱氮除磷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28.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附图说明
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的连接原理图;
32.图中:1、水解酸化池;2、第一厌缺氧池;3、第二厌缺氧池;4、第三厌缺氧池;5、第四厌缺氧池;6、第五厌缺氧池;7、第一好氧池;8、第二好氧池;9、第三好氧池;10、第四好氧池;11、第一进水闸板;12、第二进水闸板;13、第三进水闸板;14、第一内回流闸板;15、第二内回流闸板;16第三内回流闸板;17、第一碳源投加点位;18、第二碳源投加点位;19、第三碳源投加点位;20、外回流管廊;21、外回流闸板;22、进水管廊;23、内回流管廊;24、内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池及多模式aao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1、进水管廊22、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三厌缺氧池4、第四厌缺氧池5、第五厌缺氧池6、第一好氧池7、第二好氧池8、第三好氧池9、第四好氧池10。
35.第一厌缺氧池2包含一块第一进水闸板11、一块外回流闸板21、一个第一碳源投加点位17;第二厌缺氧池3包括一块第二进水闸板12、一个第二碳源投加点位18;厌缺氧34池内有一个第三碳源投加点位19;第四厌缺氧池5内有一块第三进水闸板13。
36.整体水流方向为水解酸化池1经进水管廊22至第一厌缺氧池2至第二厌缺氧池3至第三厌缺氧池4至第四厌缺氧池5至第五厌缺氧池6至第一好氧池7至第二好氧池8至第三好氧池9至第四好氧池10至出水。
37.第一厌缺氧池2为半地埋水池,包括进水闸板、外回流闸板21、碳源投加点,其中进水闸板与进水管廊22相连,外回流闸板21与外回流管廊20相连,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22约50cm。
38.第二厌缺氧池3为半地埋水池,包括进水闸板、碳源投加点,其中进水闸板与进水管廊22相连,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22约50cm。
39.第三厌缺氧池4为半地埋水池,包括碳源投加点,碳源投加点处于池内上方,靠近进水管廊22约50cm。
40.第四厌缺氧池5为半地埋水池,包括进水闸板,进水闸板与进水管廊22相连。
41.第五厌缺氧池6为半地埋水池,与水解酸化池1及第一好氧池7相邻。
42.第一好氧池7为半地埋水池,与水解酸化池1及第五厌缺氧池6相邻。
43.第二好氧池8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五厌缺氧池6及第一好氧池7相邻。
44.第三好氧池9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二好氧池8相邻。
45.第四好氧池10为半地埋水池,与第三好氧池9相邻。第四好氧池10内设置有两台内回流泵24,内回流泵24与内回流管廊23连通,内回流管廊23分别与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三厌缺氧池4连通;
46.所述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三厌缺氧池4与内回流管廊23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内回流闸板14、第二内回流闸板15、第三内回流闸板16。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48.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aao进水方式:可在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四厌缺氧池5同时进水或独立进水,当打开第一厌缺氧池2的第一进水闸板11,关闭第二厌缺氧池3、第四厌缺氧池5的第二进水闸板12、第三进水闸板13,进水全部从第一厌缺氧池2进入,此方式可使污染物最大化在系统内停留,确保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打开第一厌缺氧池2的第一进水闸板11、第二厌缺氧池3、第四厌缺氧池5的第二进水闸板12、第三进水闸板13,进水同时从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四厌缺氧池5进入,此方式可缓解进水量对除磷的影响,其原理为假设通过内回流闸板调节后,第一厌缺氧池2被调整为第一厌氧池2,所有进水全部从第一厌氧池进入,由于进水量过大,导致厌氧反应时间过短,无法使聚磷菌充分释磷,导致处理效果下降,此时若将部门进水从第二厌缺氧池3和第四厌缺氧池5进入,可适当的缓解厌氧池的进水压力,从而满足处理效果。
49.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aao内回流方式:内回流是由第四好氧池10通过提升泵至内回流管廊23。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三厌缺氧池4通过闸板调节可实现同时或独立回流,通过内回流闸板开启来调整厌氧池及缺氧池数量,厌氧池的确定是由内回流的位置而决定,内回流所处的厌缺氧池前端均可理解为厌氧池,此方式较传统aao工艺的固定数量厌氧池和缺氧池可实现厌氧池和缺氧池数量的多样化,增加厌氧池数量后则可延长聚磷菌释磷停留时间,实现充分释磷,故多模式aao除磷效率明显较高。而内回流所处的厌缺氧池及后端(好氧池前)为缺氧池,其调整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方式:当内回流管廊23混合液回流至第一厌缺氧池2,则系统为5个缺氧池和4个好氧池。此方式针对进水污染物内总磷含量极低,总氮含量高的情况;第二种方式:当内回流管廊23混合液回流至第二厌缺氧池3,则工艺为1个厌氧池和4个缺氧池和4个好氧池,此方式针对进水污染物总磷含量较少,总氮偏高的情况;第三种方式:当内回流管廊23混合液回流至第三厌缺氧池4,则工艺为2个厌氧池和3个缺氧池和4个好氧池,此方式针对进水总磷偏高,总氮含量一般的情况。第四种方式:当内回流管廊23混合液不回流,则工艺为5个厌氧池和4个好氧池,此方式针对进水总氮极低,进水总磷高的情况。此四种内回流方式可对进水污染物有针对性的去除,大幅度提升污染物去除率。
50.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aao碳源投加方式:碳源是由加药间通过隔膜泵进入厌缺氧池。第一厌缺氧池2,第二厌缺氧池3,第三厌缺氧池4可实现同时或独立加药。独立加药方式为所有碳源可从第一厌氧池2投加,此方式可保障聚磷菌在释磷过程中有充足的有机物来提高释磷效果。当多个碳源投加点同时加药时,此方式可使脱氮除磷同时及快速进行,增强脱氮除磷效果。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