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及除臭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3570发布日期:2022-11-23 02:1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及除臭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及除臭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餐厨垃圾厂、厨余垃圾厂以及垃圾焚烧厂等场景中,会产生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恶臭气体;恶臭气体污染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因此,在上述场景中可以设置除臭净化设备,除臭净化设备可以采用生物脱臭净化工艺净化恶臭气体。除臭净化设备中可以设置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可以在除臭净化设备中喷水,以对恶臭气体降尘或调整除臭设备内除臭环境。净化设备可以连接有一水箱,水箱与净化设备、喷淋装置可以通过管道连通,喷淋装置喷淋在净化设备中的水通过管道回流到水箱,水箱中的水可以在水泵的驱动下运动至喷淋装置中,喷淋装置可以将水箱传输至喷淋装置的水继续喷淋于净化设备中,实现水循环。
3.目前,净化设备的水循环过程中,存在部分沉积的杂物可以随水流一并流入水箱和喷淋装置,杂物包括淤泥、碎屑等。进入喷淋装置的杂物可能导致喷淋装置的喷淋口堵塞,影响喷淋装置喷水效率,从而影响除臭净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及除臭净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净化设备的水循环过程中,水流中的杂物会影响水循环效果,进而影响除臭净化效果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包括:
6.箱体,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内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沉积槽,所述第一沉积槽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一沉积槽用于收容随水流进入所述箱体的杂物;
7.第一溢流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且与所述箱体内的顶壁存在间隔,所述第一溢流件位于所述第一沉积槽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一溢流件用于阻隔所述箱体内的水;
8.引流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沉积槽远离所述第一溢流件的一侧,所述引流件用于引导水流流动至所述第一沉积槽。
9.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开设有第二沉积槽,所述第二沉积槽位于所述第一溢流件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二沉积槽用于收容经由所述第一溢流件上溢流出的水流中的杂物。
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沉积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插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塞体。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沉积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插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塞体。
12.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沉积装置还包括:
13.第二溢流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沉积槽与所述出水口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溢流件的顶部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用于阻隔随水流进入所述箱体的漂浮物。
1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隔网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隔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供水流或气流进入所述箱体并经过所述隔网。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溢流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溢流件的高度。
17.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沉积装置还包括缓流件,所述缓流件设置于箱体内的顶壁且对应在所述引流件上方和所述进水口的前方出水位置。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臭净化设备,包括:
19.设备本体;
20.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水循环沉积装置,所述水循环沉积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连通,所述水循环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设备本体流出的液体;
21.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水循环装置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水循环沉积装置流出的液体,并将液体喷淋在所述设备本体内。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循环沉积装置及除臭净化设备,水循环沉积装置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间隔设置,箱体内设有底壁,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沉积槽,第一沉积槽位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第一沉积槽用于收容随水流进入箱体的杂物;第一溢流件,第一溢流件设置于底壁上,第一溢流件与箱体内相对于底壁的内壁存在间隔,第一溢流件位于第一沉积槽与出水口之间,第一溢流件用于阻隔箱体内的水;引流件,引流件设置于箱体内,引流件位于第一沉积槽远离第一溢流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循环水中的杂物沉积后,再使循环水流动至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减少喷淋装置喷淋口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的水循环沉积装置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水循环沉积装置的剖视图。
27.图中标识说明:
28.10、设备本体;11、进气口;12、排气管;13、生物滤池室;14、生物滤床层;15、水循环出口;
29.20、喷淋装置;
30.30、风机;
31.40、水循环沉积装置;41、箱体;411、进水口;412、出水口;413、底壁;414、顶壁;415、第一沉积槽;416、第一开口;417、第二沉积槽;418、第二开口;419、第三开口;42、第一溢流件;43、引流件;431、引导面;44、第一引流管;441、第一塞体;45、缓流件;46、第二溢流件;47、第二引流管;471、第二塞体;48、隔网;
32.50、水泵;
33.60、阀门;
34.7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7.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9.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臭净化设备的示意图。可以理解,除臭净化设备可以通过生物脱臭净化工艺净化恶臭气体。
40.在一实施例中,除臭净化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本体10和喷淋装置20。设备本体10一侧开设有进气口11,另一侧连接有排气管12。设备本体10中设有生物滤池室13,进气口11与生物滤池室13连通。生物滤池室13内设有生物滤床层14,进气口11位于生物滤床层14下方。喷淋装置20设置在设备本体10内顶部且位于生物滤床层14上方。喷淋装置20用于对生物滤池室13行加湿喷淋。
41.可以理解,恶臭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1进入生物滤池室13。喷淋装置20可以对生物滤床层14喷洒清水,提高生物滤床层14的湿润度。在生物滤池室13中,恶臭气体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生物滤床层14时,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以及微生物的细胞个体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代谢类型多样的特点,将恶臭气体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
42.本实施例中,除臭净化设备还可以包括风机30。风机30用于驱动气体在设备本体10内从进气口11向排气管12的方向流动。
43.可以理解,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的方式可以是焊接固定、螺钉固定、卡接固定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44.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侧部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水循环出口15。除臭净化设备还可以包括水循环沉积装置40。
45.在一实施例中,水循环沉积装置40可以包括:箱体41、引流件43和第一溢流件。
46.箱体41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11,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412。进水口411的所在高度高于出水口412的所在高度。进水口411可以与水循环出口15连通,出水口412可以与喷淋装置20通过水箱70进行连通。
47.第一溢流件42固定安装在底壁413上,且第一溢流件42两端与箱体41内位于两端的内壁密封连接。
48.引流件43固定安装在底壁413上,且引流件43的两端与箱体41内位于两端的内壁固定连接,进水口411的所处高度高于引流件43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
49.引流件43和第一溢流件42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引流件43朝向第一溢流件42的一侧设有引导面431,引流件43设有引导面431的一侧的高度在靠近第一溢流件42的方向上逐渐降低。
50.引流件43和第一溢流件42之间形成缓流空间,所述底壁413上位于缓流空间处设有第一沉积槽415。即引流件43位于进水口411与第一沉积槽415之间,用于将进水口411的水流引向缓流空间。
51.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底部的水可以流出水循环出口15,并通过管道和进水口411进入箱体41。水流流动时,部分位于设备本体10底部的杂物可能随水流一并流入箱体41内。水流和随水流流动的杂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引导面431上,并在引导面431的引导和第一溢流件42的阻挡下滞留在缓流空间中。箱体41内的水在滞留在缓流空间时,水中的杂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并沉积在第一沉积槽415中。随着进入箱体41的水逐渐增多,第一溢流件42与引流件43之间的水的液面上升,当液面上升至高于第一溢流件42的最高点时,箱体41内的水可以流动至第一溢流件42靠近出水口412的一侧。靠近出水口412的水流至水箱70并外力驱动下流动至喷淋装置20,并用于实现对生物滤池室13的喷淋。
52.随水流进入箱体41的部分杂物可以沉积在第一沉积槽415中,从而减少了随水流进入喷淋装置20的杂物,减少喷淋装置20的喷淋口堵塞的概率,减少生物滤床层14湿润度不足而导致除臭效果不佳的情况,提高除臭净化设备内的除臭效果以及降尘效果,提高完成除臭净化的气体的清洁度。
53.本实施例中,连通出水口412和喷淋装置20的管道上是可以固定安装有与管道连通的水泵50。水泵50可以抽取箱体41内靠近出水口412位置的水,并将抽取的水通过管道传输至喷淋装置20。
54.可以理解,引导面431可以是斜面、弧面或呈阶梯状的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5.结合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箱体41上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416,第一开口416与第一沉积槽415连通。箱体41上设置有插接于第一开口416的第一塞体441。
56.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塞体441插接于第一开口416时,第一开口416封闭,第一沉积槽415内的水流无法从第一开口416留出。当第一塞体441从第一开口416移出,第一沉积槽415内的水流可以从第一开口416流出。
57.可以理解,当需要清洁第一沉积槽415中的淤泥等沉积的杂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在
除臭净化设备停止工作时,将第一塞体441从第一开口416取下,使引流件43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的水可以通过第一沉积槽415流出第一开口416,同时带动第一沉积槽415中的杂物流出第一开口416。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塞体441从第一开口416取下后,通过第一开口416向第一沉积槽415冲水,以清洁第一沉积槽415。
58.可以理解,第一塞体441与第一开口416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固定在第一塞体441或第一开口416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9.可以理解,第一塞体441插接于第一开口416时,第一塞体441可以固定在箱体41上,固定方式可包括但不局限于螺纹固定、卡接固定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箱体41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引流管44,第一开口416可以开设在第一引流管44上,第一塞体441可以套设在第一引流管44开设第一开口416的一端,并与第一引流管44螺纹连接。
60.在一实施例中,水循环沉积装置40还包括缓流件45。缓流件45设置于箱体41内的顶壁414且对应在引流件45上方和进水口411的前方出水位置。
61.本实施例中,缓流件45可以在通过进水口411的水流流速较快时,阻挡水流,使水流落在引导面431上,并使水流中的杂物更好的沉积在第一沉积槽415中。
62.在一实施例中,底壁413上开设有第二沉积槽417,第二沉积槽417位于第一溢流件42和出水口412之间。水循环沉积装置40还可以包括第二溢流件46。第二溢流件46固定安装在底壁413上,且第二溢流件46的两端与箱体41内位于两端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溢流件46位于第二沉积槽417与出水口412之间。第二溢流件46凸出底壁413的距离小于第一溢流件42凸出底壁413的距离。
63.本实施例中,箱体41内的水从第一溢流件42溢流至靠近出水口412的一侧时,水流进入第一溢流件42与第二溢流件46之间并滞留。滞留的水中的杂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沉积在第二沉积槽417中,实现二次沉积。随着进入箱体41的水逐渐增多,第二溢流件46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的水的液面上升,当液面上升至高于第二溢流件46的最高点时,箱体41内的水可以流动至第二溢流件46靠近出水口412的一侧。靠近出水口412的水可以在水泵50的驱动下流动至喷淋装置20,并用于实现对生物滤池室13的喷淋。
64.随水流进入箱体41的部分杂物可以沉积在第二沉积槽417中,从而减少了随水流进入喷淋装置20的杂物,减少喷淋装置20的喷淋口堵塞的概率,减少生物滤床层14湿润度不足而导致除臭效果不佳的情况,提高除臭净化设备内的除臭效果以及降尘效果,提高完成除臭净化的气体的清洁度。
65.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溢流件46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溢流件46可以呈梯形块状。又例如,第二溢流件46可以呈板状。
66.在一实施例中,箱体41上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418,第二开口418与第二沉积槽417连通。箱体41上设置有插接于第二开口418的第二塞体471。
67.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塞体471插接于第二开口418时,第二开口418封闭,第二沉积槽417内的水流无法从第二开口418留出。当第二塞体471从第二开口418移出,第二沉积槽417内的水流可以从第二开口418流出。
68.可以理解,当需要清洁第二沉积槽417中的淤泥等沉积的杂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在除臭净化设备停止工作时,将第二塞体471从第二开口418取下,使引流件43与第二溢流件
46之间的水可以通过第二沉积槽417流出第二开口418,同时带动第二沉积槽417中的杂物流出第二开口418。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二塞体471从第二开口418取下后,通过第二开口418向第二沉积槽417冲水,以清洁第二沉积槽417。
69.可以理解,第二塞体471与第二开口418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固定在第二塞体471或第二开口418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0.可以理解,第二塞体471插接于第二开口418时,第二塞体471可以固定在箱体41上,固定方式可包括但不局限于螺纹固定、卡接固定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箱体41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引流管47,第二开口418可以开设在第二引流管47上,第二塞体471可以套设在第二引流管47开设第二开口418的一端,并与第二引流管47螺纹连接。
7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溢流件4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隔网48。隔网48用于在水流从第二溢流件46溢出至出水口412时,对随水流进入箱体41的部分漂浮物进行阻隔,减少部分漂浮物随水流进入水箱70和喷淋装置20,而导致的喷淋装置20的喷淋口被堵塞的情况。提高除臭净化设备内的除臭效果以及降尘效果,提高完成除臭净化的气体的清洁度。
72.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隔网48的高度不作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隔网48可以延伸至顶壁414,并与顶壁414固定连接。又例如,隔网48远离第二溢流件46的一侧可以与顶壁414存在间隔。
73.在一实施例中,箱体4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开口419,第三开口419与隔网48对应设置。第三开口419位于箱体41上开设有出水口412的一侧。第三开口419与底壁413的间距大于出水口412与底壁413的间距。
74.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419可以供水流或气流进入箱体41并经过隔网48,从而在清洁箱体41的时候,使隔网48上的杂物落到第二沉积槽417或第一沉积槽415中。第一沉积槽415和第二沉积槽417中的杂物可以在工作人员冲水的作用下移出箱体41。
75.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开口419处可以连接有阀门60,阀门60与箱体41固定连接。当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第三开口419向隔网48吹气或冲水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气体或液体的驱动装置连接在阀门60上,并打开阀门60,从而实现对隔网48的吹起或冲水。
76.在一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水循环沉积装置40及喷淋装置20可以通过管道直接连接。
77.在一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与水循环沉积装置40通过管道直接连接。水箱70可以通过管道分别与水循环沉积装置40和喷淋装置20连接。箱体41内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口412自然流动至水箱70内,并存储与水箱70内。水箱70内的水可以通过水泵50传输至喷淋装置20。
78.一些实现方式中,设备本体10内还可以设置有化学吸收室、紫外光净化室和除雾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净化设备的实施原理包括:
80.喷淋装置20可以向生物滤床层14喷水,使生物滤床层14保持湿润。部分水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生物滤床层14并滴落在设备本体10底部。设备本体10中底部存积的水的水位高于水循环出口15底部的高度时,水可以从水循环出口15流出,并通过管道和进水口411流入箱体41。流入箱体41的水在引流件43的引导下流动至引流件43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水
中的部分杂物可以沉积在第一沉积槽415中。当引流件43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水位高于第一溢流件42的最高处,部分水流动至第二溢流件46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且位于第二溢流件46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的水中的部分杂物可以沉积在第二沉积槽417中。当第二溢流件46与第一溢流件42之间的水位高于第二溢流件46的最高处,部分水流动至第二溢流件46与出水口412之间,靠近出水口412位置的水可以在水泵50的驱动下通过管道流动至喷淋装置20,并被喷淋装置20喷淋在生物滤池室13中。
81.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净化设备中,通过水循环沉积装置40减少了循环用水时进入喷淋装置20的杂物,减少喷淋装置20的喷淋口堵塞的概率,减少生物滤床层14湿润度不足而导致除臭效果不佳的情况,提高除臭净化设备内的除臭效果以及降尘效果,提高完成除臭净化的气体的清洁度。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