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7270发布日期:2023-01-04 03:5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多,一般分多个处理池将污水调节到可排放标准,其中初沉池为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初沉池一般采用生物絮凝的方式进行,经检索申请号为cn216824955u公开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池体侧面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池体的顶面设置有结构梁,所述结构梁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池体的底面设置有竖直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连接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上端穿过搅拌装置并靠近结构梁的底面,所述排水口内侧设置有排水装置。
3.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在使用过程中是需要在污水中进行絮凝剂投放,以达到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在此期间由于缺少对絮凝剂同污水之间进行混合的结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由于絮凝剂在污水中的投放和混合不均匀而影响到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继而影响到污水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具备可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均匀投放,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质量的优点,解决了初沉池在使用过程中是需要在污水中进行絮凝剂投放,以达到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在此期间由于缺少对絮凝剂同污水之间进行混合的结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由于絮凝剂在污水中的投放和混合不均匀而影响到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继而影响到污水处理质量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包括池体、工作箱和药剂箱,所述工作箱内腔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工作箱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中端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箱,所述导流箱的底部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金属转管,所述金属转管下端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金属转管的下端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箱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金属转管的顶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板啮合,所述药剂箱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
输入端连接有抽液管,输出端与导流箱的内腔通过波纹伸缩管连通。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箱内腔顶部的中端开设有导槽,所述转轴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导槽相适配的导轮。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齿板的右侧与工作箱内腔顶部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侧的下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往复丝杆的右侧。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箱外表面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池体外表面的顶部。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池体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池体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设置有排放阀。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池体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于药剂箱外表面的底部。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药剂箱。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药剂箱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加注管,所述抽液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靠近于药剂箱内腔的底部,所述药剂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斜板。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启动输送泵工作能够带动药剂箱内部的絮凝剂溶液,经过抽液管、波纹伸缩管向导流箱的内部输送,并经过金属转管与导流孔处输送至池体内部所盛放的污水中,而达到了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溶液投放的效果,且通过启动工作箱上的第二电机工作能够带动往复丝杆进行旋转,并使滑块沿着往复丝杆的表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带动导流箱、转轴、金属转管与导流孔进行运动,而使得絮凝剂溶液能够均匀的投放至池体内不同位置的污水中,而提高了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进行投放的均匀性,且在转轴运动的同时能够带动齿轮沿着齿板的表面进行运动,同时带动齿轮与转轴沿着导流箱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并带动金属转管沿着导流箱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同时带动搅拌叶片进行旋转,在搅拌叶片旋转的作用下能够对池体内部的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进行快速的搅拌,而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可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均匀投放的目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质量。
19.2、通过导槽和导轮的设置,达到了对转轴进行限位导向的目的,防止转轴发生倾斜,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达到了对齿板与往复丝杆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防止齿板与往复丝杆发生倾斜,通过固定支架的设置,达到了对工作箱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通过进水管、进水阀、排放管和排放阀的设置,便于人员对池体的内部进行水体加注与排放,通过底板的设置,达到了对池体与药剂箱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通过第一电机和搅拌杆的设置,便于对药剂箱内部所盛放的絮凝剂溶液进行有效的搅拌,提高了絮凝剂溶液的质量,通过加注管和导流斜板的设置,便于人员对药剂箱的内部进行絮凝剂溶液加注,且达到了对絮凝剂溶液进行导向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池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药剂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板;2、池体;3、搅拌叶片;4、金属转管;5、药剂箱;6、第一电机;7、波纹伸缩管;8、导流箱;9、工作箱;10、固定支架;11、进水管;12、排放管;13、导流孔;14、第二电机;15、往复丝杆;16、滑块;17、转轴;18、支撑板;19、齿板;20、齿轮;21、导轮;22、输送泵;23、导槽;24、导流斜板;25、加注管;26、搅拌杆,27、抽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初沉池,包括池体2、工作箱9和药剂箱5。所述工作箱9内腔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板19,工作箱9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往复丝杆15,所述往复丝杆15的中端螺纹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箱8。所述导流箱8的底部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金属转管4,以实现能够转动的同时保证密封性。所述金属转管4下端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3,所述金属转管4的下端开设有导流孔13,所述导流箱8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金属转管4的顶部,所述转轴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与齿板19啮合,所述药剂箱5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输送泵22。所述输送泵22的输入端连接有抽液管27,输出端与导流箱8的内腔通过波纹伸缩管7连通。
29.通过启动输送泵22工作能够带动药剂箱5内部的絮凝剂溶液,经过抽液管27、波纹伸缩管7向导流箱8的内部输送,并经过金属转管4与导流孔13处输送至池体2内部所盛放的污水中,而达到了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溶液投放的效果。通过启动工作箱9上的第二电机14工作能够带动往复丝杆15进行旋转,并使滑块16沿着往复丝杆15的表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带动导流箱8、转轴17、金属转管4与导流孔13进行运动,而使得絮凝剂溶液能够均匀的投放至池体2内不同位置的污水中,而提高了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进行投放的均
匀性,且在转轴17运动的同时能够带动齿轮20沿着齿板19的表面进行运动,同时带动齿轮20与转轴17沿着导流箱8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并带动金属转管4沿着导流箱8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同时带动搅拌叶片3进行旋转,在搅拌叶片3旋转的作用下能够对池体2内部的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进行快速的搅拌,而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可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均匀投放的目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质量。
30.如图3所示,工作箱9内腔顶部的中端开设有导槽23,转轴17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导槽23相适配的有导轮21。
31.增设的导槽23及导轮21,主要起到了对转轴17进行限位、导向的作用,继而有效防止转轴17发生倾斜。
32.如图3所示,齿板19的右侧与工作箱9内腔顶部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左侧的下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往复丝杆15的右侧。
33.通过支撑板18的设置,达到了对齿板19与往复丝杆15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防止齿板19与往复丝杆15发生倾斜。
34.如图1所示,工作箱9外表面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池体2外表面的顶部。
35.通过固定支架10的设置,达到了对工作箱9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
36.如图2所示,所述池体2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上设置有进水阀,池体2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放管12,排放管12上设置有排放阀。
37.通过进水管11、进水阀、排放管12和排放阀的设置,便于人员对池体2的内部进行水体加注与排放。
38.如图1所示,池体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底板1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于药剂箱5外表面的底部。
39.通过底板1的设置,达到了对池体2与药剂箱5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
40.如图4所示,药剂箱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26,搅拌杆26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药剂箱5。
41.通过第一电机6和搅拌杆26的设置,便于对药剂箱5内部所盛放的絮凝剂溶液进行有效的搅拌,提高了絮凝剂溶液的质量。
42.如图4所示,所述药剂箱5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加注管25,所述抽液管27的底端向下延伸至靠近于药剂箱5内腔的底部,所述药剂箱5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斜板24。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便于人员对药剂箱5的内部进行絮凝剂溶液加注,而且可对絮凝剂溶液的流动进行有效的导向,进一步提高絮凝剂溶液的质量。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5.通过启动输送泵22工作能够带动药剂箱5内部的絮凝剂溶液,经过抽液管27、波纹伸缩管7向导流箱8的内部输送,并经过金属转管4与导流孔13处输送至池体2内部所盛放的污水中,而达到了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溶液投放的效果。通过启动工作箱9上的第二电机14工作能够带动往复丝杆15进行旋转,并使滑块16沿着往复丝杆15的表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带动导流箱8、转轴17、金属转管4与导流孔13进行运动,而使得絮凝剂溶液能
够均匀的投放至池体2内不同位置的污水中,提高了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进行投放的均匀性,且在转轴17运动的同时能够带动齿轮20沿着齿板19的表面进行运动,同时带动齿轮20与转轴17沿着导流箱8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并带动金属转管4沿着导流箱8上的轴承处进行旋转,同时带动搅拌叶片3进行旋转,在搅拌叶片3旋转的作用下能够对池体2内部的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进行快速的搅拌,而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溶液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可对污水中进行絮凝剂均匀投放的目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同絮凝剂之间混合的效果,保证了污水处理质量。
46.本实用新型中,未对结构进行描述的设备及组件,均为市售设备或组件。
4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