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5768发布日期:2022-12-10 06:2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镜片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


背景技术:

2.光学镜头的胶合工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平面镜,彼此吻合的光学表面用光学胶或光胶的方法,按照一定技术要求黏结成为光学部件的工艺。由于高精密的装配要求,胶合镜片需要具备其胶合缝隙处没有溢胶的特点。因此,在胶合镜片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胶合镜片的胶合缝隙处的溢胶进行去除。
3.目前在对胶合镜片胶合处四周溢出的胶清理,主要采用人工刮离的方式,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目前采用人工刮离的方式对胶合镜片胶合处四周溢出的胶清理,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
5.本技术提供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定转轴,所述顶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定转轴相对应的动转轴,所述定转轴与所述动转轴的相对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压头,所述动转轴和所述定转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定转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套设有与电机驱动的驱动管,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驱动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与所述转动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管和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定转轴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均固定连接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橡胶压头相对应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橡胶压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缸在启动工作时可以带动安装板、连接板和动转轴向下运动,直至上下两组橡胶压头将待刮胶的胶合镜片夹持固定住,使得第二油缸在启动工作时带动连接块和刮板向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移动,直至刮板与擦拭海绵块与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均接触,然后启动驱动驱动管的电机,从而带动驱动管和转动轴转动,驱动管和转动轴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带动定转轴和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橡胶压头和胶合镜片转动,在胶合镜片转动时,刮板可以有效将镜片周围的胶刮落,从而相较与传统人工刮胶有效节省了劳动强度。
8.可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罩,下侧所述第一齿轮和下侧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隔离罩的内部,所述定转轴和所述转动轴均与所述隔离罩转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罩的设置用于对下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进行遮挡,从而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10.可选的,所述隔离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收集盒,所述环形收集盒套设于所述定转轴的外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收集盒的设置用于收集刮板刮落的胶。
12.可选的,所述环形收集盒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排胶管,所述排胶管远离所述环形收集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的设置用于在打开时将环形收集盒内部收集的胶通过排胶管排出。
14.可选的,上侧所述橡胶压头与所述动转轴和下侧所述橡胶压头与所述定转轴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栓对橡胶压头进行固定可以便于后续对橡胶压头进行拆装更换。
16.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各组所述导向杆均与顶板滑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用于对安装板的上下运动进行导向。
18.可选的,所述橡胶压头为柔性橡胶刮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柔性橡胶刮板可以降低在刮胶过程中对胶合镜片造成损伤的概率。
20.可选的,所述橡胶压头的一侧设有擦拭海绵块,所述擦拭海绵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擦拭海绵块的设置用于在橡胶压头对胶合镜片四周刮胶勾对胶合镜片的四周进行擦拭,从而降低胶水的残留。
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通过驱动管、刮板和第一油缸的设置,使得第一油缸在启动工作时可以带动安装板、连接板和动转轴向下运动,直至上下两组橡胶压头将待刮胶的胶合镜片夹持固定住,使得第二油缸在启动工作时带动连接块和刮板向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移动,直至刮板与擦拭海绵块与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均接触,然后启动驱动驱动管的电机,从而带动驱动管和转动轴转动,驱动管和转动轴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带动定转轴和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橡胶压头和胶合镜片转动,在胶合镜片转动时,刮板可以有效将镜片周围的胶刮落,从而相较与传统人工刮胶有效节省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块结构俯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顶板;3、连接杆;4、定转轴;5、第一油缸;6、连接板;7、安装板;8、动转轴;9、驱动管;10、转动轴;11、滑槽;12、滑动条;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隔离罩;16、环形收集盒;17、排胶管;18、阀门;19、第二油缸;20、连接块;21、橡胶压头;22、刮板;23、导向杆;24、擦拭海绵块;25、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请参照图1,一种胶合镜片刮胶治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顶板2,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设置用于将底板1与顶板2连接。底板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定转轴4,顶板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缸5,第一油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定转轴4相对应的动转轴8,第一油缸5的设置用于在启动工作时带动安装板7、连接板6和动转轴8上下运动。安装板7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3,各组导向杆23均与顶板2滑动连接,导向杆23的设置用于对安装板7的上下运动进行导向。
29.请参照图1,定转轴4与动转轴8的相对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压头21,两组橡胶压头21的设置用于将待刮胶的胶合镜片夹持固定住。上侧橡胶压头21与动转轴8和下侧橡胶压头21与定转轴4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采用螺栓对橡胶压头21进行固定可以便于后续对橡胶压头21进行拆装更换。
30.请参照图1,动转轴8和定转轴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4,定转轴4的一侧设有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外侧套设有与电机驱动的驱动管9,驱动管9与连接板6转动连接,转动轴10的外壁开设有滑槽11,驱动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1相适配的滑动条12,滑动条12与转动轴10滑动连接,驱动管9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通过滑动条12与滑槽11的相互配合带动转动轴10同步转动。
31.请参照图1,驱动管9和转动轴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齿轮14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设置用于在驱动管9和转动轴10转动通过两组第二齿轮14的传动带动定转轴4和动转轴8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两组橡胶压头21之间夹持的待刮胶的胶合镜片转动。
32.请参照图1,定转轴4远离转动轴10的一侧设有与底板1和顶板2均固定连接的立板25,立板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缸19,第二油缸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橡胶压头21相对应的连接块20,连接块20靠近橡胶压头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22,第二油缸19的设置用于在启动工作时带动连接块20和刮板22左右移动,从而对刮板22位置的调节,在刮板22调节至与胶合镜片的边缘抵接后,胶合镜片转动时,刮板22可以将胶合镜片边缘的胶刮离,相较与传统人工刮胶有效节省了劳动强度。
33.请参照图1-2,橡胶压头21为柔性橡胶刮板,采用柔性橡胶刮板可以降低在刮胶过程中对胶合镜片造成损伤的概率。橡胶压头21的一侧设有擦拭海绵块24,擦拭海绵块24与连接块20固定连接,擦拭海绵块24的设置用于在橡胶压头21对胶合镜片四周刮胶勾对胶合镜片的四周进行擦拭,从而降低胶水的残留。
34.请参照图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罩15,下侧第一齿轮13和下侧第二齿轮14均位于隔离罩15的内部,定转轴4和转动轴10均与隔离罩15转动连接,隔离罩15的设置用于对下侧的第二齿轮14和第一齿轮13进行遮挡,从而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隔离罩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收集盒16,环形收集盒16套设于定转轴4的外侧,环形收集盒16的设置用于收集刮板22刮落的胶。环形收集盒16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排胶管17,排胶管17远离环形收集盒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门18,阀门18的设置用于在打开时将环形收集盒16内部收集的胶通过排胶管17排出。
35.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
36.在使用时,将待刮胶的胶合镜片居中放置于下侧橡胶压头21的顶部,接着启动第一油缸5,使得第一油缸5带动安装板7、连接板6和动转轴8向下运动,直至上下两组橡胶压头21将待刮胶的胶合镜片夹持固定住,接着启动第二油缸19,使得驱动管9带动连接块20和刮板22向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移动,直至刮板22与擦拭海绵块24与待刮胶的胶合镜片的外侧均接触,然后启动驱动驱动管9的电机,从而带动驱动管9和转动轴10转动,驱动管9和转动轴10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传动带动定转轴4和动转轴8转动,进而带动橡胶压头21和胶合镜片转动,在胶合镜片转动时,刮板22可以有效将镜片周围的胶刮落,并落在环形收集盒16的内部被收集。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