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4217发布日期:2023-02-17 20:0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晶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结晶造粒软化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水中硬度及浊度较高以及进一步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问题,是一种新型的软化方式,目前在国内软化应用较少,该方法主要是根据水中硬度和碱度组成成分,在设备内精确投加naoh,使水中生成碳酸钙晶体,并且生成的碳酸钙晶体直接附着在晶种表面生长,最终形成径1-3mm的碳酸钙颗粒,将水中硬度降低,对于硬度较高的水质,可以辅助投加碳酸钠提高去除率。
3.通过这种方法对水体进行软化主要有提升浓缩倍率,大大减少用水量、阻垢、无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该方法主要通过结晶造粒流化床这一设备完成结晶并软化这一目的,设备内分为清水区、分离区、造粒区、沉降区等多个区,各个区内的药物、待软化水体以及晶种需要充分混合才能发生反应,一旦在处理高硬度废水时化学药物与晶种水体混合不均匀可能会产生结晶不彻底,水浊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质处理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造粒软化装置在处理高硬度废水时由于化学药物与待软化水体、晶种混合不均匀时可能会产生的结晶不彻底,水浊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质处理不达标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壳体,壳体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壳体两侧均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混合装置,第一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杆,搅拌杆外径面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搅拌杆的端部且固定于固定块外壁的位置设有电机,第一混合装置上方设有第二混合装置,第一混合装置下方设有第三混合装置,第二混合装置和第三混合装置呈相反方向旋转,壳体上方设有顶盖,第二混合装置固定于顶盖下方,壳体下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内径面设有支撑装置,第三混合装置固定于支撑装置上方,连接板下方设有颗粒排放区。
6.进一步的,第一混合装置、第二混合装置和第三混合装置的结构相同,三个结构相同的混合装置相互配合提升搅拌混合效果。
7.进一步的,第三混合装置下方且固定于支撑装置底壁的位置设有电机保护壳,电机保护壳具有防水功能,起到了保护电机的作用。
8.进一步的,颗粒排放区底壁中间设有颗粒排放口,颗粒排放口用于排放结晶完成后的碳酸钙颗粒。
9.进一步的,颗粒排放区下方均匀设有若干支撑腿,支撑腿下方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下方设有底座,支撑腿起到了支撑作用,固定板用于固定支撑腿。
10.进一步的,壳体一侧下方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方设有加药口,壳体一侧上方设有晶种口,晶种口用于往装置内放置晶种。
11.进一步的,顶盖上方一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用于排出经过造粒软化完成后的清水。
12.进一步的,壳体筒壁上开设有观察窗口,可以通过观察窗口观察装置内部的结晶造粒软化情况。
13.有益效果:1、第二混合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呈相反方向旋转可以防止液体在离心力和切向流作用下,形成漏斗式漩涡,一旦在搅拌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液体物料搅拌混合的相对运动就会减弱,致使混合效果变差,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搅拌装置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升混合效果;
14.2、第一混合装置横向搅拌可以进一步避免液体出现打旋问题,壳体内壁上的凸起与之配合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位本实用新型第一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壳体、2-凸起、3-固定块、4-第一混合装置、5-第二混合装置、6-第三混合装置、7-顶盖、8-连接板、9-支撑装置、10-颗粒排放区、11-电机保护壳、12-颗粒排放口、13-支撑腿、14-固定板、15-底座、16-进水口、17-加药口、18-晶种口、19-出水口、20-观察窗口;
20.401-搅拌杆、402-搅拌叶片、40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2,壳体1两侧均设有固定块3,固定块3之间设有第一混合装置4,第一混合装置4包括搅拌杆401,搅拌杆401外径面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402,搅拌杆401的端部且固定于固定块3外壁的位置设有电机403,第一混合装置4上方设有第二混合装置5,第一混合装置4下方设有第三混合装置6,第二混合装置5和第三混合装置6呈相反方向旋转,壳体1上方设有顶盖7,第二混合装置5固定于顶盖7下方,壳体1下方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内径面设有支撑装置9,第三混合装置6固定于支撑装置9上方,连接板8下方设有颗粒排放区10。
23.其中,第一混合装置4、第二混合装置5和第三混合装置6的结构相同,三个结构相同的混合装置相互配合提升搅拌混合效果,第三混合装置6下方且固定于支撑装置9底壁的位置设有电机保护壳11,电机保护壳11具有防水功能,起到了保护电机403的作用,颗粒排
放区10底壁中间设有颗粒排放口12,颗粒排放口12用于排放结晶完成后的碳酸钙颗粒,颗粒排放区10下方均匀设有若干支撑腿13,支撑腿13下方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下方设有底座15,支撑腿13起到了支撑作用,固定板14用于固定支撑腿,壳体1一侧下方设有进水口16,进水口16上方设有加药口17,壳体1一侧上方设有晶种口18,晶种口18用于往装置内放置晶种,顶盖7上方一侧设有出水口19,出水口19用于排出经过造粒软化完成后的清水,壳体1筒壁上开设有观察窗口20,可以通过观察窗口20观察装置内部的结晶造粒软化情况。
24.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主要为一种便于药物混合的结晶造粒软化装置,首先通过进水口16排入待软化的高硬度废水,接着通过加药口17放入化学药物,三个混合装置保证化学药物和高硬度废水充分混合生成碳酸钙颗粒,接着通过晶种口18网装置内部放置晶种,碳酸钙颗粒会附在晶种表面生长结粒,最终的颗粒会在颗粒排放区10通过颗粒排放口12排出装置内,其中第二混合装置5和第三搅拌装置6呈相反方向旋转可以防止液体在离心力和切向流作用下,形成漏斗式漩涡,一旦在搅拌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液体物料搅拌混合的相对运动就会减弱,致使混合效果变差,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搅拌装置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升混合效果,第一混合装置4横向搅拌可以进一步避免液体出现打旋问题,壳体1内壁上的凸起2与之配合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总的来说,该实用新型解决了造粒软化装置在处理高硬度废水时由于化学药物与待软化水体、晶种混合不均匀时可能会产生的结晶不彻底,水浊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质处理不达标等问题。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