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0443发布日期:2023-01-12 20:1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处理技术领域,mbbr技术的使用日益广泛,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能力差,处理后的水质差,处理的效率低,不利于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出水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使得出水水质稳定。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池与化学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与化学处理池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池、缺氧池、mbbr好氧池,还包括硝化液回流池以及第一沉淀池,所述硝化液回流池中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第一沉淀池中设置有污泥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管道的出口处连接厌氧池,所述污泥泵的出口处连接缺氧池,所述化学处理池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池、絮凝池以及第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连接有助凝剂加药装置,所述絮凝池连接有絮凝剂加药装置,所述厌氧池以及缺氧池内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固定生物填料,所述mbbr好氧池池内设置有mbbr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连接有碳源加药装置。
7.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相连通且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生物填料的安装膜架,所述缺氧池与mbbr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池底的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管道与风机管道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均设置有预沉淀区以及斜管沉淀区。
10.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与絮凝池顶部均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搅拌杆伸设于导流管中。
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消毒池,所述化学处理池与消毒池所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厌氧池、缺氧池、mbbr好氧池、两个沉池、混凝池、絮凝池组成,可进行生物处理以及化学处理,厌氧池、缺氧池内填充固定生物填料,mbbr池内填充mbbr悬浮生物填料,从而形成宏观和微观两种a/a/o环境,既可提高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率和抗冲击负荷,又可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有效避免污泥膨
胀现象;利用生物膜在填料上生长固定,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提高了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生化工艺采用了a2o工艺,好氧池末端硝化液通过泵回流至缺氧池,沉池污泥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池,在mbbr好氧池,污水中的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池,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彻底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池,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mbbr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沉池沉淀将剩余污泥排放,将磷除去,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经消毒池消毒后达标排放,其结构合理,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1-生物处理池;2-化学处理池;3-硝化液回流泵;4-污泥泵;5-助凝剂加药装置;6-絮凝剂加药装置;7-碳源加药装置,8-风机;9-紫外线消毒装置;11-厌氧池;12-缺氧池;13-mbbr好氧池;14-硝化液回流池;15-第一沉淀池;21-混凝池;22-絮凝池;23-第二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的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池1与化学处理池2,所述生物处理池1与化学处理池2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生物处理池1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池11、缺氧池12、mbbr好氧池13,还包括硝化液回流池14以及第一沉淀池15,所述硝化液回流池14中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3,所述第一沉淀池15中设置有污泥泵4,所述硝化液回流泵3管道的出口处连接厌氧池11,所述污泥泵4的出口处连接缺氧池12,所述化学处理池2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池21、絮凝池22以及第二沉淀池23,所述混凝池21连接有助凝剂加药装置5,所述絮凝池22连接有絮凝剂加药装置6,所述厌氧池11以及缺氧池12内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固定生物填料,所述mbbr好氧池13池内设置有mbbr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11连接有碳源加药装置7。
19.其中,所述厌氧池11与缺氧池12底部相连通且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生物填料的安装膜架,所述缺氧池12与mbbr好氧池13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池底的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管道与风机8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15与第二沉淀池23均设置有预沉淀区以及斜管沉淀区,斜管沉淀区位于处理池中部,为若干个斜管排列而成,预沉淀区位于斜管沉淀区的上方,第二沉淀池中23也设置有可以抽出池中沉淀物的泵体,泵体可以将其中污泥抽出,经排污管排出,第一沉淀池15中的污泥泵4抽出的污泥,一部分进入厌氧池11,另一部分会通过排污管排出,所述混凝池21与絮凝池22顶部均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絮凝池22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搅拌杆伸设于导流管中,还包括一消毒池,所述化学处理池2与消毒池所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9,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9为紫外线灯。
20.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在具体使用时,先进行生物处理,在厌氧池11、缺氧池12中的膜架安装好固定生物填料,并通过碳源加药装置7在厌氧池11中添加碳源,从而加速氮元素的分解,在mbbr好氧池中投入mbbr生物填料,利用生物膜在填料上生长固定,提高了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在mbbr好氧池13中,污水中的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进入硝化液回流池14,硝化液回流池14中的硝化液回流泵3将硝化液抽出并排入缺氧池12中,在缺氧池12中,反硝化细菌可以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彻底脱氮的目的,污水经硝化液回流池14后排入第一沉淀池15进行污泥的沉淀,在经过预沉淀区以及斜管沉淀区后,污泥沉淀在池底,经污泥泵4抽出后一部分排入至厌氧池11中,另一部分则进入排污管排出,在厌氧池11中,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通过曝气装置可以通过曝气管上的气孔产生气泡,使水体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保持水体流动,使mbbr好氧池13中的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更好地吸收磷,为了为保证出水总磷和悬浮物的达标,在生物处理完毕后,将生物处理完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化学处理,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并带动搅拌叶搅动水体,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利用絮凝剂加药装置6加入助凝剂,使水体与助凝剂充分混合并流入至絮凝池22中,通过絮凝剂加药装置6向其中加入絮凝剂,在池内的搅拌电机的搅拌下,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更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处理完的水体经过导流管流入第二沉底区23进行第二次沉淀,同样的经过预沉淀区以及斜管沉淀区,其中未来得急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并沉淀于池中,最后经相应的泵体将池中的污泥抽出并由排污管排出,沉淀完毕的水体经紫外线消毒装置9消毒后排放入消毒池中,进行进一步的消毒,通过本装置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使得出水水质稳定。
21.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