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4484发布日期:2023-04-05 12:5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污泥低温干化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能将污泥含水率烘干至20%以下,极大减小了污泥体量,经过污泥减量化烘干的污泥一部分运送至电厂燃烧,一部分用作污泥碳化,目前国内污泥碳化一般采用电加热式高温碳化炉,所需碳化时间长,设备运行耗能大导致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加热高温碳化炉反应时间长、运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主要由底座、筒体、驱动机构、波导管、翻搅耙构成,筒体呈卧式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驱动筒体旋转,筒体前端设有进泥口、后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排泥口和泄压口,所述波导管、翻搅耙位于筒体内壁上,筒体内壁设有陶瓷层。

3、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支撑滚轮,驱动电机输出端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筒体外侧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圈;支撑滚轮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筒体底部的两侧,所述筒体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支撑滚轮滚动配合的加强圈。

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支撑架以及调节油缸,支撑架与调节油缸均位于底板上,所述筒体和驱动机构位于支撑架上侧,支撑架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增大,所述调节油缸支撑于底板和支撑架前端之间,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底板、支撑架铰接,支撑架后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滚轮为工字轮,工字轮上的轮槽与所述加强圈在筒体轴向上相挡。

5、进一步的,所述波导管设有四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布在筒体内部。

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的使用过程如下,将含水量20%的污泥颗粒从进泥口加入筒体后封口,启动驱动电机和波导管,使污泥在筒体压力为0.5mpa-1.2mpa、温度180℃的工作条件下反应40分钟,筒体旋转提高微波加热效率和均匀性,筒体内部设有翻搅耙对污泥颗粒进行拨动搅拌,使污泥翻滚均匀;除此之外,筒体内壁为陶瓷材质,内表光滑减少污泥附着,其传热性能较差,防止筒体外侧温度较高伤人,提高设备安全性;反应完成后,打开泄压口泄压后从排泥口掏出碳化的污泥颗粒。本实用新型使用微波进行污泥碳化,所需时间短、碳化效率高、反应较为均匀、运行成本低,除此之外,还具有安全系数高、防止污泥粘留的优点;通过调节油缸能够改变筒体相对水平平面的夹角,反应完成后可升高筒体前端,便于污泥颗粒排出;四个波导管沿圆周方向均布在筒体内部,加热效果更为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其特征是,主要由底座、筒体、驱动机构、波导管、翻搅耙构成,筒体呈卧式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驱动筒体旋转,筒体前端设有进泥口、后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排泥口和泄压口,所述波导管、翻搅耙位于筒体内壁上,筒体内壁设有陶瓷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其特征是,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支撑滚轮,驱动电机输出端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筒体外侧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圈;支撑滚轮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筒体底部的两侧,所述筒体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支撑滚轮滚动配合的加强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支撑架以及调节油缸,支撑架与调节油缸均位于底板上,所述筒体和驱动机构位于支撑架上侧,支撑架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增大,所述调节油缸支撑于底板和支撑架前端之间,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底板、支撑架铰接,支撑架后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滚轮为工字轮,工字轮上的轮槽与所述加强圈在筒体轴向上相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其特征是,所述波导管设有四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布在筒体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微波碳化反应筒,主要由底座、筒体、驱动机构、波导管、翻搅耙构成,筒体呈卧式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驱动筒体旋转,筒体前端设有进泥口、后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排泥口和泄压口,所述波导管、翻搅耙位于筒体内壁上,筒体内壁有陶瓷层。基于其结构特性,本技术利用微波碳化技术处理污泥,使污泥加热过程中不断翻滚、搅拌、均化,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时间短、所需能耗较少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陈港龙,王卫红,牛迪,王石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原环保郑州污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