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6989发布日期:2022-12-24 08:2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由两侧山墙、后墙体、支撑骨架及覆盖材料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日光温室通过后墙体对太阳能吸收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3.日光温室内的作物,由于被覆盖材料与外部环境隔离,无法在雨天由雨水进行自然灌溉,只能通过灌溉设备进行浇水灌溉,而雨水是很好的天然水源,如何对日光温室截流的雨水进行有效回收利用,是节约灌溉成本的有效途径。
4.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14628497 u(申请号202120927257.7)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用雨水过滤装置,包括大棚主体,大棚主体边缘设有集水槽,集水槽顶部安装有拦截网、底部连接过滤箱,过滤箱内设置过滤件,过滤箱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储水箱,将雨水过滤后储存于储水箱内。但雨水的来源可能是海洋、湖泊、河流、水池、湿地、还没晾干的衣服等等,水汽在凝结形成雨水的过程中,会沾染上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微生物,因此,上述装置仅对杂质进行过滤后就进行储存,雨水中存在的细小污染物及微生物有可能会在储存过程中影响水质,从而使储水箱中储存的水需要进一步处理后才能应用于对农作物的灌溉,反而增加灌溉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及消毒,保证处理后的雨水在储存过程中不因污染物或微生物导致变质,有效延长雨水的储存时长。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收集过滤池、消毒池、臭氧发生器和蓄水罐,所述消毒池与收集过滤池和蓄水罐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消毒池与蓄水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送装置,所述收集过滤池顶端开有收集口,所述收集过滤池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收集过滤池内部底部设有倾斜坡度,所述收集过滤池的出水口设置在倾斜坡度较低处,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向消毒池内提供臭氧,所述消毒池底部设有与臭氧发生器连接的气体分布器,所述消毒池顶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设有臭氧吸附材料。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用于进行臭氧消毒的消毒池,实现了对经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杀处理,臭氧发生器制备的臭氧经气体分布器自消毒池底部上升,过程中与消毒池内雨水接触对雨水进行有效消杀,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臭氧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排气管上设置臭氧吸附材料对臭氧进行处理后再排至大气。
9.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下排布的至少两层过滤板,相邻的过滤板中,所述相对上方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相对下方过滤板的滤孔直径,通过设置滤孔直径依次减
小的过滤组件,对雨水中携带的各尺寸颗粒物杂质进行有效去除。
10.优选的,所述收集过滤池侧壁开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用于方便操作人员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洁维护。
11.优选的,所述消毒池设置于地下。通过将消毒池设置于地下,减少系统整体占地。
12.优选的,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泵送装置上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臭氧发生器、泵送装置和水位监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水位监测装置测得水位数据及控制泵送装置和臭氧发生器的开闭。
13.通过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及控制组件,使系统能够根据过滤后流至消毒池内雨水的水量,自动进行臭氧消毒和将消毒后的雨水泵送至蓄水罐中进行储存。
14.优选的,所述蓄水罐外包裹有保温层,便于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保证蓄水罐内水不被冻结,满足雨水跨季节储存使用的需求。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用于进行臭氧消毒的消毒池,实现了对经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杀处理,臭氧发生器制备的臭氧经气体分布器自消毒池底部上升,过程中与消毒池内雨水接触对雨水进行有效消杀,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臭氧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排气管上设置臭氧处理材料对臭氧进行处理后再排至大气。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1中收集过滤池的截面图;
19.其中,1.收集过滤池;11.收集口;12.过滤组件;13.垫块;14.操作口;15.检修挡板;16.出水口;2.消毒池;21.气体分布器;22.排气管;23.臭氧吸附材料;3.臭氧发生器;4.蓄水罐;41.保温层;5.泵送装置;10.日光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
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日光温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收集过滤池1、消毒池2、臭氧发生器3和蓄水罐4,所述消毒池2与收集过滤池1和蓄水罐4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收集过滤池1顶端开有收集口11,所述收集过滤池1设置在地下,所述收集口11成长条形且紧贴日光温室10设置,所述消毒池2设置于地下,所述消毒池2与蓄水罐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送装置5。所述蓄水罐4外包裹有保温层41,便于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保证蓄水罐4内水不被冻结,满足雨水跨季节储存使用的需求。将消毒池2设置于地下是为了尽可能减小本系统装置占地面积,蓄水罐4放置于地面上是为了便于利用水的自身重力进行浇灌,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仅为示意图,实际使用时,蓄水罐4可以放置在临近日光温室10的位置或是放在日光温室10内部,以便于浇灌。
23.所述收集过滤池1内设有过滤组件12,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12包括上下排布的两层过滤板,所述过滤组件12通过与收集过滤池1内壁上匹配的卡扣进行固定连接,相邻的过滤板中,所述相对上方过滤板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相对下方过滤板的滤孔直径,通过
设置滤孔直径依次减小的过滤组件12,对雨水中携带的各尺寸颗粒物杂质进行有效去除。
24.所述收集过滤池1内部底部通过设置垫块13设有倾斜坡度,所述收集过滤池1的出水口16设置在倾斜坡度较低处,所述收集过滤池1侧壁开有操作口14,所述操作口14用于方便操作人员对过滤组件12进行清洁维护,所述操作口14处设有用于控制操作口14开闭的检修挡板15,所述检修挡板15铰接于收集过滤池1。
25.所述臭氧发生器3用于向消毒池2内提供臭氧,所述消毒池2底部设有与臭氧发生器3连接的气体分布器21,所述消毒池2顶部连接有排气管22,所述排气管22内设有臭氧吸附材料23。
26.所述消毒池2内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泵送装置5上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臭氧发生器3、泵送装置5和水位监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水位监测装置测得水位数据及控制泵送装置5和臭氧发生器3的开闭。通过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及控制组件,使系统能够根据过滤后流至消毒池2内雨水的水量,自动进行臭氧消毒和将消毒后的雨水泵送至蓄水罐4中进行储存。
27.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装置或材料均为现有装置或材料,如臭氧吸附材料可使用活性炭或其他能够对臭氧进行吸附的材料,其他装置或材料的选材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