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0843发布日期:2023-03-07 20:4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接触氧化和水解酸化是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广泛应用的好氧工艺和厌氧工艺,常规的接触氧化工艺和水解酸化工艺装置,一般由独立的钢结构或碳钢结构作为池体,将接触氧化池曝气管和微生物菌床分别固定在池体内部,如申请号为202010697605.6的发明专利,将微生物菌床悬挂在好氧池的池体顶部,曝气装置固定在好氧池的池底,由于使用过程中,池底部曝气管和微生物菌床均需要定期清理或者更换,故此种设置方式存在不便于更换池底曝气管和微生物菌床的问题;
3.再如申请号为201921398928.4的实用新型专利,将微生物菌床固定在可拆卸的固定架上,通过拆卸固定架能够从池体中取出微生物菌床,方便对微生物菌床进行清洗,但其曝气装置仍固定在池体底部,不便于定期清理和更换;
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能方便的定期清理或更换微生物菌床,又能方便的定期清理或更换曝气装置的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通过在悬浮架和垂重架之间设置若干条呈拉直状态的微生物填料,垂重架上设置曝气口朝向微生物填料的曝气管,将曝气系统与悬浮式微生物菌床集成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定期清理和更换曝气管和微生物菌床,另一方面能够增多通入微生物填料所在区域的氧气量,提高接触氧化的反应效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包括漂浮在池中的悬浮架和位于所述悬浮架底部的垂重架,所述悬浮架和所述垂重架之间设有若干条呈拉直状态的微生物填料,所述垂重架上设有若干个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曝气口朝向所述微生物填料;
8.优选地,所述垂重架的大小不小于所述悬浮架,所述垂重架的纵长方向与所述悬浮架的纵长方向相同,所述微生物填料竖直的设置在所述垂重架和所述悬浮架的纵长方向;
9.优选地,所述悬浮架为由若干个第一管件相互连接组成的封闭式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一管件的材料密度小于水;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件为空心结构;
11.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一管件之间设有防止渗水的密封结构;
12.优选地,所述垂重架为由若干个第二管件相互连接构成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二管
件的材料密度大于水;
13.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填料的两端采用捆扎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悬浮架和所述垂重架上;
14.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填料为组合填料或弹性填料;
15.优选地,所述曝气管距离所述微生物填料最下端的距离不小于20cm;
16.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装置距离池体底部的距离为30-50cm。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pvc材质的悬浮架,依靠浮力将整个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漂浮在水体中,不用和池体进行硬性固定,可以方便取出,对微生物填料和曝气管进行定期清洗和更换;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曝气管固定在悬浮式微生物菌床的垂重架上,使其与微生物填料的相对位置固定,相对于将曝气系统固定在池底,与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分开设置的方式,增多了通入微生物填料所处的区域的氧气量,提高了接触氧化的反应效率;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生物填料的底部设置垂重架,对微生物填料进行拉伸和固定,使得微生物填料能够以垂直的状态设置在池体中,确保池体高度方向上微生物填料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接触氧化的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悬浮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封闭式垂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封闭式垂重架与曝气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非封闭式垂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非封闭式垂重架与曝气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一组一体化装置在池体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两组一体化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悬浮架;2、垂重架;3、微生物填料;4、曝气管;5、连接软管;6、连接件;7、气量调节球阀;8、ppr输气主管;9、第一管件;10、第一框架;11、池体;12、第二框架;13、第一管件接头;14、第三管件;15、第二管件;16、第二管件接头;17、第四管件;18、第五管件;19、管箍;20、链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通过在悬浮架和垂重架之间设置若干条呈拉直状态的微生物填料,垂重架上设置曝气口朝向微生物填料的曝气管,将曝气系统与悬浮式微生物菌床集成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定期清理和更换曝气管和微生物菌床,另一方面能够增多通入微生物填料所在区域的氧气量,提高接触氧化的反应效率。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包括漂浮在池中的悬浮架1和位于悬浮架1底部的垂重架2,悬浮架 1和垂重架2之间设有若干条呈拉直状态的微生物填料3,悬浮架1、垂重架2 和微生物填料3构成了悬浮式微生物菌床,悬浮架1受到的浮力与悬浮架1 的重力、微生物填料3的重力和垂重架2施加的拉力之和大小相等,使得该悬浮式微生物菌床能够漂浮在池中,便于将该悬浮式微生物菌床从池中取出,对微生物填料3进行清洗和更换,垂重架2上设有若干个曝气管4,曝气管4的曝气口朝向微生物填料3,将曝气管4设置在悬浮式微生物菌床上,一方面在将悬浮式微生物菌床从池中取出时,能够清洗和更换曝气管4,使得对曝气管 4的清洗和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从曝气管4的曝气口通入的氧气能够径直的进入到微生物填料3内,相比于将曝气管4固定在池底,悬浮式微生物菌床漂浮在池中的技术方案,提高了通入到微生物填料3所在区域的氧气量,提高了接触氧化的反应效率,曝气管4用塑料扎带扎捆固定在垂重架2 上,单根曝气管4长度以不超过4m为宜,以保证曝气均匀,根据菌床大小确定曝气管的数目,相邻曝气管4之间的距离为30cm至50cm为宜,用连接软管5和连接件6连接垂重架2上的曝气管4,连接件6可以是塑料或不锈钢直接头,连接软管5的另一端连接到气量调节球阀7,气量调节球阀7和ppr输气主管8上的外丝进行连接,每根单独的曝气管4需单独和ppr输气主管8 连接,保证输气的均匀;垂重架2的大小不小于悬浮架1,垂重架2的纵长方向与悬浮架1的纵长方向相同,微生物填料3竖直的设置在垂重架2和悬浮架 1的纵长方向,若干条微生物填料3间隔均匀地分布在垂重架2和悬浮架1的纵长方向,使得微生物填料3均匀的分布在悬浮式微生物菌床中。
35.悬浮架1为由若干个第一管件9相互连接组成的封闭式的第一框架10,第一管件9的材料密度小于水,使得第一管件9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第一管件 9的材料可以是pvc、ppr或pp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优选,第一管件 9的材料是pvc,pvc管件的直径根据池体11大小、第二框架12、微生物填料3的结构综合确定;为进一步提高第一框架10受到的浮力大小,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管件9设为空心结构;相邻两个第一管件9之间设有防止渗水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管件9端头的密封垫,也可以是设置在相邻的第一管件9接触位置处的防水密封胶,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相邻的第一管件9接触位置处采用防水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密封胶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改进;第一框架10可以是由若干个第一管件9和第一管件接头13构成的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在封闭的长方体结构内设置若干条第三管件14构成的其他封闭式结构,当第三管件14的数量超过1 条时,多条第三管件14在长方体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不论设置几条第三管件14,均需要保证第三管件14的两端与长方体结构的侧边连接,并在其连接处采用防
水密封胶进行密封,同理,第一管件9和第一管件接头 13之间也需采用防水密封胶进行密封,相邻的两条第三管件14之间,以及第三管件14与第一管件9之间的间距为14cm至16cm,本实用新型优选其距离为15cm,第三管件14的材料与第一管件9相同,且第三管件14也为空心结构。
36.垂重架2为由若干个第二管件15相互连接构成的第二框架12,第二管件 15的材料密度大于水,第二框架12可以是与第一框架10相同是封闭式框架结构,也可以是与第一框架10不同的非封闭式框架结构,不论第二框架12 是封闭式框架结构还是非封闭式框架结构,第二框架12的纵长均不小于第一框架10的纵长,使得微生物填料3能够竖直的固定在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 12之间;第二框架12是封闭式框架结构时,其与第一框架10结构相同,即其可以是由若干条第二管件15和第二管件接头16构成的长方体结构,也可以在长方体结构内部设置若干条第四管件17构成的其他封闭式结构;第二框架 12是非封闭式框架结构时,第二框架12仅具有沿纵长方向排列的若干条第二管件15,第二管件15的端部、即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不相连,但若干条第二管件15的内部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第五管件18将其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二管件15、第四管件17、第五管件18均为实心结构,其材料可以是钢、铁、铜等金属,并对第二管件15、第四管件17、第五管件18的表面进行防腐防锈处理,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框架12为与第一框架10结构相同的框架结构,且摆放方向也与第一框架10相同。
37.微生物填料3的两端采用捆扎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悬浮架1和垂重架2上,具体地,采用塑料扎带将微生物填料3固定在悬浮架1的第一管件9和/或第三管件14上,同理采用塑料扎带将微生物填料3固定在垂重架2的第二管件 15和/或第四管件17上,微生物填料3为组合填料或弹性填料,一般接触氧化采用直径8cm至20cm的组合填料,水解酸化采用直径15cm至20cm的弹性填料,填料间隙根据处理要求一般以0至30cm为宜,根据处理要求,填料体积:池体体积=0.5至0.7:1,微生物填料3最下端距离曝气管4的距离不小于 20cm,以避免微生物填料3上面的菌膜被吹破。
38.如图7至8所示,上述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下部与池体11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cm至50cm,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池体11底部固相杂质不被曝气冲击和扰动,稳定沉降在池体11底部,便于池体11底部固相杂质通过排污装置快速高效外排;根据池体11面积的大小,确定上述一体化装置的平面尺寸大小和组数,通常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的外边框距离池体11各池壁的距离以10cm为宜,如果为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组合使用,组合后的外边框距离池体11各池壁的距离也以10cm为宜,采用多个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组合使用时,各组装置间采用多点的管箍19加链接杆20进行固定和连接,保证各组的距离和组合后整体结构的稳定,各组间的间距以15cm至30cm为宜。
39.安装时,将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人工水平搬运并垂直放入注满水的接触氧化池中,放置时,要避免微生物填料3的缠绕,如采用多组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组合使用,将各组悬浮式微生物菌床及曝气系统一体化装置根据相对位置放入池中后,再进行连接。
4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
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