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9381发布日期:2022-12-21 05:4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污泥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污泥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处理污水领域中的陶瓷膜处理法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和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可反向冲洗;抗微生物能力强;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陶瓷膜上述属性及其刚性特征,在污泥浓缩领域也有较理想的应用潜力。陶瓷膜一般分为板式陶瓷膜和管式陶瓷膜,膜片或者膜管通过阵列方式成为膜组件。若采用市场上常见的膜组件,短时间运行尚可,但由于污泥浓度持续升高,会出现膜片或者管道内积泥,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浓缩装置,该污泥浓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够在有效提高浓缩效率的同时,避免出现积泥的情况,进而能够减小维护的频率,从而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污泥浓缩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浓缩管组、汇水总管、抽吸水泵以及驱动组件;
6.浓缩管组包括多个集水管,每个集水管的外周面均设置有用于滤水的陶瓷膜,每个集水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出水口;多个集水管均与安装支架连接,且部分的集水管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7.汇水总管的一端与所有的出水口连通,汇水总管的另一端与抽吸水泵连通;
8.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相对于安装支架转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多个集水管阵列式布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浓缩管组包括至少一个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集水管,以及多个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活动集水管;
11.其中,多个活动集水管围绕固定集水管设置,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有的活动集水管相对于安装支架转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浓缩管组还包括多个传动齿轮;每个传动齿轮均与一个集水管对应,且每个传动齿轮均与对应的集水管连接;
13.其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有的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每个传动齿轮对应的集水管相对于安装支架转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传动齿轮与对应的集水管的连接处均位于集水管背离集水管的出水口的一端。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传动齿轮均啮合。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的齿比不同。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主动轮及从动轮;
18.驱动电机设置于水面上方,且主动轮与驱动电机的传动件连接,从动轮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且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轮及从动轮传动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污泥浓缩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浓缩管组的外壳,外壳开设有多个镂空孔。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污泥浓缩装置包括多个浓缩管组,多个浓缩管组均与安装支架连接,且阵列式布置。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污泥浓缩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浓缩管组、汇水总管、抽吸水泵以及驱动组件;浓缩管组包括多个集水管,每个集水管的外周面均设置有用于滤水的陶瓷膜,每个集水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出水口;多个集水管均与安装支架连接,且部分的集水管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汇水总管的一端与所有的出水口连通,汇水总管的另一端与抽吸水泵连通;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相对于安装支架转动。该污泥浓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够在提高浓缩效率的同时,避免出现积泥的情况,进而能够减小维护的频率,从而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浓缩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浓缩管组为蜂窝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浓缩管组为矩形阵列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标:200-污泥浓缩装置;210-安装支架;220-浓缩管组;230-汇水总管;240-抽吸水泵;250-驱动组件;221-集水管;222-出水口;223-固定集水管;224-活动集水管;225-传动齿轮;251-驱动电机;252-传动件;253-主动轮;254-从动轮;26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浓缩装置200,包括安装支架210、浓缩管组220、汇水总管230、抽吸水泵240以及驱动组件250;
36.浓缩管组220包括多个集水管221,每个集水管221的外周面均设置有用于滤水的陶瓷膜,每个集水管221的端部均设置有出水口222;多个集水管221均与安装支架210连接,且部分的集水管221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
37.汇水总管230的一端与所有的出水口222连通,汇水总管230的另一端与抽吸水泵240连通;
38.驱动组件250用于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相对于安装支架210转动。
39.请参照图1及图2,该污泥浓缩装置200的工作原理是:
40.该污泥浓缩装置200包括安装支架210、浓缩管组220、汇水总管230、抽吸水泵240以及驱动组件250;
41.其中,浓缩管组220包括多个集水管221,每个集水管221的外周面均设置有用于滤水的陶瓷膜,即,采用单孔陶瓷膜为核心浓缩原件,每个集水管221均为管式陶瓷膜,并且在其一端设置有出水口222;而且部分的集水管221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
42.并且抽吸水泵240通过汇水总管230与所有的集水管221的出水口222连通,由此,该污泥浓缩装置200在进行浓缩工作时,安装支架210及浓缩管组220位于水面下,抽吸水泵240工作时会产生抽吸力,进而能够通过抽吸水泵240使得每个集水管221的内部形成负压,由此,使得位于多个集水管221外部的水能够在负压作用下,被吸至集水管221水管内,并在穿过陶瓷膜时进行过滤,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抽出污泥中的水,提高该污泥浓缩装置200的浓缩效率;
43.而且在污泥浓缩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250能够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相对于安装支架210转动,即,当浓缩管组220在起到污泥浓缩作用时,能够通过驱动组件250使得部分的集水管221相对于安装支架210转动,进而能够通过这
样的方式,避免集水管221的内外出现积泥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集水管221时,还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之间具备间隙,间隙可以是3-5mm,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覆于集水管221外周的积泥形成相对运动,进而能够清理集水管221外的积泥;
44.综上,该污泥浓缩装置2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够在提高浓缩效率的同时,避免出现积泥的情况,进而能够减小维护的频率,从而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45.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在布置多个集水管221时,多个集水管221可以采用阵列式的布置方式。
46.具体的,以多个集水管221呈蜂窝状布置为例(如图3所示),浓缩管组220包括至少一个与安装支架210固定连接的固定集水管223,以及多个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活动集水管224;其中,多个活动集水管224围绕固定集水管223设置,且驱动组件250用于驱动所有的活动集水管224相对于安装支架210转动。由前述内容可知,由于多个活动集水管224围绕固定集水管223设置,进而使得该浓缩管组220的端部呈蜂窝状。
47.其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设置浓缩管组220时,还可以使得多个集水管221呈矩形阵列布置(如图4所示),此时,多个集水管221均为活动集水管224。
48.需要说明的是,在布置上述的集水管221时,集水管221的管间距可以设置为0.5-1cm;而且集水管221上的陶瓷膜的膜孔径为200-500nm。
4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驱动组件250能够驱动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转动,故,在部分的集水管221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基础上,浓缩管组220还包括多个传动齿轮225;每个传动齿轮225均与一个集水管221对应,且每个传动齿轮225均与对应的集水管221连接;其中,驱动组件250用于驱动所有的传动齿轮225转动,进而带动每个传动齿轮225对应的集水管221相对于安装支架210转动。
50.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有传动齿轮225的集水管221均为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
51.在安装传动齿轮225时,可以使得每个传动齿轮225与对应的集水管221的连接处均位于集水管221背离集水管221的出水口222的一端。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25的安装位置还可以为集水管221上的其他位置。
52.在设置传动齿轮225时,为使得驱动组件250在驱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25转动时,便可带动所有的传动齿轮225转动,进而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转动,故,任意两个相邻的传动齿轮225均啮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由于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25啮合,由此,这样的传动方式使得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在其传动齿轮225相互啮合的基础上,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的转动方向相反。而且,为使得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的转速不同,故,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25的齿比不同。
53.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集水管221呈蜂窝状布置,此时,多个活动集水管224围绕固定集水管223设置,由此,连接于活动集水管224的传动齿轮225依次啮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采用多个集水管221呈矩形阵列布置时,可以使得多个传动齿轮225依次相互啮合,也可以呈z字型方向啮合,即,可以使得每个传动齿轮225均与一个或两个传动齿轮225啮合。
54.由此,通过前述的使得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及相邻的两个集水管221的转速不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浓缩管组220的内外出现积泥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浓缩效率。
55.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驱动组件250时,其作用在于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转动,由此,驱动组件25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251、传动件252、主动轮253及从动轮254;
56.其中,驱动电机251设置于水面上方,且主动轮253与驱动电机251的传动件252连接,从动轮254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且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25啮合,传动件252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轮253及从动轮254传动连接。
57.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传动件252、主动轮253及从动轮254时,其传动形式可以采用带传动或轴传动的形式,并且为使得从动轮254能够与传动齿轮225啮合,故,从动轮254设置为齿轮。
58.由此,通过位于水面上的驱动电机251的转动,便可驱动主动轮253转动,而由于从动轮254通过传动件252与主动轮253传动连接,由此,在驱动电机251工作的前提下,便可带动位于水面下方的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25啮合的从动轮254转动,并且由上述内容可知,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25啮合,由此,在从动轮254带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25转动时,便可驱动所有的传动齿轮225转动,进而能够驱动所有的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转动。
5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基于上述内容,为对浓缩管组220起到保护的作用,故,污泥浓缩装置200还包括套设于浓缩管组220的外壳260,外壳260开设有多个镂空孔。
60.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前述内容,该污泥浓缩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多个浓缩管组220,多个浓缩管组220均与安装支架210连接,且阵列式布置;
61.其中,在布置多个浓缩管组220时,其可以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布置,并且,为简化该污泥浓缩装置200的结构,可以使得汇水总管230与多个浓缩管组220的所有的出水口222导通,由此,便可通过一个抽吸水泵240为所有的集水管221提供吸力;其外,在驱动时,可以采用上述的设置多个驱动组件250的方式,即,每个浓缩管组220均对应一个驱动组件250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设置一个驱动组件250,即,一个驱动组件250驱动所有的浓缩管组220中与安装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的集水管221转动。
6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