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4089发布日期:2023-07-12 23:1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1、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开号为cn206985842 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设置进水槽,并在进水槽内设置网兜和l型杆,网兜内盛放碎石子,l型杆穿过网兜与一圆球相连,当出现堵塞时,可以通过人工压动l型杆的一端,使圆球上下运动,并对网兜中的碎石子产生撞击,使碎石子与漂浮物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来减轻漂浮物将碎石子中的间隙堵住的现象,保证水流畅通;另外,在布水管网上的出水孔周围安装了弧形网罩可以防止沸石块将出水孔堵住。

2、但以上技术方案中,需人工定期或者出现堵塞时压动l型杆以解决堵塞问题,保证湿地的水流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人工定期或出现堵塞时介入才能缓解湿地堵塞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2、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湿地湖;沉淀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湿地湖连通。

3、所述的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配水墙和配水槽,配水墙和配水槽依次设在沉淀池和湿地湖之间。沿配水墙的水平方向均匀设有一组过水槽;过水槽与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配水槽的槽体一端与一组过水槽连通,配水槽的槽体另一端均匀设有一组湿地配水管,湿地配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湿地湖的上端;配水槽的槽体长度与湿地湖的宽度相对应。

4、所述的湿地湖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黏土层、碎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层;黏土层、碎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层的高度均为40-70cm;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8-50mm,碎石层中从下到上碎石的粒径依次减小;砂石层中砂石的粒径为2-8mm。

5、所述的湿地湖上设有湿地出水管,湿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在碎石层内,湿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湿地湖的上端。

6、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池内设有滤料层。

7、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池内的滤料层为鹅卵石滤料层、陶粒滤料层或沸石滤料层。

8、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在沉淀池的下端,沉淀池的出水口设在沉淀池的上端。

9、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池上还设有反冲洗进水管和反冲洗排水管,反冲洗进水管设在沉淀池的上端,反冲洗排水管设在沉淀池的下端。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湿地配水管上设有一组直径为5-10mm的小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湿地出水管设在碎石层内的管体上设有直径为10-20mm的小孔。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碎石层从下到上包括:一级碎石层、二级碎石层和三级碎石层,一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32-50mm,二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16-32mm,三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8-16mm。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湿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在一级碎石层中。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沉淀池和湿地湖之间,设置配水墙,减缓污水流速,使沉淀池出水通过配水墙缓慢地进入到配水槽中,避免配水槽进水太急影响到后续的布水。

15、(2)设置配水槽和一组湿地配水管保证湿地湖的均匀布水,使污水能够充分地与湿地湖中的黏土层、碎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层等接触。

16、(3)湿地湖中设置黏土层、碎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层等滤料,既能截留污水,又能够充分地利用各层滤料上的生物膜,利于污水的处理;且种植层中一般种植根系丰富的植物,利于污水的截留和生态处理。

17、(4)本实用新型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时,通过沉淀池、配水墙和配水槽的协同作用,并结合湿地湖中的各层滤料截留作用,实现人工湿地缓慢进水,有效缓解人工湿地堵塞的问题,不需人工介入,不会额外增加人工湿地维护工作量。

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湿地湖;沉淀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湿地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内设有滤料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内的滤料层(1-1)为鹅卵石滤料层、陶粒滤料层或沸石滤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的进水口设在沉淀池(1)的下端,沉淀池(1)的出水口设在沉淀池(1)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上还设有反冲洗进水管(1-2)和反冲洗排水管(1-3),反冲洗进水管(1-2)设在沉淀池(1)的上端,反冲洗排水管(1-3)设在沉淀池(1)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地配水管(4-1)上设有一组直径为5-10mm的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地出水管(2-5)设在碎石层内的管体上设有直径为10-20mm的小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石层(2-2)从下到上包括:一级碎石层、二级碎石层和三级碎石层,一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32-50mm,二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16-32mm,三级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8-16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地出水管(2-5)的进水端设在一级碎石层中。


技术总结
一种防堵塞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需人工定期或出现堵塞时介入才能缓解湿地堵塞的缺点,该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沉淀池、配水墙、配水槽和湿地湖;沉淀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渠连通;沿配水墙的水平方向均匀设有一组过水槽;配水槽上均匀设有一组湿地配水管,湿地配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湿地湖上端;配水槽的槽体长度与湿地湖的宽度相对应;湿地湖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黏土层、碎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层;碎石层中从下到上碎石的粒径依次减小,湿地湖上设有湿地出水管。本技术通过沉淀池、配水墙和配水槽的协同作用,结合湿地湖中各层滤料截留作用,实现人工湿地缓慢且均匀布水,不需人工介入,避免额外增加维护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孙滔滔,廖国威,韩龙,赵尚飞,聂亚文,杨运动,马添翼,高薇,郑媛媛,冯杰,朱婷婷,陈纯兴,闫伟,田勇,郑春苗,尹东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