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原位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7167发布日期:2023-08-18 09:2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水质原位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河、湖等自然水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汇集地,当所排放的污染物超出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后,会使水体污浊、黑臭、藻类疯长。面对河湖污染治理,目前多采用截污和清淤等方法,主要解决了“看得见、管得着”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且工程投入较高。由于河湖是一个开放的水环境,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仍然含有一定的污染物,地表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随雨、雪等大气降水流入,以及人为的垃圾丢弃难以避免,时间一久前期花大力气治理的河湖水体水质会重新被污染,传统治理方法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湖水体污染问题。

2、目前河湖水体主要存在氮、磷等营养盐污染,同时普遍存在水体流动性差、溶解氧低、自净能力退化等问题。鉴于污染物不可避免排入河湖水体中,在传统治理主要采用岸上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受污染河道水质难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必须采取人工强化措施加快河道的改善和恢复。

3、对此一种处理的方式是以生物降解作为重点,主要是借助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转化和吸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河道污染严重,原有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代谢活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河湖微生物生长受限制,代谢活性低,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2、本申请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包括:

3、浮体,用于提供向上的浮力;

4、控制箱,与所述浮体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

5、缓释促生仓,利用连接索固定于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内部用于放置缓释材料,所述缓释促生仓的壳体镂空设置;

6、曝气头,放置于所述缓释促生仓,通过曝气管道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

7、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8、可选的,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浮体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浮体有多个,且间隔均匀地环绕布置于所述控制箱。

9、可选的,所述浮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浮力室,所述连接梁呈辐射状固定在所述控制箱的外周并固定连接至对应浮体的外壳。

10、可选的,所述缓释促生仓利用连接索固定于所述控制箱,且固定位置避让所述浮体与所述控制箱之间的连接梁。

11、可选的,所述缓释促生仓内设有多孔隔板,并被所述多孔隔板分为上下两层,其中所述缓释材料填充于上层,所述缓释材料为有助于水质净化的土著微生物促生剂、微生物工程菌剂;

12、所述曝气头位于下层,该下层作为布气室;

13、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所述曝气头。

14、可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底部固定有与复氧电机联动的搅拌叶轮,所述复氧电机受控于所述控制系统。

15、可选的,所述控制箱和/或所述浮体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用于给所述控制系统供电。

16、可选的,所述浮体和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平齐,且同时被造型板盖设遮蔽,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造型板。

17、可选的,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灯带,所述灯带受电于所述控制系统;

18、所述缓释促生仓设置有仓门和把手。

19、可选的,包括围绕所述浮体布置的浮床,所述浮床连接于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

20、所述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浮床下悬挂有用于辅助微生物挂膜生长的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下端负重。

21、本申请水质原位净化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2、本申请缓释促生仓的壳体镂空,缓释仓内填充有缓释材料,缓释材料中的活性物质缓慢释放至水里,并在曝气头曝气的作用下,通过缓释仓壳体的孔隙释放到周边水体环境中,从而激活并提高水体微生物的净化能力。缓释促生仓通过连接索固定,使用时在水中完成曝气,在添加缓释材料时,沿连接索定位缓释促生仓的位置,提升至水面完成缓释材料添加。



技术特征:

1.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浮体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浮体有多个,且间隔均匀地环绕布置于所述控制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浮力室,所述连接梁呈辐射状固定在所述控制箱的外周并固定连接至对应浮体的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促生仓利用连接索固定于所述控制箱,且固定位置避让所述浮体与所述控制箱之间的连接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促生仓内设有多孔隔板,并被所述多孔隔板分为上下两层,其中所述缓释材料填充于上层,所述缓释材料为有助于水质净化的土著微生物促生剂、微生物工程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的底部固定有与复氧电机联动的搅拌叶轮,所述复氧电机受控于所述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和/或所述浮体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用于给所述控制系统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和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平齐,且同时被造型板盖设遮蔽,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造型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灯带,所述灯带受电于所述控制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所述浮体布置的浮床,所述浮床连接于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包括:浮体,用于提供向上的浮力;控制箱,与所述浮体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缓释促生仓,利用连接索固定于所述浮体和/或所述控制箱,内部用于放置缓释材料,所述缓释促生仓的壳体镂空设置;曝气头,放置于所述缓释促生仓,通过曝气管道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本申请缓释促生仓的壳体设有规格孔隙,缓释仓内填充缓释材料,缓释材料中活性物质缓慢释放至水里,并在曝气头曝气的作用下,通过缓释仓规格孔隙释放到周边水体环境中,从而激活并提高水体微生物的净化能力。缓释促生仓通过连接索固定,使用时在水中完成曝气,在添加缓释材料时,沿连接索定位缓释促生仓的位置,提升至水面完成缓释材料添加。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斌,李斗,李鸿儒,张云帆,胥松奇,李莉,贾紫永,党亚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