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7220发布日期:2023-03-15 02:4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自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喷涂器在喷涂过程中会进行移动,此时会漂浮在空中的漆雾会少量的附着到涂装机表面上。大量生产后油漆堆积呈液态状,随着重力及惯性流淌并污染产品表面,影响生产质量。
3.2014年8月13日,国家专利局公布了一种用于涂装线的治具自动清洁装置,在专利中提出采用和涂装生产线联动使用的自动清洁模块,可快速、高效的实现涂装生产线同步清洁,无需采用之前停产后的周期性保养,这样以来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涂装生产线的利用率。
4.结合上述专利中的清洁模块装置,针对现有的机械臂式喷涂机在喷涂过程中附着在外壳上的漆雾,人工清理效率低,且需要停机状态才能对喷涂器表面的漆雾进行清洁,影响喷涂机的喷涂效率,同时影响喷涂产品的喷涂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自动清洁装置。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自动清洁装置,包括吹扫圈组件和旋转清洁组件,所述吹扫圈组件通过螺丝a安装在清洗机本体上,且所述旋转清洁组件安装在所述清洗机本体内,且所述清洗机本体安装在清洗机底座上,且所述清洗机本体上安装有单头丝管,所述单头丝管底端与漏斗连接,所述漏斗安装在所述清洗机底座上。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洗本体与所述清洗机底座通过螺栓连接,且螺栓上安装有弹簧。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吹扫圈组件包括外吹扫圈、内吹扫圈、螺丝a和密封圈a,外吹扫圈通过螺丝b与内吹扫圈连接,外吹扫圈和内吹扫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b、密封圈c和密封圈d,内吹扫圈上安装有密封圈a。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吹扫圈上还设置有喷气孔,喷气孔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内吹扫圈上的所述密封圈a上下两侧。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a为包四氟材质胶圈,且所述密封圈b、所述密封圈c和所述密封圈d均为全氟胶圈。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洗机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安装有所述旋转清洁组件。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清洁组件包括喷嘴、上旋转本体、飞溅盘、下旋转本体和溶剂导杆,喷嘴安装在上旋转本体上,上旋转本体上设置有飞溅盘,且上旋转本体安装在下旋转本体上,下旋转本体安装在溶剂导杆上。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本体与所述下旋转本体连接处内安装有垫圈,垫圈安
装在垫圈护套内,且垫圈护套底端安装有卡接环,卡接环上安装有卡簧,且卡簧底端安装有轴承。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旋转本体设置有呈对称状安装的导管,且导管上设置有喷射孔。
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一、吹扫圈组件,通过在清洗机本体上设置带有密封圈a和喷气孔的吹扫圈组件,使外吹扫圈和内吹扫圈通过螺丝a安装在清洗机本体上,喷涂机的喷头在喷涂完成间隙,通过机械臂的转动移动至自动清洗装置上的吹扫圈组件上,使喷涂喷头卡接在内吹扫圈上的橡胶密封圈内,使喷涂喷头在清洁过程中保持密封状态,同时内吹扫圈上设置的喷气孔,使安装在外吹扫圈上的进气管将过滤后的气体输入喷气孔,使空气从喷气孔喷出,对清洁后的湿润喷涂喷头进行干燥,提高自动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和喷涂机的喷涂效率:
17.二、旋转清洁组件,通过在清洗机本体上安装的连接管上的出料口安装旋转清洁组件,使溶剂导杆安装在连接管上,使连接管连接的清洗溶剂从溶剂导杆进入上旋转本体上安装的对称状倾斜导管上,清洗溶剂从导管上安装的喷嘴喷出,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导管上还设置有喷射孔,清洗溶剂从喷射孔喷出,使上旋转本体在喷射孔喷射过程中旋转,使喷嘴喷出的清洗溶剂对喷涂喷头进行全面清洁,提高自动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清洁质量;
18.三、弹簧,通过在清洗机本体与清洗机底座连接的螺栓上安装弹簧,使喷涂喷头在卡接在自动清洁装置上时,弹簧压缩,缓解喷涂喷头对自动清洁装置的冲压力,延长自动清洁装置的使用时间;
19.四、单头丝和漏斗,通过在清洗机本体底端排料口上安装单头丝,并使单头丝与漏斗连接,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从单头丝连接的漏斗排出,对废溶剂进行收集,同时废气从排气孔排除,提高自动清洁装置对喷涂喷头的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吹扫圈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吹扫圈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清洁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清洁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底座与漏斗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吹扫圈组件-1、外吹扫圈-1.1、内吹扫圈-1.2、螺丝a-1.3、密封圈a-1.4、密封圈b-1.5、密封圈c-1.6、密封圈d-1.7、喷气孔-1.8、进气管-1.9、旋转清洁组件-2、
喷嘴-2.1、上旋转本体-2.2、垫圈-2.3、垫圈护套-2.4、卡接环-2.5、卡簧-2.6、轴承-2.7、飞溅盘-2.8、下旋转本体-2.9、溶剂导杆-2.10、喷射孔-2.11、清洗机本体-3、连接管-3.1、排料口-3.2、弹簧-4、清洗机底座-5、漏斗-6、单头丝-7。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自动清洁装置,喷涂机上的喷涂喷头在对加工工件表面进行喷头后,喷涂过程中的漆雾会附着在喷涂喷头上,湿润的喷漆滴落在工件上,影响工件的喷涂质量,需要在喷涂间隙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洁,除去喷涂喷头上附着的喷漆,喷涂喷头在机械臂带动下移动至自动清洁装置,喷涂喷头卡接在吹扫圈组件1上,吹扫圈组件1通过螺丝a1.3安装在清洗机本体3上,且旋转清洁组件2安装在清洗机本体3内,旋转清洁组件2上的喷嘴2.1将清洗溶剂喷出,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且清洗机本体3安装在清洗机底座5上,且清洗机本体3上安装有单头丝7,单头丝7底端与漏斗6连接,漏斗6安装在清洗机底座5上;如图2和图10所示通过在清洗机本体3底端排料口3.2上安装单头丝7,并使单头丝7与漏斗6连接,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从单头丝7连接的漏斗6排出,对废溶剂进行收集,同时废气从排气孔排除,提高自动清洁装置对喷涂喷头的清洁效率。
35.如图1和图2所示,在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过程中,清洗机本体3与清洗机底座5通过螺栓连接,且螺栓上安装有弹簧4;通过在清洗机本体3与清洗机底座5连接的螺栓上安装弹簧4,使喷涂喷头在卡接在自动清洁装置上时,弹簧4压缩,缓解喷涂喷头对自动清洁装置的冲压力,延长自动清洁装置的使用时间。
36.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过程中,清洗机本体3上设置有连接管3.1,连接管3.1上安装有旋转清洁组件2,旋转清洁组件2喷嘴2.1安装在上旋转本体2.2上,上旋转本体2.2上设置有飞溅盘2.8,且上旋转本体2.2安装在下旋转本体2.9上,下旋转本体2.9安装在溶剂导杆2.10上,上旋转本体2.2与下旋转本体2.9连接处内安装有垫圈2.3,垫圈2.3安装在垫圈护套2.4内,且垫圈护套2.4底端安装有卡接环2.5,卡接环2.5上安装有卡簧2.6,且卡簧2.6底端安装有轴承2.7,上旋转本体2.2设置有呈对称状安装的导管,且导管上设置有喷射孔2.11;通过在清洗机本体3上安装的连接管3.1上的出料口安装旋转清洁组件2,使溶剂导杆2.10安装在连接管3.1上,使连接管3.1连接的清洗溶剂从溶剂导杆2.10进入上旋转本体2.2上安装的对称状倾斜导管上,清洗溶剂从导管上安装的喷嘴2.1喷出,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导管上还设置有喷射孔2.11,清洗溶剂从喷射孔2.11喷出,使上旋转本体2.2在喷射孔2.11喷射过程中旋转,使喷嘴2.1喷出的清洗溶剂对喷涂喷头进行全面清洁,提高自动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清洁质量。
37.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对喷涂喷头进行清洗过程中,吹扫圈组件1外吹扫圈1.1通过螺丝b与内吹扫圈1.2连接,外吹扫圈1.1和内吹扫圈1.2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b1.5、密封圈c1.6和密封圈d1.7,内吹扫圈1.2上安装有密封圈a1.4,内吹扫圈1.2上还设置有喷气
孔1.8,喷气孔1.8呈对称状设置在内吹扫圈1.2上的密封圈a1.4上下两侧,密封圈a1.4为包四氟材质胶圈,且密封圈b1.5、密封圈c1.6和密封圈d1.7均为全氟胶圈;通过在清洗机本体3上设置带有密封圈a1.4和喷气孔1.8的吹扫圈组件1,使外吹扫圈1.1和内吹扫圈1.2通过螺丝a1.3安装在清洗机本体3上,喷涂机的喷头在喷涂完成间隙,通过机械臂的转动移动至自动清洗装置上的吹扫圈组件1上,使喷涂喷头卡接在内吹扫圈1.2上的橡胶密封圈a1.4内,使喷涂喷头在清洁过程中保持密封状态,同时内吹扫圈1.2上设置的喷气孔1.8,使安装在外吹扫圈1.1上的进气管1.9将过滤后的气体输入喷气孔1.8,使空气从喷气孔1.8喷出,对清洁后的湿润喷涂喷头进行干燥,提高自动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和喷涂机的喷涂效率。
38.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