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菌种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6526发布日期:2023-06-03 09:1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菌种投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环保,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菌种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中,需对生化池进行污泥接种培养驯化工作,向生化池内投加污泥菌种。污泥菌种根据含水率的不同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其中湿式污泥菌种活性高,培养驯化周期短,但其菌种含量低、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而干式污泥菌种以其菌种含量高、投加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中最为常用的污泥菌种。

2、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干式污泥菌种多采用吨袋包装的形式进行运输,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吨袋的污泥菌种不能直接投加到生化池水体中,否则会菌种无法有效地溶解到水里,造成大块状菌种沉底,甚至有可能因此损坏生化池底的曝气设备。因此,干式污泥菌种投加一般采用小批量人工投加,或者用水将菌种溶解稀释后泵入生化池内的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费时费力、人工操作强度高、投加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连续投加、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可广泛用于不同性状和不同含水量污泥菌种的投加。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包括:

3、筒体,所述筒体上部为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

4、冲洗部件,包括设于筒体内的环形管和与之连接的进液管,所述环形管上有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外。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构造简单,操作时将将污泥菌种从筒体上部的进料口进行装料,然后从筒体下部的出料口卸料,操作十分便捷。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污泥菌种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度,其中,干式污泥菌种一般为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活性污泥,其含水率大概在70%~85%;湿式污泥菌种一般为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池或污泥浓缩池的液体污泥,污泥含水率大概在97%~99%。因此,污泥菌种在投加过程中容易出现粘结成块,进而出现下料不畅的情况。使用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投加菌种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些不良工况,具体地: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冲洗部件,可将筒体外的冲洗用水输送至环形管中,并最终从环形管上的出液口排出,据此将筒体内壁粘结的活性污泥冲洗至出料口,并进一步将出料口处粘结的活性污泥冲至生化池中,保持投加通畅,防止出料口堵塞。

7、可选地,所述环形管上至少沿筒体轴线方向设有一排出液口,可从多个角度、将筒体内壁不同位置粘结的活性污泥冲洗干净。

8、可选地,所述环形管上的出液口沿环形管的环绕方向均匀分布。

9、可选地,所述环形管设于筒体高度的上二分之一段内,进一步可选为设于筒体内的顶部。由此从上至下、最大限度地对筒内的空间进行冲洗,提高冲洗用水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10、可选地,所述冲洗部件的进液管伸出筒体外的一端连接潜污泵,该潜污泵置于生化池内。据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投加菌种,既可利用外部水源来进行冲洗,也可不受外部水源的限制,直接利用生化池内的水即可完成筒体内的冲洗操作,节约水资源,进一步降低了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成本。

11、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的出料口连接其上设有插板阀的出料部件。在污泥接种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开启插板阀来控制闸板的开合及开合大小,由此来控制出料量,进而通过调整出料量来控制活性污泥在筒体内的粘结和沉积状态,避免堵塞出料口。

12、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对所用插板阀不做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非创造性的劳动选择能实现控制出料量技术效果的手动插板阀、电动插板阀、电液插板阀或气动插板阀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合适插板阀的投加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1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设置配套的冲洗部件可解决污泥菌种投加时出现下料不畅、污泥粘结等工况;配合使用插板阀,可更精准地控制出料量以达到良好的菌种投加效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适用场景并不局限于干式污泥菌种投加,而是适用于不同性状和含水率的污泥菌种投加操作。

14、此外,可选地,所述筒体的下部罐体设为锥型,便于出料。

15、具体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合适的底座或支架上进行操作。

16、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于筒体的下部,用于支撑筒体。

1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多个沿筒体周长均匀设置的支撑腿,使得支撑更稳固。

18、更进一步可选地,相邻支撑腿之间可设置横撑,进一步加强支撑底座的稳固性。

19、可选地,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若干个吊耳。工作人员既可通过支撑底座将投加装置放置于生化池上方进行投加,也可通过吊车连接吊耳,将其运送至预设的投放点进行污泥菌种投放。

20、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的筒体可选为碳钢、不锈钢其他或金属合金材质的圆筒,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筒体外壁表面设有防腐涂漆层,同时起到防锈和防腐的作用。

21、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投加装置的支撑底座可选为碳钢、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合金材质的支撑底座;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可选地,该支撑底座表面设有防腐涂漆层,同时起到防锈和防腐的作用。

22、当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可通过非创造性的劳动在筒体外壁和/或支撑底座表面设置防腐层和/或防锈层,由此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构造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低;设置冲水部件可解决因污泥粘结而导致下料不畅的问题,确保可连续投加,适用于不同性状和含水率的污泥菌种的投加操作。

25、2.在出料部件上设置插板阀,可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控制出料量,操作简单高效。

26、3.节约人工成本,操作劳动强度低,只需两个人配合吊车就可以完成作业;同时操作灵活,既可通过支架放置于地面上,也可通过吊车实现在生化池上方任何位置进行投加。

27、4.设置污水循环冲洗环节,可采用外部水源或直接利用生化池内的水进行冲洗,方便快捷,节约水资源,降低了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21)上至少沿筒体(10)轴线方向设有一排出液口(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21)设于筒体(10)高度的上二分之一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2)连接出料部件(121);所述出料部件(121)上设有插板阀(122),用以调整出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2)伸出筒体(10)外的一端连接潜污泵(23);所述潜污泵(23)置于生化池(4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下部罐体设为锥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于筒体(10)的下部,用于支撑筒体(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多个沿筒体(10)周长均匀设置的支撑腿(3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上部设有若干个吊耳(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菌种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外壁表面设有防腐涂漆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菌种投加装置,该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部为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冲洗部件,包括设于筒体内的环形管和与之连接的进液管,所述环形管上有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外。本技术投加装置可连续投加、操作简单高效、运行成本低,可解决因污泥粘结而导致下料不畅的问题,适用于不同性状和含水率的污泥菌种的投加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于鹏飞,张洪江,蒋步青,张丕军,邢亚彬,姜晟韬,段浛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