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4095发布日期:2023-10-29 02:0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


背景技术:

1、现阶段有关生态滤坝的技术发明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较多,但基本上局限于外形设计,即:根据不同场景需要,因地因时设计不同规格、外形,其主要功效是拦截、过滤,在选用核心处理材质方面,没有太多要求,因此,在水环境治理日益迫切,提高透水坝材料性能、效率和科技含量,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732737u公开了一种生态滤坝,包括上游滤坝体、下游滤坝体和基底,上、下游滤坝体高于液位,上、下游滤坝体间构成填料空间,填料空间内设置有格栅,将填料空间分隔为两个槽体,靠近上游的槽体内装有牡蛎壳,靠近下游的槽体内装有粉煤灰,基底内埋有曝气管。

3、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坝体内设置牡蛎壳与粉煤灰对污水进行过滤,但牡蛎壳与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净化效率和科技含量不足,无法去除农药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过滤质量与效率还会随着牡蛎壳与粉煤灰表面吸附有害物的增多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解决现有技术吸附性能、净化效率和科技含量不足,无法去除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持续吸附污染物能力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包括透水坝主体,所述透水坝主体由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组成,污水自前框架墙流向后框架墙,所述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之间设置隔断墙,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相邻隔断墙形成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内下层区域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净化材料层,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隔断墙由框架杆组成,所述框架杆竖直设置。

4、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杆表面具有微生态挂膜生存的孔隙。

5、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材料层采用波裂解纳米介孔材料。

6、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材料层采用袋式装填。

7、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材料层上种植水生植物。

8、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杆包括第一框架杆、第二框架杆与隔断杆,所述第一框架杆组成前框架墙,所述第二框架杆组成后框架墙,所述隔断杆组成隔断墙,各所述第一框架杆与第二框架杆间隔距离相同。

9、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杆沿杆横截面方向间隔排列。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杆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缠绕固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相邻隔断墙形成净化单元,将污水进行分区域净化,为透水坝后续维护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间,拆分成单元模块的透水坝统一了净化单元的规格,便于计算施工时所需填充的净化材料数量。

13、2、通过框架杆表面孔隙内与净化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生物挂膜,利用生物挂膜吸附性能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利用净化材料层特性去除苯酚有机挥发物,降解抗生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农药,以及铅、镉、铬、铜等重金属。

14、3、通过在净化材料层上种植水生植物,使植物根系与波裂解纳米介孔材料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加速微生物生化进程,促进污染物代谢,降低波裂解纳米介孔材料孔道吸附饱和度,加速其持续吸附污染物能力,构建纳米生物反应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包括透水坝主体,所述透水坝主体由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组成,污水自前框架墙流向后框架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之间设置隔断墙,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相邻隔断墙形成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内下层区域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净化材料层,所述净化材料层上种植水生植物,所述净化材料层采用波裂解纳米介孔材料,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隔断墙由框架杆组成,所述框架杆竖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表面具有微生态挂膜生存的孔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材料层采用袋式装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包括第一框架杆、第二框架杆与隔断杆,所述第一框架杆组成前框架墙,所述第二框架杆组成后框架墙,所述隔断杆组成隔断墙,各所述第一框架杆与第二框架杆间隔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沿杆横截面方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缠绕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管网排污口预处理透水坝,解决现有技术净化效率和科技含量不足,无法去除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持续吸附污染物能力低的问题。本技术包括透水坝主体,所述透水坝主体由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组成,所述前框架墙与后框架墙之间设置隔断墙,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相邻隔断墙形成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内下层区域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净化材料层,所述前框架墙、后框架墙与隔断墙由框架杆组成,通过净化材料层与种植水生植物配合,使植物根系与波裂解纳米介孔材料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加速微生物生化进程,促进污染物代谢,加速其持续吸附污染物能力,构建纳米生物反应场。

技术研发人员:潘凝晖,潘君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神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