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6937发布日期:2023-08-09 19:4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有机膦农药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除草剂草甘膦(ida法,亚氨基二乙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据了解,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总磷的利用率仅有60%~65%,30%~35%的磷进入到母液中,若不经妥当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将造成严重污染。2010年以前,企业基本上采用将母液浓缩,然后加入草甘膦固体和助剂配制成10%草甘膦水剂进行销售的方法。2009年2月,工信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第1158号公告,明文规定:有效成分含量30%以下的草甘膦水剂在2009年底前全部停止生产,已生产的水剂在2011年底前停止销售和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对母液进行有效处理。2013年5月,环保部发起对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其中,核查重中之重便是母液处理,同时对总磷综合利用率及氯化钠回收处理核查较为苛刻。因此,对母液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势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草甘膦母液中含有1%-1.5%草甘膦、3%-4%甲醛、2%左右甲酸、以及未完全反应的双甘膦等,盐分低于1%;双甘膦母液中含有1.5%-3%双甘膦、1%左右亚磷酸以及0.1%-3%甲醛等,盐分较高15%-20%(主要是氯化钠)。由此可以看出,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中成分复杂,多组分浓度较高,一方面处理难度高,另一方面具有回收价值。目前,企业多采用膜分离技术结合蒸发结晶工艺组合回收草甘膦、双甘膦和氯化钠,少数采用焚烧法,将母液分离纯化后进行焚烧,制备磷酸盐。另外,由于双甘膦母液盐分浓度高,膜分离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通量低、总磷截留率不高、容易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包括:

3、第一预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预处理装置用于对草甘膦母液进行预处理;

4、第二预处理装置,所述第二预处理装置用于对双甘膦母液进行预处理;

5、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所述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与所述第一预处理装置连接,所述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用于对预处理后的草甘膦母液进行膜浓缩分离;

6、正渗透单元,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料液侧与所述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草甘膦淡液出口连接,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汲取液侧与所述第二预处理装置连接;

7、离子交换单元,所述离子交换单元与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料液侧连接;所述离子交换单元用于对将浓缩后的料液进行离子交换回收处理;

8、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所述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与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汲取液侧连接,所述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用于将稀释后的汲取液进行膜浓缩分离回收处理。

9、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渗透单元包括正渗透膜,所述正渗透膜设置在所述料液侧和汲取液侧之间,所述正渗透膜两侧均设有导流网,所述正渗透单元可采用一段正渗透、两段正渗透或三段正渗透,段与段之间通过段间增压泵连接;所述的正渗透膜材质为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或醋酸纤维素,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操作压力为0.01~0.05mpa,所述正渗透单元的回收率30%~70%。

10、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交换单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丙烯酸系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离子交换单元运行时工作流速1~5bv/h;所述离子交换单元的再生液为质量浓度4%~10%的naoh,所述离子交换单元进行树脂再生的流速为1~3bv/h。

11、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包括:

12、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与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汲取液侧连接,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包括一段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一段两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或两段两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段与段之间通过段间增压泵连接,级与级之间通过中间水箱和增压泵连接;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材质包括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或聚哌嗪酰胺复合膜,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截留分子量150-200da;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操作压力2.0-4.0mpa,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回收率50%-90%;

13、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与所述二级膜分离浓缩单元连接,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包括一段一级、一段两级或两段两级;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材质包括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或聚哌嗪酰胺复合膜,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截留分子量100-200da;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操作压力2.0-4.0mpa,所述三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回收率50%-90%。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利用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进行资源化回用,同时利用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中的盐分差,采用正渗透技术分别将草甘膦母液浓缩和双甘膦母液稀释,极大地改善了后端膜处理效果。

1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单元包括正渗透膜,所述正渗透膜设置在所述料液侧和汲取液侧之间,所述正渗透膜两侧均设有导流网,所述正渗透单元可采用一段正渗透、两段正渗透或三段正渗透,段与段之间通过段间增压泵连接;所述的正渗透膜材质为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或醋酸纤维素,所述正渗透单元的操作压力为0.01~0.05mpa,所述正渗透单元的回收率3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单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丙烯酸系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离子交换单元运行时工作流速1~5bv/h;所述离子交换单元的再生液为质量浓度4%~10%的naoh,所述离子交换单元进行树脂再生的流速为1~3bv/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处理装置、第二预处理装置、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正渗透单元、离子交换单元和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正渗透单元的料液侧与一级膜分离浓缩单元的草甘膦淡液出口连接,正渗透单元的汲取液侧与第二预处理装置连接;离子交换单元与正渗透单元的料液侧连接;多级膜分离浓缩单元与正渗透单元的汲取液侧连接。本技术利用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联合处理装置,进行资源化回用,同时利用草甘膦母液和双甘膦母液中的盐分差,采用正渗透技术分别将草甘膦母液浓缩和双甘膦母液稀释,极大地改善了后端膜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曹辉,肖传绪,丁然,杨辉,韩孟利,张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门市云创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