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2765发布日期:2023-05-31 22:1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湿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1、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首先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再由排沟排入河流,城市雨水直接汇流到排沟,再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属于二级净化水,仍属于污水范畴,水体里含有有机物、致病菌及重金属,而雨水夹带大量泥沙,同时排沟长期受污水影响,排沟内存留黑臭底泥,因此排沟污水直排入河流,会污染河流水质,影响农业生产。一般对排沟污水进行湿地净化处理,削减污染物,提高排沟污水水质,再将水排放到自然河流。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近年来,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和雨污水,建造具有绿化净水功能、储水排水功能的人工湿地成为主流。但现有湿地系统存在湿地占用额外土地面积、湿地净污能力差、储水能力低、湿地净水系统受到污染、发出恶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东营市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具有三道水质净化屏障,能够净化排沟污水,同时具备储水功能和观赏功能。

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

3、砾石床,其设置于排沟的下游,所述砾石床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多个砾石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沟的末端连通,多个砾石区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铺设,且砾石区的砾石直径逐渐减小;

4、稳定塘,其设置于所述砾石床的下游,所述稳定塘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淀塘和兼性塘,所述沉淀塘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塘内设置泥污沉淀池,所述兼性塘内设置曝气组件和填料组件;

5、表流湿地,其设置于所述稳定塘的下游,所述表流湿地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表流湿地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河流连通。

6、优选的是,砾石区设置有3个,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的砾石直径依次为60mm、40mm、20mm。

7、优选的是,所述砾石床的进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布水渠,所述布水渠包括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设置在布水渠的上部,多个布水口与第一砾石区的上层连通,所述砾石床的第一出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收水渠,所述收水渠包括多个收水口,多个收水口设置在收水渠的下部,多个收水口与第三砾石区的下层连通。

8、优选的是,所述沉淀塘设置有两个,所述兼性塘设置有两个,两个沉淀塘与两个兼性塘交错设置且依次连通。

9、优选的是,所述泥污沉淀池内部设置吸附填料和吸泥管,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塘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伸入所述泥污沉淀池内,且第一排水管的排水端伸入所述吸附填料的底部。

10、优选的是,所述沉淀塘与所述兼性塘之间设置调流堰,所述调流堰与所述沉淀塘相邻的侧壁上设置进水通道,所述调流堰内设置液位计、浮渣槽、抽水泵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浮渣槽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

11、优选的是,所述兼性塘内设置支撑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机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曝气机和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曝气机包括多根曝气管,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多根臭氧管。

12、优选的是,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填料器和多个第二填料器,所述兼性塘的上层水面悬挂多个第一填料器,第一填料器内放置砾石和好氧菌,所述兼性塘的塘底铺设起伏的砾石块,砾石块上沉放多个第二填料器,第二填料器内放置砾石和厌氧菌。

13、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浮岛包括基底层和护坡,所述护坡的坡底至基底层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所述生态浮岛的基底层由下层至上层依次为原土层、素土层和厚种植土,所述生态浮岛的四周设置挡流板。

14、优选的是,围绕沉淀塘和兼性塘的交接处铺设湿地遇险道路。

15、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第一、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三道水质净化屏障,排沟的污水经过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过滤净化后,排入河流。排沟污水经过三道水质净化屏障,过滤净化后的污水水质提高,接近河流水质,基本对河流和农业生产无污染。其中稳定塘和表流湿地在原有的坑塘和湿地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改造成本低,不需另外占用土地面积。稳定塘和表流湿地又是天然的储水池,在雨季储存大量的雨水,缓冲河流排水压力,在旱季释放储水至河流,缓解河流干旱情况。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形成具备水体净化功能、储水功能、观赏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能够降低排沟污染,增强城市水弹性,美化城市环境。

17、第二、砾石区的砾石直径逐渐减小,能对大小不同的悬浮物逐级吸附沉淀。

18、第三、布水渠及其多个布水口、收水渠及其多个收水口的设置,引导污水流经砾石床水平向的各处,以及引导污水从砾石区的上层向下层流动,使污水能够充分流经砾石床的各处,充分利用砾石床。

19、第四、沉淀塘里设置泥污沉淀池,排污泥时,只需对泥污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排污泥处理,无需对沉淀塘进行排污泥处理,减小排污泥工作量。

20、第五、稳定塘和兼性塘利用原有坑塘和湿地改造而成,稳定塘和兼性塘净化水体面积大,接近自然净化环境,兼性塘内只设置有简单的曝气组件和填料组件,曝气组件和填料组件能长期稳定工作,减少建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21、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砾石区设置有3个,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的砾石直径依次为60mm、40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床的进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布水渠,所述布水渠包括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设置在布水渠的上部,多个布水口与第一砾石区的上层连通,所述砾石床的第一出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收水渠,所述收水渠包括多个收水口,多个收水口设置在收水渠的下部,多个收水口与第三砾石区的下层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塘设置有两个,所述兼性塘设置有两个,两个沉淀塘与两个兼性塘交错设置且依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污沉淀池内部设置吸附填料和吸泥管,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塘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伸入所述泥污沉淀池内,且第一排水管的排水端伸入所述吸附填料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塘与所述兼性塘之间设置调流堰,所述调流堰与所述沉淀塘相邻的侧壁上设置进水通道,所述调流堰内设置液位计、浮渣槽、抽水泵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浮渣槽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性塘内设置支撑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机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曝气机和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曝气机包括多根曝气管,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多根臭氧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填料器和多个第二填料器,所述兼性塘的上层水面悬挂多个第一填料器,第一填料器内放置砾石和好氧菌,所述兼性塘的塘底铺设起伏的砾石块,砾石块上沉放多个第二填料器,第二填料器内放置砾石和厌氧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包括基底层和护坡,所述护坡的坡底至基底层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所述生态浮岛的基底层由下层至上层依次为原土层、素土层和厚种植土,所述生态浮岛的四周设置挡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围绕沉淀塘和兼性塘的交接处铺设湿地遇险道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砾石床,其设置于排沟的下游,所述砾石床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多个砾石区;稳定塘,其设置于所述砾石床的下游,所述稳定塘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淀塘和兼性塘;表流湿地,其设置于所述稳定塘的下游,所述表流湿地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表流湿地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和第二出水口。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三道水质净化屏障,排沟的污水经过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过滤净化后,排入河流。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形成具备水体净化功能、储水功能、观赏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能够降低排沟污染,增强城市水弹性,美化城市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星,初立师,秦学斌,王誉龙,杜浩铭,李大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