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3950发布日期:2023-05-10 23:1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隔膜生产辅助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粘取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在制备隔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烘箱,在此期间,考虑到烘箱内部的洁净度,需要定期清除烘箱内的碎膜以及粉尘,但是,现有的清理装置难以很好地在狭小且不规则空间内进行作业,使得烘箱角落以及一些不规则区域的洁净度难以达到预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取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清理装置难以很好地在狭小且不规则空间内进行作业的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取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旋转单元、第二旋转单元以及粘取单元。第一旋转单元与底座连接,第一旋转单元具有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的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的旋转轴心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二旋转单元与第一旋转单元连接,第二旋转单元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部转动的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心线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二转动部还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部绕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心线摆动,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粘取单元连接于第二转动部。

4、上述技术方案中,粘取装置同时设置有第一旋转单元和第二旋转单元,其中,第一旋转单元中的第一转动部能够绕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第二旋转单元中的第二转动部能够绕第二预设方向转动并且还能相对于第一转动部绕第二预设方向摆动,通过两个旋转单元的共同作用,使得粘取单元在两个方向上都存在活动自由度,从而在面对狭小且不规则的待清理空间时,能够通过调整两个旋转单元的旋转角度将粘取单元移动到对应区域内进行作业,以实现对例如烘箱角落以及不规则区域的清理,从而使得烘箱内的洁净度达到预设要求。

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旋转单元包括旋转螺栓和作为第一转动部的旋转轴承,旋转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螺栓内,旋转螺栓与底座连接,旋转轴承与第二旋转单元连接。

6、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旋转单元设置为旋转螺栓和旋转轴承相配合的形式,是由于该设置形式具有转动稳定性好以及结构较为简单的优势。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粘取装置还包括第三旋转单元,第三旋转单元连接于第一旋转单元与第二旋转单元之间,第三旋转单元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部转动的第三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旋转轴心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8、可选地,第三转动部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角度。

9、上述技术方案中,粘取装置增设第三旋转单元,并且第三旋转单元中的第三转动部能够绕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相较于仅设置有第一旋转单元的形式,能够增加粘取单元的活动自由度,从而更好地适用于在狭小且不规则空间内进行作业。

10、进一步地,将第三转动部的转动角度设置为大于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角度,也能够进一步增加粘取单元的活动自由度。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底座远离第一旋转单元的一端还设置有手持部,手持部包括两个手持件,两个手持件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

12、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增设有手持部,并且手持部包括两个分布在底座的轴线两侧的手持件(即能够进行双手操作),相较于仅能进行单手操作,能够提高粘取装置的操作便捷性。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粘取装置还包括伸缩单元,伸缩单元连接于底座与第一旋转单元之间,且伸缩单元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旋转单元靠近或远离底座。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粘取装置增设伸缩单元,并且将伸缩单元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旋转单元靠近或远离底座,相较于未设置伸缩组件,便于对相对于底座而言远近距离不同的空间进行清理。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粘取单元包括固定架、主粘取单元以及副粘取单元。固定架与第二旋转单元连接;在主粘取单元的轴向上,主粘取单元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架的内壁;副粘取单元的外壁与主粘取单元的外壁抵接,以使得副粘取单元能够将主粘取单元上的粘取物粘接到副粘取单元上。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粘取单元同时包括主粘取单元和副粘取单元,其中,主粘取单元用于清理烘箱内的碎膜以及粉尘,副粘取单元用于清理主粘取单元上已经粘取到的碎膜以及粉尘,以使主粘取单元在整个清理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清理效果。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粘取单元包括第一主体、旋转件、伸缩组件以及第一粘取层。在主粘取单元的轴向上,第一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旋转件的部分容纳于空腔内,且在主粘取单元的轴向上,旋转件的两端均延伸至空腔外且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主体的端部;伸缩组件与旋转件位于空腔内的部分传动连接并贯穿第一主体的侧壁,且被共同配置为能够通过旋转件的旋转实现伸缩组件的伸缩;第一粘取层套设在伸缩组件的外壁,且第一粘取层与副粘取单元抵接;

18、可选地,在主粘取单元的轴向上,伸缩组件包括两组关于主粘取单元的轴线对称分布的伸缩件,每组伸缩件均与旋转件位于空腔内的部分传动连接并贯穿第一主体的侧壁,第一粘取层套设在两组伸缩件的外壁;

19、可选地,在伸缩件与第一粘取层对应的区域内,伸缩件的外壁形状与第一粘取层的内壁形状对应。

20、上述技术方案中,主粘取单元中的旋转件和伸缩组件被共同配置为能够通过旋转件的旋转实现伸缩组件的伸缩,相较于二者固定连接的形式(即无法伸缩的形式),便于与不同型号的第一粘取层进行匹配(本领域所用的粘取层通常为中空圆柱体,能够直接与伸缩组件进行匹配),从而提高主粘取单元的兼容性。

21、进一步地,将伸缩组件设置为上述特定形式,并且在伸缩件与第一粘取层对应的区域内,将伸缩件的外壁形状设置为与第一粘取层的内壁形状对应,能够使得伸缩件与第一粘取层抵接面积较大且较为紧密,从而提高主粘取单元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粘取单元还包括第一壳体,旋转件和伸缩组件均位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套设在两组伸缩件的外壁,第一粘取层套设在第一壳体的外壁,且第一壳体的外壁形状与粘取层的内壁形状对应。

23、上述技术方案中,主粘取单元增设第一壳体,并且将第一壳体的外壁形状设置为与粘取层的内壁形状对应,能够使得第一粘取层的内壁整个与第一壳体的外壁接触,从而为二者提供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以便更好地提高主粘取单元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副粘取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主体、第二粘取层以及阻挡件。第二壳体的两端连接于固定架,且第二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粘取物的空腔;第二主体可转动地容纳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粘取层包裹于第二主体的外壁,且第二粘取层的外壁与主粘取单元抵接;阻挡件连接于第二壳体的内壁,阻挡件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二粘取层上的粘取物脱落到空腔内;

25、可选地,副粘取单元包括两个相对分布的阻挡件,且每个阻挡件均被配置为能够满足:

26、第二主体与主粘取单元同向旋转时,阻挡件能够被打开以使粘取物脱落到空腔内;第二主体与主粘取单元反向旋转时,阻挡件不能被打开。

27、将副粘取单元设置为上述形式,能够很容易地将第一粘取层上的粘取物粘接到第二粘取层上,并且,通过第二壳体中的空腔以及阻挡件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二粘取层上的粘接物被及时处理掉,从而使得第二粘取层对第一粘取层具有更好的清理效果。

28、进一步地,将阻挡件配置为仅在第二主体与主粘取单元同向旋转时打开,能够有效避免脱落到空腔内的粘取物又从空腔内漏出,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粘取层对第一粘取层的清理效果。

2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定架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导轨,第二壳体的外壁设置有与导轨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和/或,第二壳体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导轨,第二主体设置有与第二导轨可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3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以及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的配合,能够在面对不同卷径的主粘取单元时,通过相互配合的滑块和导轨调节主粘取单元和副粘取单元之间的距离,以使不同尺寸的主粘取单元和不同尺寸的副粘取单元实现抵接,从而提高粘取装置的兼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