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5163发布日期:2023-06-27 20:1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1、反应容器是指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和/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包括固液反应及液液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污水治理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载设备被大量使用。

2、现有各领域反应容器处理完相应工序后,反应容器内的液体大都采用泵抽取或低位排。泵抽取或低位排都会损失一部分容器内液体的势能,对于反应容器处理量大的使用领域来说必然也会耗费大量能源。城市污水处理就是反应容器处理量大的使用领域,城市污水处理中的sbr污水处理工艺可以省掉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不容易发生膨胀的问题,但是sbr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降水位排水,排水水位一般比最高水位低2-3米,若污水量为30万立方米/天,一天降水位排水损失的能量大约为1633-2450度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它包括容器,在容器内盛装有溶液a,在容器内设有悬浮容器,悬浮容器内盛装有溶液b,在悬浮容器上设有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所述的溶液a和溶液b为相同或不同的液体。

3、前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是,在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上分别设有进液控制阀门和出液控制阀门。

4、前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是,在所述的出液软管的进液口端设有悬浮装置i,通过调整悬浮装置ⅰ的浮力能使出液软管的进液口端处于溶液b的不同深度。

5、前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是,所述的进液软管的进液口端设置在容器内,在所述的进液软管的进液口端设有悬浮装置ii,通过调整悬浮装置ii的浮力能使进液软管的进液口端处于溶液a的不同深度。

6、前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是,所述的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为能升缩的波纹管。

7、前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是,在容器的内壁与悬浮容器的外壁之间设有防倾倒支撑杆。

8、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动式反应容器,其通过在盛装有溶液的大容器内设置一个小容器,在小容器内盛装的溶液量发生变化时,在浮力作用下小容器在大容器内下沉的深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小容器内溶液液位相对设备安装基面并无明显变化,这样在小容器反应完毕需排出其内溶液时,就可利用水的势能或压差实现引流,从而减少水泵的使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在用泵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泵的提升高度,同样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9、出液软管和进液软管的进液口端设置悬浮装置,通过调整悬浮装置的浮力能使出液软管的进液口端处于溶液b的不同深度,满足不同引流要求。

10、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技术特征:

1.一种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器(1),在容器(1)内盛装有溶液a,在容器(1)内设有悬浮容器(2),悬浮容器(2)内盛装有溶液b,在悬浮容器(2)上设有进液软管(3)和出液软管(5),所述的溶液a和溶液b为相同或不同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进液软管(3)和出液软管(5)上分别设有进液控制阀门(4)和出液控制阀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液软管(5)的进液口端设有悬浮装置i(8),通过调整悬浮装置i(8)的浮力能使出液软管(5)的进液口端处于溶液b的不同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软管(3)的进液口端设置在容器(1)内,在所述的进液软管(3)的进液口端设有悬浮装置ii(7),通过调整悬浮装置ii(7)的浮力能使进液软管(3)的进液口端处于溶液a的不同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软管(3)和出液软管(5)为能升缩的波纹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的内壁与悬浮容器(2)的外壁之间设有防倾倒支撑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降低能耗的浮动式反应容器,它包括容器,在容器内盛装有溶液A,在容器内设有悬浮容器,悬浮容器内盛装有溶液B,在悬浮容器上设有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所述的溶液A和溶液B为相同或不同的液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动式反应容器,其通过在盛装有溶液的大容器内设置一个小容器,在小容器内盛装的溶液量发生变化时,在浮力作用下小容器在大容器内下沉的深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小容器内溶液液位相对设备安装基面并无明显变化,这样在小容器反应完毕需排出其内溶液时,就可利用水的势能或压差实现引流,从而减少水泵的使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军,李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龙军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