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1033发布日期:2023-08-01 16:2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淤泥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各种河道成为了人们生活污水排放的重要承载体,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到城市河道中,即使经过了废水处理,也容易导致腐殖物长期堆积在河道中或者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需要对河道进行定时清淤处理。

2、公开号为cn10946729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淤泥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并通过污泥管道进行输送;对污泥中送入垃圾分拣系统进行垃圾分拣;污泥送入至泥沙分离系统去除污泥中的砂石;污泥送入至储泥池,储泥池后设置有二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内的溢流水输送至清水池;加药平台对所需要的化学药品进行调配,对储泥池输出的污泥添加药剂,将药和污泥进行混合,完成污泥的调理,再输入至浓缩罐内进行浓缩,增加浓缩罐的污泥浓度,之后,将污泥送入至脱水平台进行脱水,脱水前对污泥进行二次加药;脱水平台所产生的压滤水回流至二级沉淀池内;三级沉淀池的溢流水排放至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用于清洗垃圾分拣系统或清洗泥沙分离系统或直接排放至河道中。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内淤泥的沉降速度较慢,沉淀时间长,从而影响淤泥处理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沉淀池内淤泥沉降速度慢,影响淤泥处理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s1、垃圾分拣,通过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通过污泥管道将淤泥输送至垃圾分拣系统进行垃圾分拣;

5、s2、分离砂石,垃圾分拣系统的淤泥送入泥沙分离系统去除污泥中的砂石,泥沙分离系统的淤泥输送至储泥池;

6、s3、泥水分离,储泥池内的水经进料管输送至沉降池,启动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往复升降,同时启动排水泵,安装框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一对过滤层,排水软管的一端设于一对过滤层之间,排水软管的另一端与排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排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延伸至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用于清洗垃圾分拣系统或清洗泥沙分离系统或直接排放至河道中;

7、定时第一排泥泵和第二排泥泵,将通过一对过滤层分离出来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

8、s4、加药,加药平台对所需要的化学药品进行调配,对第一排泥泵和第二排泥泵输出的污泥添加药剂,将药剂与污泥进行混合,完成污泥的调理,调理后的污泥输入至浓缩罐内进行浓缩;

9、s5、脱水固化,浓缩罐内的污泥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输送的过程中对污泥进行二次加药;

10、s6、陈化,压滤机产生的压滤水回流至沉降池内,压滤机产生的泥饼输送至堆场陈化。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清淤设备将河道内的淤泥依次输送至垃圾分拣系统、泥沙分离系统进行去除垃圾和大颗粒石块后,将淤泥送入储泥池储存。然后将淤泥送入沉降池内进行初级的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进行二级脱水。浓缩罐内的淤泥输送至压滤机的过程中添加药剂,改变淤泥的微观结构,使淤泥内的水更容易析出,经过压滤机再次脱水形成泥饼,泥饼输送至堆场进行陈化,沉降池分离出来的污水、浓缩罐排出的污水和压滤液输送至清水池,以备冲洗垃圾分拣系统、泥沙分离系统或直接排入河道内,完成河道淤泥的处理。

12、在沉降池内进行初级的泥水分离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下降,在一对过滤层的作用下可以将淤泥与污水进行分离,通过排水泵将污水输送至清水池,通过第一排泥泵将沉降池池底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通过第二排泥泵将过滤层上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相比于淤泥自然沉降,通过升降机构驱动过滤层升降可以更快的将淤泥和污水进行分离,从而可以更频繁的将淤泥输送至浓缩罐进行二级脱水,进而可以提高整个污泥处理过程的效率。

13、另外,经过过滤层过滤的污水相比于溢流出的污水含泥量更少,从而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使污水的用途更多。

14、可选的,s3包括以下步骤:

15、s3.1、启动升降机构和排水泵,排水泵将分离出来的污水输送至清水池,待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移动至沉降池的底部时,启动第一排泥泵运行设定时间,将沉降池底部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

16、s3.2、待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移动至沉降池的顶部时,启动刮泥机构将位于上方的过滤层上的淤泥输送至集泥斗内,启动第二排泥泵运行设定时间后停止,将集泥斗内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

17、s3.3、重复s3.1和s3.2。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降池内进行初级的泥水分离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下降,在位于下方的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将安装框下方的淤泥汇集至沉降池下方,使第一排泥泵可以将淤泥输送至浓缩罐进行二级脱水。在位于上方的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将安装框上方的淤泥提升至沉降池的池口处,通过刮泥机构将过滤层上的淤泥输送至集泥斗内,并通过第二排泥泵输送至浓缩罐,排水泵将分离出来的污水输送至清水池。

19、相比于淤泥自然沉降,本技术可以更快的将淤泥和污水进行分离,从而可以更频繁的将淤泥输送至浓缩罐进行二级脱水,以提高整个污泥处理过程的效率。并且由于安装框的顶部和底部都安装有过滤层,可以使沉降池不间断的输入污水,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淤泥的处理效率。

20、可选的,所述沉降池上设有机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若干驱降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驱降组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并用于驱动安装框下降,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并用于驱动安装框复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降组件与复位组件相配合,可以驱动安装框上升或下降,使一对过滤层可以反复升降对淤泥和污水进行分离,以提高淤泥和污水的分离速度。

22、可选的,所述驱降组件包括驱降电机、定滑轮和第一拉绳,所述驱降电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定滑轮设于所述沉降池内;

23、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驱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拉绳远离所述驱降电机的一端滑动贯穿所述安装框,并经过所述定滑轮导向后设于所述安装框的底壁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滑轮的导向作用下,启动驱降电机收卷第一拉绳时,第一拉绳拉动安装框下降。

25、可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电机和第二拉绳,所述复位电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复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框的顶壁上。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复位电机收卷第二拉绳,同时启动驱降电机释放第一拉绳,从而可以拉动安装框上升。

27、可选的,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刮板和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刮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集泥斗的方向移动。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框移动至沉降池的池口后,启动驱动组件使刮板将位于过滤层上的淤泥推至集泥斗内,使第二排泥泵可以将淤泥输送至浓缩罐内。

2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导向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刮板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刮板滑动贯穿所述导向杆。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刮板可以朝靠近或远离集泥斗的方向移动,将过滤层上的淤泥推至集泥斗内。

31、可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滤网、滤布和下滤网,所述上滤网和所述下滤网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框上。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经过上滤网、滤布和下滤网三次过滤,对淤泥的拦截效果更好,从而可以使分离出来的污水含泥量更低。

33、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板、第二连板和螺钉,所述第一连板设于所述上滤网上,所述第二连板设于所述下滤网上,所述螺钉同时穿过第二连板和第一连板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框上。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钉同时穿过第二连板和第一连板并螺纹连接在安装框上,可以将过滤层安装在安装框上,对淤泥进行泥水分离。并且上滤网与下滤网通过第一连板、第二连板和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便于将滤布取出进行更换。

35、可选的,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泥斗,所述第一排泥泵设于所述排泥斗内。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安装框下方的淤泥沉降在排泥斗内,使第一排泥泵可以将更多的淤泥输送至浓缩罐内。

3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8、1、在沉降池内进行初级的泥水分离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框升降,在位于下方的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将安装框下方的淤泥汇集至沉降池下方,在位于上方的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将安装框上方的淤泥提升至沉降池的池口处,通过刮泥机构将过滤层上的淤泥输送至集泥斗内,污水输送至清水池,相比于淤泥自然沉降,本技术可以更快的将淤泥和污水进行分离,从而可以更频繁的将淤泥输送至浓缩罐进行二级脱水,以提高整个污泥处理过程的效率;

39、2、由于安装框的顶部和底部都安装有过滤层,可以使沉降池不间断的输入污水,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淤泥的处理效率;

40、3、经过过滤层过滤的污水相比于溢流出的污水含泥量更少,从而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使污水的用途更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