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14499发布日期:2023-08-24 16:0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PE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pe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2、现有技术中,大多污水处理设备的过滤区和悬浮区单纯使用格栅板进行过滤,导致漂流物和悬浮颗粒过滤较差,造成最后还是未处理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pe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壳体及壳体内设有若干间隔的挡板,若干所述挡板将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过滤区、悬浮区、消毒区、生物反应区及杀菌区,所述过滤区顶端为开口式,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有连通杀菌区内的输出管,包括:

3、收集箱,设置于过滤区背离悬浮区一侧的壳体侧壁上;

4、多重过滤机构,转动连接于过滤区朝向于收集箱一侧的壳体顶端;

5、排滤机构,固定端设置于收集箱内,输出端与多重过滤机构配合;

6、以及收集浮料机构,设置于悬浮区内,且收集浮料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于收集箱内;

7、其中,所述收集箱朝向于过滤区的一侧为开口式,所述多重过滤机构用于初步对污水进行过滤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所述排滤机构用于将多重过滤机构上的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转移至收集箱内,所述收集浮料机构用于将悬浮区内的悬浮颗粒收集到收集箱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污水引入过滤区内,污水经过多重过滤机构过滤漂流物及大型悬浮颗粒后然后流入过滤区底端,然后将过滤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后的污水传输至收集悬浮颗粒机构能,收集悬浮颗粒机构通过转动将污水的悬浮颗粒浮起,并通过离心率的原理将悬浮颗粒集中至污水顶端的中部,最后收集悬浮颗粒机构将悬浮颗粒吸收排至收集箱内,通过排滤机构的设置,能够定时使多重过滤机构转动至收集箱内进行撞击,从而使多重过滤机构上的滤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排至收集箱内,防止多重过滤机构的堵塞现象造成无法正常排污,通过自动清理,大大给操作者减少了劳动力和时间。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多重过滤机构包括:

10、安装槽,设置于过滤区朝向于收集箱一侧的壳体顶端,且安装槽的两侧分别延伸入过滤区和收集箱内;

11、支撑板,设置于安装槽槽底,且支撑板的两侧与安装槽侧壁直接设有间隙;

12、第一过滤结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顶端,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转动至过滤区或转动至收集箱内;

13、以及第二过滤结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过滤结构顶端,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转动至第一过滤结构上方过滤区内或转动至收集箱内;

14、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用于第一次过滤较大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用于第二次过滤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所述收集箱两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端贯穿收集箱内用于挡住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

1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槽的设置,能够使得支撑板得到放置,并且能够使得排滤机构输出端移动过,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滤机构得到安装,通过第一过滤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污水得到过滤并且能够使得第二过滤结构得到安装,通过第二过滤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污水得到过滤,通过第一液压缸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转动至收集箱内时撞击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从而造成堵塞的漂流物和大型悬浮物得到掉落。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

17、两个第一转动板,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两侧,另一端背离支撑板延伸;

18、第一放置块,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动板之间;

19、第一过滤框,连接于第一放置块的侧壁上;

20、第一过滤网,连接于第一过滤框内壁上;

21、以及两个第一受力杆,分别连接于第一过滤框的两侧壁上;

22、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框通过第一转动板和第一放置块转动至过滤区内和收集箱内,所述过滤区内壁两侧上设有两个用于防止第一过滤框进行转动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受力杆用于排滤机构配合。

2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第一转动板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放置块得到转动,通过第一放置块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滤框得到安装和转动,通过第一过滤框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滤网得到安装,通过第一过滤网的安装,能够使得污水得到过滤,通过两个第一受力杆的设置,能够使得排滤机构带动第一受力杆转动,从而使得整体转动,通过第二液压缸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过滤结构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过滤结构进行转动。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包括:

25、两个第二转动板,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放置块的两侧,另一端背离第一放置块延伸;

26、第二放置块,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转动板之间;

27、第二过滤框,连接于第二放置块的侧壁上;

28、第二过滤网,连接于第二过滤框内壁上;

29、以及两个第二受力杆,分别连接于第二过滤框的两侧壁上;

30、其中,所述第二过滤框通过第二转动板和第二放置块转动至过滤区内和收集箱内,所述第二受力杆用于排滤机构配合。

3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第二转动板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放置块得到转动,通过第二放置块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过滤框得到安装和转动,通过第二过滤框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过滤网得到安装,通过第二过滤网的安装,能够使得污水得到过滤,通过两个第二受力杆的设置,能够使得排滤机构带动第一受力杆转动,从而使得整体转动。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排滤机构包括:

33、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固定端分别相对设置于收集箱的两侧壁上,且输出端均连通于收集箱内;

34、两个转动盘,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35、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连接于转动盘上,另一端背离转动盘延伸;

36、两个带动杆,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杆上,另一端背离连接杆延伸;

37、以及两个限转动结构,驱动端分别设置于收集箱上,限制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

38、其中,所述限转动结构用于限制带动杆是否能够转动,所述带动杆与连接杆转动连接处设有带动杆转动后回转的发条,所述带动杆用于带动第一受力杆或第二受力杆转动至收集箱内或者转动回过滤区内。

39、本技术方案中,首先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朝向于过滤区方向进行转动,转动盘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带动杆进行转动,由于发条的设置,带动杆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不会进行转动,首先带动杆穿过安装槽,然后接触到第一受力杆,此时限转动结构没有限制带动杆转动,带动杆受力与连接杆产生转动,当转动盘继续转动一点角度时,带动杆移动出第一受力杆,此时发条回弹带动杆,同时限转动结构开始限制带动杆进行转动,此时带动杆抵触第二受力杆进行转动,第二受力杆带动第二过滤框转动至收集箱内,并且撞击在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上,使第二过滤网上的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掉落至收集箱内,此时第一液压缸缩回,使第二过滤框转动至收集箱内壁上,此时限转动结构解除带动杆的转动限制,由于第二过滤框抵触于收集箱的侧壁上,此时第二受力杆无法转动,从而带动杆受到阻力产生转动,转动回安装槽内,此时进行第一受力杆转动,当带动杆即将接触第一受力杆的时候限转动结构进行限制带动杆的转动,从而使带动杆带动第一受力杆重复第二受力杆的动作,使得第一过滤网上的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掉落至收集箱内,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排滤工作后,带动杆同理移动会安装槽,此时第一驱动电机反转,使带动杆带动第一受力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过滤框移动回原位,然后第二液压缸伸出抵触于第一过滤框防止其转动,此时限转动结构解除带动杆的转动限制使带动杆转动回安装槽,然后在进行带动杆的限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受力杆带动第二过滤框移动回原位,完成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排滤和复位。

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限转动结构包括:

41、转动轮,活动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转动轮位于转动盘与收集箱内壁之间;

42、限位弧形块,设置于转动轮朝向于转动盘的一侧,所述限位弧形块上设有限位弧形槽;

43、限位板,一端连接于带动杆上,另一端朝向于限位弧形槽延伸;

44、限位块,一端连接于限位板上,另一端滑动于限位弧形槽内;

45、以及皮带传动结构,固定端设置于收集箱上,输出端连接于转动轮上;

46、其中,当所述皮带传动结构驱动转动轮进行转动时,所述限位弧形块转动,从而改变限位块转动至限位弧形槽内的位置。

4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板和限位块的设置,能够使得限位块移动入限位弧形槽的时,限位块需要根据限位弧形槽的方向限制从而使带动杆无法进行转动,通过皮带传动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限位弧形块得到转动,通过限位弧形块的转动,通过限位弧形块的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弧形槽得到转动,从而使得改变限位块移动入限位弧形槽的位置,从而改变带动杆能否进行转动。

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浮料机构包括:

49、抽泵,设置于壳体顶端,且抽泵位于悬浮区上方;

50、送悬浮颗粒管,一端连接于抽泵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延伸入收集箱内;

51、抽悬浮颗粒管,一端连接于抽泵的输入端,另一端贯穿壳体延伸入悬浮区内;

52、伸缩管,设置于抽悬浮颗粒管内壁上;

53、第三液压缸,设置于抽悬浮颗粒管内壁上,且第三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伸缩管连接;

54、固定盘,套置于抽悬浮颗粒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盘外侧壁设有转动环槽;

55、两个滑动球,分别滑动于转动环槽内,且两个滑动球相对设置于固定盘的两侧;

56、两个转动杆,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动球上,另一端背离转动环槽延伸;

57、转动桶,顶端两侧壁分别连接于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杆上;

58、以及驱动结构,固定端设置于悬浮区底端,且驱动端连接于转动桶底端;

59、其中,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转动桶底端进行转动。

60、本技术方案中,首先驱动结构将转动桶进行与两个转动杆进行转动,形成倾斜角,此时驱动结构在带动整个转动桶进行转动,从而两个滑动球滑动于转动环槽内,从而使得转动桶内的污水产生漩涡,此时驱动结构在慢慢移动回原位,使漩涡的中心对准抽悬浮颗粒管,通过产生漩涡,使污水淤泥内的悬浮颗粒被搅拌上浮,同时由于悬浮颗粒的重量比污水的重量轻,离心力会使污水朝向于转动桶内壁移动,从而悬浮颗粒转动在漩涡中间,此时第三液压缸伸出,使伸缩管下降,从而抽泵进行抽取,抽悬浮颗粒管对悬浮颗粒进行吸收,然后通过送悬浮颗粒管排入收集箱内。

6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62、第二驱动电机,固定端设置于悬浮区底端,输出端朝向于转动桶延伸;

63、带动盘,设置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64、第四液压缸,设置于带动盘顶端;

65、以及驱动杆,一端连接于第四液压缸输出端上,另一端连接于转动桶底端的中心;

66、其中,所述第四液压缸通过驱动杆推动转动桶箱一侧摆动。

67、本技术方案中,首先第四液压缸输出端伸出,通过驱动杆使转动桶倾斜,然后第二驱动电机启动,使带动盘进行转动,从而第四液压缸转动,从而驱动杆带动转动桶以带动盘为中心进行转动。

6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

69、s1:首先,将污水引入过滤区内,污水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然后流入过滤区底端;

70、s2:然后,将过滤区底端的污水输送至悬浮区内的收集浮料机构内,收集浮料机构进行对悬浮颗粒收集;

71、s3:悬浮颗粒收集后依次传输至消毒区、生物反应区及杀菌区内进行反应,然后通过输出管排出;

72、s4:排滤机构定期将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上的漂流物和大型悬浮颗粒传输至收集箱内,然后将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回归原位。

7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s1的设置,能够使得漂浮物和大型悬浮颗粒得到过滤,通过s2的设置,能够使得悬浮颗粒得到收集,通过s3的设置,能够使得污水得到完全处理,通过s4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上的漂浮物和大型悬浮颗粒得到排出,防止了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堵塞而造成的污水无法正常排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