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6040发布日期:2023-12-06 10:1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脱硫废水来自湿法脱硫流程中的含硫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重金属等物质,目前,在处理脱硫废水时,第一步便是收集并加入絮凝剂,使废水初步形成沉淀物,然后通过液面升高并溢流至沉降箱中。

2、现有技术中,当经过絮凝剂产生沉淀的脱硫废水液面高于收集箱之后,需要暂停废水加入,否则未经沉淀的废水则容易混入沉降箱,而暂停进水的操作使废水失去了持续流动性,降低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而现有技术中,在收集箱和沉降箱中缺乏有效的溢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专利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部分装置在使用时,当经过絮凝剂产生沉淀的脱硫废水液面高于收集箱之后,需要暂停废水加入,否则未经沉淀的废水则容易混入沉降箱,而暂停进水的操作使废水失去了持续流动性,降低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3、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溢流机构,包括有絮凝腔、设置于所述絮凝腔外壁的沉降腔、设置于沉降腔外壁的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隔板;以及,

5、沉淀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的引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壁的导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的斜板。

6、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絮凝腔内分别设置有存液组件以及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外壁设置有浮力板,絮凝腔外壁分别设置有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以及投药管。

7、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存液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絮凝腔内的存液箱、设置于所述存液箱外壁的通气管、设置于所述存液箱外壁的第二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壁的密封管。

8、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浮力板内壁设置有活塞,所述连接框端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活塞外壁,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浮力板外壁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可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

9、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述引流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隔板内壁的溢流管、设置于所述隔板外壁的第一支撑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壁的第一引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引流板外壁的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外壁设置有下压组件。

10、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壁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外壁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压臂,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抵压臂,所述第二抵压臂外壁设置有低压板。

11、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引流板外壁的第一连接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内壁的第二支撑臂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外壁的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内壁。

12、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框外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内壁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端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壁设置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的外壁设置有第四支撑臂,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三支撑臂铰接。

13、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外壁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臂,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斜板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发明所述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斜板的端部设置有铰接滑块,所述铰接滑块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斜板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外壁套设有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套外壁设置有第一伸缩臂,所述第一伸缩臂外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壁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第二连接块另一外壁设置有第二伸缩臂,所述矩形通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端部设置有推臂,所述推臂外壁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外壁啮合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外壁设置有第六支撑臂,所述第六支撑臂外壁套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设置于箱体的底部,所述第六支撑臂端部设置有翻板。

15、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溢流管将絮凝腔中的上侧清水虹吸至沉降腔,再经过沉降箱中的引流组件和导流板对废水进行沉淀,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101)内分别设置有存液组件(104)以及第一连接框(105),所述第一连接框(105)外壁设置有浮力板(106),絮凝腔(101)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07)以及投药管(1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组件(10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絮凝腔(101)内的存液箱(104a)、设置于所述存液箱(104a)外壁的通气管(104b)、设置于所述存液箱(104a)外壁的第二进水管(104c)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04c)内壁的密封管(104d)。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106)内壁设置有活塞(109),所述第一连接框(105)端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9a),所述第一弹性件(109a)套设于所述活塞(109)外壁,所述箱体(103)内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10),所述浮力板(106)外壁设置有第一滑动块(106a),所述第一滑动块(106a)可以在所述第一滑槽(110)内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201)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隔板(103a)内壁的溢流管(201a)、设置于所述隔板(103a)外壁的第一支撑臂(201b)、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01b)外壁的第一引流板(201c)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引流板(201c)外壁的第二引流板(201d),所述第二引流板(201d)外壁设置有下压组件(2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01b)外壁设置有第一铰接轴(201b-1),所述第一铰接轴(201b-1)外壁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01b-2),所述第二弹性件(201b-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压臂(201b-3),所述第二弹性件(201b-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抵压臂(201b-4),所述第二抵压臂(201b-4)外壁设置有抵压板(201b-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组件(20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引流板(201d)外壁的第一连接套(204a)、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套(204a)内壁的第二支撑臂(204b)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04b)外壁的第二连接框(204c),所述第二连接框(204c)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103a)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框(204c)外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套(204d),所述第二连接套(204d)内壁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撑臂(204e),所述第二支撑臂(204b)端部设置有固定板(204b-1),所述固定板(204b-1)外壁设置有第二铰接轴(204b-2),所述第二铰接轴(204b-2)的外壁设置有第四支撑臂(204f),所述第四支撑臂(204f)与所述第三支撑臂(204e)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臂(204f)的外壁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臂(204g),所述第五支撑臂(204g)与所述斜板(203)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03)的端部设置有铰接滑块(203a),所述铰接滑块(203a)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滑槽(203b),所述斜板(203)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03c),所述第一连接块(203c)外壁套设有第三连接套(203d),所述第三连接套(203d)外壁设置有第一伸缩臂(203e),所述第一伸缩臂(203e)外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03f),所述第二连接块(203f)内壁开设有矩形通槽(203f-1),所述第二连接块(203f)另一外壁设置有第二伸缩臂(203g),所述矩形通槽(203f-1)内设置有第二滑动块(203h),所述第二滑动块(203h)端部设置有推臂(203i),所述推臂(203i)外壁设置有齿条(203i-1),所述齿条(203i-1)外壁啮合设置有齿轮(203j),所述齿轮(203j)外壁设置有第六支撑臂(203j-1),所述第六支撑臂(203j-1)外壁套设有支撑套(203j-2),所述支撑套(203j-2)固定设置于箱体(103)的底部,所述第六支撑臂(203j-1)端部设置有翻板(203k)。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有,溢流机构,包括有絮凝腔、设置于所述絮凝腔外壁的沉降腔、设置于沉降腔外壁的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隔板;以及,沉淀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的引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壁的导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沉降腔内的斜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溢流管将絮凝腔中的上侧清水虹吸至沉降腔,再经过沉降箱中的引流组件和导流板对废水进行沉淀,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姜朝晖,赵轲,陆耘,黄超,胡建荣,赵一凡,黄开龙,姜俊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