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及清洗盘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06217发布日期:2023-10-12 06: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及清洗盘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杯清洗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清洗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及清洗盘,属于医疗检验。


背景技术:

1、自从第一台自动化学分析仪器被制造到现今为止,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现在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多自由度机械臂来协调各 个模块之间的动作;2、仪器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能满足各种分析需求;3、试验速度快,无人干预连续运行时间长;4、在检测技术上采用多种技术的结合和处理上的完全自动化,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精度更高。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能实现实验测试过程中的取反应杯、加标本、加反应液、摇匀、促进反应、测量、运算分析、清洗等步骤,其替代人工操作,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杜绝了人为误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具有快速、高效、高精度、重复一致性等优点,在加工、生产、测试、生活辅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医学检测领域也必然成为趋势。

2、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纳米磁珠和抗体、抗原结合,纳米磁珠和抗体、抗原结合后需要清洗反应杯中的剩余的液体,以保证检测效果。磁分离清洗的原理是:在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中,磁珠颗粒试剂中的克隆抗体与样本中的待检测物质,以及试剂中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后,形成可悬浮于反应体系中的磁免疫复合物。在磁铁形成的磁场中,磁免疫复合物与未结合的磁性颗粒迅速被磁场捕获而附着于靠近磁场部分,移除磁颗粒复合物以外的液体,从而将磁微粒复合物与液体里面的酶颗粒分离开来。当撤去外加磁场并注入清洗液时,磁颗粒复合物又可以均匀分散于溶液中,以此多次则完成了游离酶的清洗。而磁珠作为抗原抗体的反应载体,其可悬浮的特性使免疫反应在均匀的条件下快速的发生,同时促进免疫复合物从溶液中快速分离。

3、在免疫分析仪中,负责反应杯清洗的是清洗盘。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加入清洗液完成清洗后,在反应杯内部会残留大量的气泡,从而会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经过检索,找到以下专利文献:

5、一、申请公布号为cn104297039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1月2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磁分离机构,其包括编码转盘机构、磁铁开合机构及清洗机构;所述磁铁开合机构安装在编码转盘机构上,所述清洗机构分布在编码转盘机构的四周;通过磁铁开合机构控制磁铁吸附放置在编码转盘机构上的反应杯中的液体中的纳米磁珠,通过清洗机构依次对反应杯中的液体进行清洗,完成纳米磁珠分离;所述编码转盘机构包括转盘、固定盘、支撑钉、装有轴承的轴承座、转盘旋转轴、第一同步带从动轮、第一同步带主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一步进电机、安装板、固定支撑架、第一零位传感器、第一感应片及第一零位传感器固定座;所述安装板呈水平方向固定在固定支撑架的顶部,固定盘通过至少两个支撑钉固定在安装板上;装有轴承的轴承座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转盘固定在所述转盘旋转轴的上端;所述转盘旋转轴与所述轴承配合连接且转盘旋转轴的下端穿过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一同步带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主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一同步带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固定支撑架侧部;由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同步带主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一同步带从动轮和转盘旋转轴最终驱动转盘旋转;所述第一零位传感器固定座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零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零位传感器固定座上,第一零位感应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从动轮上;所述转盘上均匀设置有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反应杯孔,且在反应杯孔下方开设有用于放置磁铁滑块的导向槽;所述磁铁开合机构包括所述磁铁滑块、永磁铁、滚子、第一销轴和开设在固定盘上的凸轮槽;所述永磁铁嵌装入磁铁滑块中,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与滚子连接,另一端紧配安装在磁铁滑块中;磁铁滑块按永磁铁朝外装入转盘的导向槽内,所述磁铁滑块上的滚子安装在固定盘的凸轮槽内;随着转盘的旋转,磁铁滑块的滚子沿着凸轮槽滚动,磁铁滑块在导向槽上进行径向运动,吸附反应杯;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导向轴、导向轮、清洗滑动块、清洗针、第二从动带轮、第二同步带、第二同步带轮、霍尔传感器、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板和清洗固定底板;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板立装在清洗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板的下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安装在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板上端的第二从动带轮;所述清洗滑动块上安装有清洗针,且清洗滑动块与第二同步带固定连接,随第二同步带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板的顶端设有第二零位传感器,且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上设有第二零位感应片。

6、二、申请公布号为cn110873660a,申请公布日为2020年3月10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分离单元,其包括:磁分离盘,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放杯位,以容纳放置反应容器,其中,反应容器中容置有进行免疫分析测试的磁珠以及溶液;至少一环形磁铁,分别对应放置在所述至少一放杯位中,其中,每个所述放杯位中放置对应的环形磁铁,以在所述反应容器放置在所述放杯位时,利用所述放杯位中的所述环形磁铁的磁力作用将所述磁珠吸附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内壁,避免在排出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时排出所述磁珠。

7、从上述专利文献中可以得知,在现有技术中,当对反应杯中的磁珠进行清洗时,无论是清洗几次,都是通过“注液-吸液”这个基本流程进行操作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反应杯经过最后一次吸液后,送到下一个程序进行检测前,在反应杯内部都会残留一些气泡,从而对下一步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8、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及清洗盘,使其能尽量减小最后一次吸液后反应杯内残留的气泡,以保证下一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公开了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及清洗盘,其能保证反应杯在最后一次洗液后,进入到下一步检测工序前,反应杯内部不会有大量气泡的残留,从而保证了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疫分析仪的反应杯清洗方法,其是在清洗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液,利用其中一种清洗液先对反应杯进行清洗,再利用另外一种清洗液去除反应杯中残留的气泡后,将反应杯送入下一工序进行检测。

3、优选的,将对反应杯进行注液步骤和对反应杯进行吸液步骤设置为一个基本清洗单元,在反应杯清洗中,将所述基本清洗单元的个数设为n1,则n1≥2;在n1个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将进行检测前的一个基本清洗单元,即最后一个基本清洗单元设为基本清洗单元二,将其他基本清洗单元设为基本清洗单元一,在整个清洗过程中采用两种清洗液,分别为清洗液a和清洗液b,在基本清洗单元一的注液步骤中反应杯注入清洗液a,利用所述清洗液a清洗反应杯,在基本清洗单元二的注液步骤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b,利用所述清洗液b去除反应杯中残留的气泡。

4、优选的,将反应杯放置在转盘上,将基本清洗单元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上方位置处;

5、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一和基本清洗单元二的分布位置不重合,基本清洗单元一和基本清洗单元二沿转盘的周向依次分布,在每个清洗单元中设置有一个注液工位和一个吸液工位,在每个吸液工位中均设置有一根吸液针,在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一的注液工位中均设置有一根注液针一,在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的注液工位中设置有两根注液针,分别为注液针一和注液针二;

6、清洗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使得反应杯经过基本清洗单元,从而完成清洗工作;设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的圈数设为n2,则n2≥2。

7、优选的,当n2=2圈时,清洗步骤包括s1第一圈清洗步骤和s2第二圈清洗步骤,所述s1第一圈清洗步骤包括:

8、一)、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注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9、二)、控制位于所述第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a,利用注入的清洗液a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注入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上升回到原位;

10、三)、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第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吸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11、四)、控制位于所述第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将反应杯中的清洗液吸走排出:排出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上升回到原位;

12、然后再按照第一)步骤至第四)步骤对下一个基本清洗单元一进行操作,直至第一圈内所有的基本清洗单元一都完成操作;

13、再继续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4、五)、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注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15、六)、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a,利用注入的清洗液a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注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上升回到原位;

16、七)、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吸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17、八)、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将反应杯中的清洗液吸走排出:排出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二个基本清洗单元一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上升回到原位;

18、通过上述步骤完成所述s1第一圈清洗步骤;

19、所述s2第二圈清洗步骤与所述s1第一圈清洗步骤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六)步骤,其他步骤都与s1第一圈清洗步骤相同,即:

20、六)、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二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b,利用注入的清洗液b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注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二上升回到原位。

21、优选的,当n2>2圈时,清洗步骤包括t1其他圈清洗步骤和t2最后一圈清洗步骤,所述t1其他圈清洗步骤与所述s1第一圈清洗步骤相同,所述t2最后一圈清洗步骤与所述s2第二圈清洗步骤相同。

22、优选的,将反应杯放置在转盘上,将基本清洗单元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上方位置处;

23、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一和基本清洗单元二的分布相重合,多个基本清洗单元处于转盘上方的同一位置,在基本清洗单元中设置有一个注液工位和一个吸液工位,在吸液工位中设置有一根吸液针,在注液工位中设置有两根注液针,分别为注液针一和注液针二;

24、清洗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使得反应杯依次经过基本清洗单元,从而完成清洗工作;设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的圈数设为n2,则n2≥2。

25、优选的,清洗步骤包括d1其他圈清洗步骤和d2最后一圈清洗步骤,所述d1其他圈清洗步骤包括:

26、一)、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基本清洗单元中的注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27、二)、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a,利用注入的清洗液a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注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一上升回到原位;

28、三)、控制转盘带动反应杯转动至基本清洗单元中的吸液工位处,停止转动;

29、四)、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将反应杯中的清洗液吸走排出:排出完成后,控制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吸液工位中的吸液针上升回到原位;

30、通过上述步骤完成所述d1其他圈清洗步骤;

31、所述d2最后一圈清洗步骤与所述d1其他圈清洗步骤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步骤,即:

32、二)、控制位于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二下降伸入反应杯中,对反应杯注入清洗液b,利用注入的清洗液b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注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中的注液工位中的注液针二上升回到原位。

33、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清洗盘,其包括清洗盘筒体、设置在所述清洗盘筒体内部的转盘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清洗盘筒体上方位置的针体升降机构;反应杯放置在所述转盘机构的转盘上,通过所述转盘能带动反应杯转动,沿转盘的周向,在所述针体升降机构上依次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基本清洗单元,所述基本清洗单元包括基本清洗单元一和基本清洗单元二,在每个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一中均设置有一根注液针一和一根吸液针,在所述基本清洗单元二中设置有一个集成的注液双针和一根吸液针,所述集成的注液双针包括一根注液针一和一根注液针二;

34、在所述针体升降机构的下移带动下,注液针和吸液针均能下降插入到反应杯中进行注液和吸液的操作以及在所述针体升降机构的上升带动下,注液针和吸液针均能从反应杯中抽出来回到原位。

35、优选的,所述集成的注液双针通过限位块连接在所述针体升降机构的升降板上,所述限位块包括设置在升降板上的座体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座体上的螺盖,所述座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柱体,所述柱体和底板通过一个安装通孔贯通,在被安装通孔贯通的所述柱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柱体径向凹陷且所述凹槽的一侧侧面为开口状,其他三个侧面为封闭状;

36、在螺盖的底部开有螺盖通孔,集成的注液双针上还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为圆柱状,其直径与所述安装通孔的直径相匹配,导向块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凸块;安装时,将注液针一和注液针二依次穿过螺盖的螺盖通孔、导向块和座体的安装通孔,使得导向块的凸块卡入到所述凹槽中,利用凹槽与凸块相配合对注液针一和注液针二进行周向上的限位,再将螺盖拧紧在所述柱体上,利用螺盖将凸块压紧在凹槽中,从而对注液针一和注液针二进行轴向上的限位。

37、优选的,所述针体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电机,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导套,在所述清洗盘筒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导杆,通过所述导杆与导套相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升降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清洗盘筒体上,其输出轴与丝杆传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螺母套,通过所述丝杆与螺母套相配合形成丝杆螺母机构,从而通过升降电机的动作能控制升降板上下移动,注液针和吸液针均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

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不同的两种清洗液相互配合既能达到清洗反应杯中磁珠的效果,又能去除反应杯中残留的气泡,从而保证了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设计两个注液针在不同的清洗阶段先后注入两种清洗液的具体方法步骤,实现了去除残留气泡的效果。通过设计一种清洗盘,从而实现了上述反应杯的清洗方法,去除了反应杯中残留的气泡,从而保证了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