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

文档序号:36788837发布日期:2024-01-23 12:0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

本公开涉及矿化co2,尤其涉及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


背景技术:

1、矿化是将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是将不同矿区源地的煤基固废(矿料)充填至碳矿化装置,并结合工业生产排放的高浓度co2,形成工业mgco3或caco3等无机态化合物。

2、现有的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时采用运输机加提升机等充填设备将矿料送至碳矿化装置中,这个过程中,充填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需要另外设置冷却设备进行降温,导致整个充填过程产生相当大的成本。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能降低成本的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

2、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包括碳矿化装置和输送机,该充填方法基于绿色充填系统而实现,所述绿色充填系统包括导料台,所述导料台位于碳矿化装置、输送机之间且可上下旋转倾斜,用于将输送机所输送的矿料送入碳矿化装置中;还包括位于导料台下方的自动泵送机构,所述自动泵送机构借助导料台的竖直旋转实现冷却液的泵送;冷却液储存箱和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用于连通自动泵送机构和冷却液储存箱,利用自动泵送机构的泵送能力将冷却液输送至各个充填设备用于降温;涡叶箱,所述涡叶箱转动连接有用于在碳矿化装置内旋转以疏松防堵塞的疏松轴,且所述疏松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涡叶;汇积箱,所述汇积箱通过流通管与涡叶箱相连,用以蓄积水力冲击涡叶带动疏松轴的旋转。

3、可选的,所述自动泵送机构包括与外部固定件固定连接的泵筒、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导料台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泵筒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上部与活塞柱连接轴的底端滑动套接,所述活塞柱连接轴的顶端与固定于导料台底部的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泵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板,所述泵筒顶端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底端与固定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顶端与导料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可选的,所述流通管包括第一流通管、第二流通管、吸热管以及第三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储存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泵筒的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泵筒的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与吸热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吸热管途径各个充电设备的发热部件吸收热量后,其出水端与第三流通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的出水端与冷却液储存箱的进水端连接。

5、可选的,所述第三流通管包括第三流通管a、第三流通管b以及第三流通管c,所述第三流通管c的出水端与冷却液储存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c的进水端与涡叶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自动泵送机构的进水口与第三流通管b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b的进水端与汇积箱的出水嘴连接,所述汇积箱的进水嘴与第三流通管a的出水端连接。

6、可选的,所述汇积箱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浮板,所述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导料台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条,且所述固定条开设有可让连接杆活动贯穿但杆头无法穿过的条形孔槽。

7、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汇积箱内的交换管,所述交换管两端与外部输水设备连接,利用汇积箱内吸热后的冷却液将交换管中输送的水加热,实现热量的交换。

8、可选的,所述导料台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止矿料滑出的竖直挡板。

9、可选的,所述涡叶箱与外部固定件固定连接。

10、基于绿色充填系统的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输送机将矿区源地开采的矿料输送至导料台上,经由倾斜的导料台导向碳矿化装置中;s2、将吸热管安置于运行的充填设备处,吸收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s3、通过输水设备向交换管内通水,吸收热量形成热水回收利用。

11、可选的,所述s2中,在每个充填设备的发热部件处均安装管道,管道通过阀门接入吸热管,充填时,只打开运行设备的阀门即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本申请通过由输送机、导料台、自动泵送机构、冷却液储存箱、流通管、涡叶箱、汇积箱所构成的绿色充填系统的设计,其可以借助矿料充填过程所产生的动作泵送冷却液,从而同时实现为充填设备降温、蓄积势能带动疏松轴旋转以疏松矿料防止堵塞的目的,且避免长时间的旋转增加磨损等损耗的问题;

14、进一步的,本申请交换热量额外产生可利用的热水资源,实现热量的交换和回收利用,上述效果使得该基于充填系统的充填方法更为绿色节能,极大地缩减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绿色充填系统而实现,所述绿色充填系统包括碳矿化装置(1)、输送机(2)以及位于碳矿化装置(1)、输送机(2)之间用于将输送机(2)所输送的矿料送入碳矿化装置(1)中的导料台(3),且所述导料台(3)可上下旋转倾斜;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泵送机构(4)包括与外部固定件固定连接的泵筒(41)、旋转座(42),所述旋转座(42)与导料台(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泵筒(41)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塞柱(43),所述活塞柱(43)的上部与活塞柱连接轴(44)的底端滑动套接,所述活塞柱连接轴(44)的顶端与固定于导料台(3)底部的固定座(45)转动连接,所述泵筒(4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板(46),所述泵筒(41)顶端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47),且所述复位弹簧(47)底端与固定环板(4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7)顶端与导料台(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6)包括第一流通管(61)、第二流通管(62)、吸热管(63)以及第三流通管(64),所述第一流通管(61)的一端与冷却液储存箱(5)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管(6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泵筒(41)的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二流通管(62)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泵筒(41)的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二流通管(62)的另一端与吸热管(6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吸热管(63)途径各个充电设备的发热部件吸收热量后,其出水端与第三流通管(6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64)的出水端与冷却液储存箱(5)的进水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通管(64)包括第三流通管a(641)、第三流通管b(642)以及第三流通管c(643),所述第三流通管c(643)的出水端与冷却液储存箱(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c(643)的进水端与涡叶箱(7)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自动泵送机构(4)的进水口与第三流通管b(64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通管b(642)的进水端与汇积箱(8)的出水嘴连接,所述汇积箱(8)的进水嘴与第三流通管a(641)的出水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积箱(8)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浮板(81),所述浮板(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2),所述连接杆(8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杆头(821),所述导料台(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条(31),且所述固定条(31)开设有可让连接杆(82)活动贯穿但杆头(821)无法穿过的条形孔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汇积箱(8)内的交换管(9),所述交换管(9)两端与外部输水设备连接,利用汇积箱(8)内吸热后的冷却液将交换管(9)中输送的水加热,实现热量的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台(3)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止矿料滑出的竖直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叶箱(7)与外部固定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输送机(2)将矿区源地开采的矿料输送至导料台(3)上,经由倾斜的导料台(3)导向碳矿化装置(1)中;s2、将吸热管(63)安置于运行的充填设备处,吸收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s3、通过输水设备向交换管(9)内通水,吸收热量形成热水回收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2的绿色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每个充填设备的发热部件处均安装管道,管道通过阀门接入吸热管(63),充填时,只打开运行设备的阀门即可。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矿化CO<subgt;2</subgt;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源煤基固废矿化CO<subgt;2</subgt;的绿色充填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碳矿化装置和输送机,该充填方法基于绿色充填系统而实现,所述绿色充填系统包括导料台,所述导料台位于碳矿化装置、输送机之间且可上下旋转倾斜,用于将输送机所输送的矿料送入碳矿化装置中;还包括位于导料台下方的自动泵送机构,所述自动泵送机构借助导料台的竖直旋转实现冷却液的泵送。本公开通过由输送机、导料台、自动泵送机构、冷却液储存箱等所构成的绿色充填系统的设计,其可以借助矿料充填过程所产生的动作泵送冷却液,从而实现为充填设备降温、蓄积势能带动疏松轴旋转以疏松矿料防止堵塞、交换热量额外产生可利用的热水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鼎,周跃进,王琦,杨军,何满潮,朱淳,高玉兵,王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