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56651发布日期:2024-01-06 23:4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秸秆制浆是一种用于纸浆生产、建材生产、能源利用以及动物饲料等方面的工艺流程,在秸秆制浆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废水产生,而此类废水中往往含有悬浮物,若将废水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中,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2、现有的处理技术大都只是将絮凝剂直接投入废水中,而后任絮凝剂自由扩散,此类方式投放方式过于依赖废水运动的混乱程度,且容易发生絮凝剂与废水接触后聚团的现象,絮凝剂分散效率受限,导致絮凝剂难以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完全接触,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处理不净,并且浪费部分絮凝剂,存在对废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后续废水处理不达标需要加入更多的絮凝剂,进而导致絮凝剂使用量过多,更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絮凝剂难以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完全接触,导致废水中的悬浮物处理不净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所述底架固接有处理壳,所述处理壳靠近所述底架的一侧连通有出料管道,所述处理壳固接有集渣壳,所述集渣壳的下侧连通有出渣管道,所述集渣壳固接有顶架,所述顶架固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顶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壳和涡轮,所述转动壳内设置有腔体,所述涡轮通过连接柱固接有弧形板和与所述转动壳转动连接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转动壳的中部,且所述中间板将所述转动壳的腔体一分为二,所述转动壳设置有镜像布置的出料孔,镜像布置的所述出料孔分别与所述转动壳内相邻的“两个”腔体连通,所述转动壳滑动连接有移动顶板,所述中间板靠近所述移动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移动顶板配合,所述底架设置有进药机构,所述处理壳设置有气浮机构,所述进料管设置有用于加速混合的搅拌机构。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槽由环形阵列的第一直槽和环形阵列的第一弧形槽组成的闭合槽,环形阵列的所述第一直槽和环形阵列的所述第一弧形槽交错分布,所述第一直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连接。

4、作为优选,所述进药机构包括有料箱,所述料箱固接于所述底架,所述处理壳靠近所述顶架的一侧安装有与外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位移传感器,所述料箱安装有与其连通的水泵,所述转动壳靠近所述料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其连通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水泵与外界的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间管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与所述转动壳固接,所述转动套与所述处理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固接有齿圈,所述料箱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与所述转动套上齿圈啮合的齿轮。

5、作为优选,所述气浮机构包括有中间壳,所述中间壳固接于所述处理壳靠近所述底架的一侧,所述底架固接有水罐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有空压泵,所述空压泵与所述水罐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水罐与所述中间壳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转动壳固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处理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壳固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转动环固接,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有释放器,所述释放器与所述中间壳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将所述转动环贯穿且二者相互固接,所述处理壳靠近所述转动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滑块配合。

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槽为“星”形闭合槽,用于改变所述滑块与所述处理壳轴线之间的距离。

7、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于所述进料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转动壳固接,所述转动管固接有镜像且环形阵列的固定板,上下交错的所述固定板之间固接有等距布置的搅拌叶,所述集渣壳远离所述底架的一侧固接有刮板,所述导向杆固接有均匀布置的搅拌杆。

8、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为弧形,相邻且等距布置的所述搅拌叶的同一方向的侧面为斜面,用于对所述处理壳内物料进行搅拌,且相邻所述固定板上的镜像布置的所述搅拌叶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对物料中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顶架,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遮挡壳,所述遮挡壳固接于所述顶架,所述遮挡壳连通有外接通道,所述顶架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遮挡壳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进料斗内固接有收集壳,所述收集壳的下侧设置有均匀布置的过料孔,所述转动柱滑动连接有环形阵列的滑动板和环形阵列的拦截件,所述拦截件与相邻的所述滑动板之间固接有连接板,所述收集壳靠近所述转动柱的一侧固接有清理件,环形阵列的所述拦截件均与所述清理件配合,所述遮挡壳设置有第三限位槽,环形阵列的所述滑动板均与所述第三限位槽配合。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限位槽由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和镜像布置的第二直槽组合而成的闭合槽,且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弧形槽的半径。

11、作为优选,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方法,应用上述的一种秸秆制浆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2、一、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并将废水注入遮挡壳的外接通道,随后将废水中含有的秸秆碎屑通过循环转动的拦截件拦截,并通过清理件将拦截件上遗留的秸秆碎屑刮落,并将秸秆碎屑收集于收集壳;

13、二、工作人员启动水泵和第一电机,将絮凝剂注入处理壳内与废水接触并生成絮状物,在此过程中,废水和絮凝剂均是自处理壳的底部向上移动,即使废水和絮凝剂逐层增加,如此将处理壳内的空间分为竖向的若干份,减小废水和絮凝剂的运动空间,以此增大废水和絮凝剂之间的接触面积;

14、三、待注入废水和絮凝剂完毕后,工作人员关闭水泵并启动空压泵,使用转动的搅拌叶对处理壳内的混合液体进行充分搅拌,使废水和絮凝剂充分接触,以此加快废水和絮凝剂之间的反应,同时利用经泄压的水产生的小气泡使废水和絮凝剂反应产生的絮状物向上移动,使产生的絮状物与混合液体分层便于后续处理,待将废水处理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启处理壳的出料管道将处理完成的废水排出即可。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使废水和絮凝剂自下至上逐层增加,如此将处理壳内的空间分为竖向的若干份,减小废水和絮凝剂的运动空间,以此增大废水和絮凝剂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二者之间的混合效果;通过改变单位时间内移动顶板对絮凝剂的挤压程度,改变絮凝剂自出料孔流出的速度,从而改变絮凝剂进入处理壳后的径向位移,以此增大絮凝剂和废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二者之间的混合效果;利用相邻的两个搅拌叶对混合液体进行绕流,并改变混合液体的流动路径,以此加快混合液体内的反应;通过高压水经泄压后产生的小气泡与絮状物接触,小气泡与絮状物结合形成“泡沫渣”,随后泡沫渣向上移动,通过小气泡与絮状物结合生成泡沫渣,以此使絮状物与混合液体分层,便于后续处理;通过滑块带动相邻的释放器往复移动,以此增大释放器于处理壳径向释放小气泡的区域,从而增大小气泡与絮状物接触的面积,进而加快絮状物和混合液体的分层速率,提高对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效率;利用拦截件的齿牙将废水中的秸秆碎屑拦截,以此避免秸秆碎屑对后续的处理造成影响,以此提高后续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