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33146发布日期:2024-01-26 16:4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具体为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脱盐水处理中最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反渗透法,其工艺流程主要是,首先将原水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大大降低浑浊的程度,除去其中的大量杂质,然后利用活性炭吸收水中的有机高分子,难溶胶体以近一步去除水中的难溶物,以便达到反渗透用水的进水标准,原水经过这些途径的处理后,通过进水口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脱盐处理,经过脱盐处理后的水从渗透膜的净侧排出。

2、目前,现有的反渗透装置,其进水端多会串联有活性炭过滤器,该过滤器在使用时,其内部活性炭在水流的冲击下,容易使得流出的水流中含有新入的碳粉等杂质,以及部分未过滤掉的原含有的杂质,而在反渗透装置工作时,其进水端为反渗透膜卷筒的一侧端面,由于反渗透装置的结构特征,使得进水端供水流动的间隙狭小,而含有的碳粉等杂质极易使得上述狭小的间隙被堵塞,最终致使中水处理程序中断,且结合广泛的现实使用经验,紧密的反渗透装置中的滤垢清洗十分困难,使得基于反渗透法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使用流畅度降低,不利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组件、前置处理组件和反渗透组件,所述预处理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前置处理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具备自清洗能力,用作对流向反渗透组件内部的中水液体进行再次过滤,以延长反渗透组件中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

4、所述预处理组件包括第二缓冲储水罐,所述第二缓冲储水罐的进水端连接预过滤设备,所述第二缓冲储水罐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作与前置处理组件连接的第一总管,所述第一总管连接有多个第一支管;

5、所述前置处理组件包括多个主体方管,所述主体方管的两侧均连接有副方管,一侧所述副方管的一端安装有端盖,另一侧所述副方管的一端连接有用作与反渗透组件连接的进水阀,所述主体方管的内部中间均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倾斜状设置且其底部向进水阀一侧靠拢,所述副方管的内部中间均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的侧面均连接有扁嘴喷嘴,所述转管的一端均贯穿副方管的侧面,且所述转管的一端外部均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上方均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均连接有电机;

6、所述主体方管的侧面均设有与第一支管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侧面两边均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阀口均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接口对应连接在转管的一端;

7、所述前置处理组件还包括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出水端与第二缓冲储水罐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用作与主体方管连接的第二总管,所述第二总管连接有多个第二支管,所述主体方管的底部均连接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的一端阀口对应与第二支管连接;

8、所述反渗透组件包括多个反渗透过滤膜筒,所述反渗透过滤膜筒的进水端分别对应与进水阀的一端阀口连接。

9、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预过滤设备包括第一缓冲储水罐、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第一缓冲储水罐的出水端连接多介质过滤器的进水端,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端,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缓冲储水罐的进水端。

10、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用作夹持过滤网的支撑框架,所述主体方管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过滤网倾斜状态适配的支撑斜坡,其中,底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抵触在支撑斜坡的顶部。

1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方管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下压臂,所述下压臂的底部设置有与过滤网倾斜状态适配的斜坡,斜坡的底部抵触在顶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

1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电机的底部对应安装在副方管的顶部。

13、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反渗透组件还包括用作与反渗透过滤膜筒出水端连接的第三总管,所述第三总管连接有多个第三支管,所述反渗透过滤膜筒的出水端对应与第三支管连接。

1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反渗透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作支撑固定反渗透过滤膜筒。

15、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将待处理水泵至第一缓冲储水罐中进行缓冲暂存,而后依次经由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固体杂质的过滤,最终进入第二缓冲储水罐中进行缓冲暂存;

17、步骤二、在第一增压泵作用下,经由第一总管、第一支管将第二缓冲储水罐中的暂存待处理水泵入进水管中,控制靠近端盖一侧的电磁阀开启,进而水进入该侧的副方管中,并在压力作用下由过滤网进行过滤,以去除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流出的碳粉杂质,过滤后的水经由反渗透过滤膜筒进行反渗透脱盐工艺过滤处理,而后经由第三支管、第三总管汇集排出并流向再利用设备,至此完成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工序;

18、步骤三、确认需要进行清洗的过滤网,而后关闭相应的进水阀,开启相应的排污阀,通过相应的电机动作,使得步骤二中工作的转管旋转,从而使得扁嘴喷嘴上下摆动,以喷射的水流扫射过滤网的一侧,从而将其表面部分截流的碳粉杂质冲刷脱离;

19、步骤四、关闭该侧电磁阀、电机,同时对应开启另一侧电磁阀、电机,从而使得该侧喷出的水流扫射过滤网的另一侧,并进一步实现对于过滤网的反洗,最终实现延长反渗透过滤膜筒清洗间隔的目的,清洗后的污水将在第二增压泵的作用下返回至第二缓冲储水罐中。

20、本发明通过在反渗透过滤膜筒与活性炭过滤器之间串联前置处理组件,以使得进入反渗透过滤膜筒的杂质含量降低,从而延长反渗透过滤膜筒的清洗间隔,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21、本发明通过转管旋转,使得扁嘴喷嘴上下摆动,以喷射的水流扫射过滤网的一侧,从而将其表面部分截流的碳粉杂质冲刷脱离,闭该侧电磁阀、电机,同时对应开启另一侧电磁阀、电机,从而使得该侧喷出的水流扫射过滤网的另一侧,并进一步实现对于过滤网的反洗,实现对于前置处理组件的自清洗目的,通过设计小于反渗透过滤膜筒清洗难度的机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本发明通过特定的过滤网身位设计,以及下压臂、支撑框架、支撑斜坡的配合,一方面能够增大前置过滤的面积,维持整体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过滤网的自清洗机制的实施。



技术特征:

1.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组件(1)、前置处理组件(2)和反渗透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组件(1)的出水端与所述前置处理组件(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反渗透组件(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2)具备自清洗能力,用作对流向反渗透组件(3)内部的中水液体进行再次过滤,以延长反渗透组件(3)中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设备包括第一缓冲储水罐(101)、多介质过滤器(102)和活性炭过滤器(103),所述第一缓冲储水罐(101)的出水端连接多介质过滤器(102)的进水端,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02)的出水端连接活性炭过滤器(103)的进水端,所述活性炭过滤器(103)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缓冲储水罐(104)的进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05)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用作夹持过滤网(205)的支撑框架(206),所述主体方管(20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过滤网(205)倾斜状态适配的支撑斜坡(207),其中,底部所述支撑框架(206)的底部抵触在支撑斜坡(207)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方管(20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08),所述顶盖(208)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下压臂(209),所述下压臂(209)的底部设置有与过滤网(205)倾斜状态适配的斜坡,斜坡的底部抵触在顶部所述支撑框架(206)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11)的底部对应安装在副方管(202)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组件(3)还包括用作与反渗透过滤膜筒(301)出水端连接的第三总管(304),所述第三总管(304)连接有多个第三支管(303),所述反渗透过滤膜筒(301)的出水端对应与第三支管(3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组件(3)还包括支架(302),所述支架(302)用作支撑固定反渗透过滤膜筒(301)。

8.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脱盐工艺的中水回用多级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组件、前置处理组件和反渗透组件,所述预处理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前置处理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前置处理组件具备自清洗能力,用作对流向反渗透组件内部的中水液体进行再次过滤,以延长反渗透组件中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通过在反渗透过滤膜筒进水端串联前置处理组件,以使得进入反渗透过滤膜筒的杂质含量降低,从而延长其清洗间隔,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前置处理组件便于自清洗的机制,通过设计小于反渗透过滤膜筒清洗难度的机构,从而降低了清洗工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邹成磊,徐超,裴真,马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