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9896发布日期:2023-07-24 00:2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特别是指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纤维膜车间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凝固浴废水、泡丝槽废水、甘油保护工艺废水、地面冲洗水等,其主要污染物为dmac、dmf和甘油,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化学稳定、不易处理,是典型的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

2、目前,国内外大都采用铁碳电解、fenton氧化、臭氧催化氧化、吸附、光催化氧化等预处理方法对dmac、dmf废水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往往处理效果不佳或运行成本太高。李杰等(李杰,男,教授,兰州交通大学,《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试剂—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dmac废水的研究》,河流主题“流域行业点源水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采用铁碳电解-fenton试剂-一级mbr工艺预处理dmac废水,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70%以上;微电解反应后dmac的助色基团-ch3和c=o被破坏,经过fenton氧化后,-nh-基团才能被破坏,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被破坏最终转变成小分子物质。但本工艺采用铁碳电解,工程运行时设备容易板结,而且由于fenton氧化工艺渣量大,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加大量h2o2,运行成本高。银玉容等(《活性炭纤维吸附-铁碳内电解联合处理dmac废水》,环境工程2018年第36卷增刊)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铁碳内电解联合处理dmac废水,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联合处理后出水cod的总去除率可达50%左右,但是活性炭纤维吸附成本过高,无法工程化应用。徐静等(《dmac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9月)发现假单胞菌dm5菌株可以在48h之内完全降解100mg/l的dmac,但是工程废水中的dmac的浓度远高于100mg/l,此菌种使用受浓度限制无法直接处理膜生产车间出水。上述研究均未工程化应用。申请号20201133221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mbr纤维膜废水处理装置,其对纤维膜废水中的垃圾初步过滤后直接采用mbr膜层进行净化。由于纤维膜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化学稳定,导致其可生化性差,而且单级生化处理效果差,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目前,尚未发现有纤维膜车间生产废水处理的工程案例。对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序设置的:调节池、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一级生化系统、中间水池、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二级生化系统和清水池;调节池和中间水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4、一级生化系统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一mbr池,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设有回流管a,第一mbr池与第一好氧池、第一缺氧池之间分别设有回流管b和回流管c;

5、二级生化系统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二mbr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上均设置有液体菌剂投加口,第二好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设有回流管e,第二mbr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设有回流管d;

6、清水池上设置有在线检测系统,如检测到出水合格则直接排放至市政管道,如不合格则通过清水池与中间水池之间设置的回流管f回流至中间水池。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多元电催化氧化前置,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降低废水毒性,减轻生化系统的压力,缩短生化系统的停留时间,减小生化系统占地;两级多元电催化氧化对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进行预处理,系统耐冲击性强,稳定性好;通过两级多元电催化氧化和两级生化处理协同作用,保证了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可以有效解决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的问题,整个系统抗冲击能力强,占地小且运行稳定,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均相对较低。

8、进一步来说,本处理系统特别适用于废水量为≤200m3/天,ph为6-9,cod≤25000mg/l,氨氮≤500mg/l,总氮≤1500mg/l,ss<100mg/l的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的处理(该废水主要来源于纤维膜生产车间的凝固浴废水、泡丝槽废水、甘油保护工艺废水、地面冲洗水等),处理后出水的ph为6-9、cod≤500mg/l、bod≤300mg/l、氨氮≤45mg/l、总氮≤70mg/l、总磷≤8mg/l,可以直接外排到市政管网。

9、优选的,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和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均采用南方创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元电催化氧化装置,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中的粒子电极采用活性炭基粒子电极,填充量为装置有效体积的80%-90%,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中的粒子电极采用硅藻土和活性炭基复合粒子电极,填充量为装置有效体积的60%-70%。

10、该多元电催化氧化装置已经申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223087968.1。当待处理的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流经该多元电催化氧化装置时,在一定电流条件下,装置内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新生态的混凝剂,通过分解、混凝、吸附、络合、置换等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降低废水的毒性,从而可以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依序设置的:调节池(1)、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2)、一级生化系统(3)、中间水池(4)、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5)、二级生化系统(6)和清水池(7);调节池(1)和中间水池(4)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2)中的粒子电极采用活性炭基粒子电极,填充量为装置有效体积的8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5)中的粒子电极采用硅藻土和活性炭基复合粒子电极,填充量为装置有效体积的60%-7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序设置的:调节池、一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一级生化系统、中间水池、二级多元电催化氧化设备、二级生化系统和清水池;一级生化系统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一MBR池,第一好氧池上设置有菌剂投加口;二级生化系统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二MBR池,第二好氧池上设置有菌剂投加口。整个处理系统抗冲击能力强,占地小、成本低且运行稳定,通过两级多元电催化氧化和两级生化处理协同作用,保证了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可以有效解决纤维膜生产车间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吉平,杨勇,夏斌杰,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创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