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1317发布日期:2023-08-27 09:2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净水设备采用单一的反应方式,在方形的空间内,会产生快水与慢流滞留现象。由于方形空间给原水流动空间太充裕,导致部分水产生滞留;同时由于空间被死水占据后,少部分水走捷径不反应就到了沉淀池,导致反应时间相差悬殊,药剂残留率高。而且,原水经过不同反应时间所产生的矾花大小不一,太大颗粒的矾花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会散掉,散掉的矾花和部分未反应的浑水都无法沉淀,影响后续沉淀效果。

2、申请号为cn20222114940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成套高效净水系统,该使用新型公开的池体中设有反应池、沉淀池以及过滤池;其中,所述反应池包括相连通的动态反应区和静态反应区,动态反应区内设有多个上下交错间隔设置的导流板,以使水流呈微涡流状流动。但是,从该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到,导流板竖直设置且与水流碰撞接触的面为平面,虽然可以使水流在导流板的边缘形成轻微的涡流,但是随着动态反应区内水平面的上升,水流呈涡流状流动的效果减退,可能导致后端沉淀效果不佳,难以进一步提高原水处理效果。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以解决传统净水设备内各部分原水与药剂反应时间相差悬殊,产生的矾花容易散掉,导致后端沉淀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动态反应区和静态反应区;所述动态反应区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

4、所述第一导流板底部连接所述动态反应区的底部;

5、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部与所述动态反应区的底部留设有间隔;

6、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波浪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顶部。

7、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隔从所述动态反应区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方向逐渐增大。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板靠近所述出水口。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高于所述出水口。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原水在进入动态反应区内后,与间隔设置的波浪状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发生接触碰撞,可以全程无死角均匀流动,有利于各个部分的原水与药剂的反应时间较为一致,使得产生的矾花均匀密实且不易散掉,泥水分离彻底,为后端能达到理想的沉淀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本实用新型的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设有相连通的动态反应区和静态反应区,动态反应区内微涡流的剧烈动态反应与静态反应区内平缓静态反应相结合,使得原水与药剂反应充分,药剂残留率低,为后端能达到理想的沉淀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技术特征:

1.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动态反应区和静态反应区;所述动态反应区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反应区进水口位于一侧壁底部,其出水口位于另一侧壁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隔从所述动态反应区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高于所述出水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高效反应导流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动态反应区和静态反应区;所述动态反应区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底部连接所述动态反应区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部与所述动态反应区的底部留设有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波浪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顶部。本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净水设备内各部分原水与药剂反应时间相差悬殊,产生的矾花容易散掉,导致后端沉淀效果不佳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白洋,姚东参,张思,刘祺,江智,王骞,黄瑜,张桂娇,柏燕艳,王清,叶洁星,黄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