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2438发布日期:2023-07-24 02:0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渗透反应结构,具体为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


背景技术:

1、垃圾填埋是一种垃圾处理方式,通过在地面构筑填满坑,将垃圾分层覆土填埋,在填满过程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以及进入填埋场的雨水、雪水等其他水分,在经过压实、发酵等生物降解作用下经过渗流作用产生的一种有机废水,即垃圾渗透液。垃圾渗透液充分复杂,通常需要加药处理,防止起泡附着在垃圾上,延缓降解速度

2、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在形式上大多类似,通过在填埋坑的四壁和底部铺设土工膜,在垃圾顶层喷洒药剂后待其自然反应,效率较低且耗费药水量大,对垃圾渗透效果不理想,不具备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其次,渗透液中容易混杂各类小块垃圾,垃圾下塌等各类问题也容易导致在下方导流管出现管道堵塞问题,影响渗透液的排放,不具备管内支撑防堵塞的功能;除此之外,在垃圾填满坑的底部一般会有一个多孔的垫板做支撑兼过滤的作用,而垫板上的孔眼较平,容易被小块异物进入发生堵塞,不具备防堵导液的功能。

3、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包括填埋坑,所述填埋坑内部的底端水平放置有多孔垫板,所述多孔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枕木,所述多孔垫板的下方铺设有多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工程塑料板,所述多孔垫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组不锈钢环形托,所述多孔垫板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深层加药结构。

3、所述便于深层加药结构包括多组通管,多组所述通管分别竖向固定连接在多孔垫板的顶部,所述通管外部的前后两端和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多组出液口,所述通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水口。

4、优选的,所述通管、出液口、接水口的内部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通管的顶端高于填埋坑的顶端。

6、优选的,两组所述工程塑料板的一侧相连接,二者为一体化结构。

7、优选的,所述工程塑料板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多组通槽,所述通槽呈等间距排列。

8、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环形托外部的底端设置有多组预留槽,所述不锈钢环形托的顶端焊接有伞形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不仅实现了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实现了管内支撑防堵塞的功能,而且实现了防堵导液的功能;

10、(1)通过设置有通管、出液口和接水口,使用时,在填埋坑的内部先铺设一层土工膜,接着在底部等间距埋设导液管,放置枕木,加装多孔垫板,垃圾堆放在多孔垫板顶部,渗透液沿着多孔垫板流入导液管内,并向外排出,在填埋完成后,可以将药剂通过泵机打入垃圾池内,将泵机水管接入接水口并向内部持续泵入药剂,药剂涌入通管并从各个出液口喷出,充分浸染各个层次的垃圾,提升渗透反应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

11、(2)通过设置有工程塑料板和通槽,使用时,随着垃圾的不断反应,渗透液向下汇集并进入到导液管中,沿着导液管向外流动,在下流的过程中,两组工程塑料板构成的拱形结构将导液管分为上下两层,当有异物掉落时工程塑料板可以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导液管直接断流,通槽则方便渗透液向下流动,实现了管内支撑防堵塞的功能;

12、(3)通过设置有不锈钢环形托、预留槽和伞形帽,使用时,垃圾在不断堆叠的过程中,下方的垃圾密度渐大,伞形帽可以将上方的垃圾向外侧分,降低顶部受力,同时保证下方不锈钢环形托附近有一定的空间,不锈钢环形托底部的预留槽则为渗透液的流入提供了空间,即使多孔垫板表面大部分孔眼被堵塞,也可以通过不锈钢环形托下方的孔眼将渗透液向下导出,实现了防堵导液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包括填埋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坑(1)内部的底端水平放置有多孔垫板(2),所述多孔垫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枕木(3),所述多孔垫板(2)的下方铺设有多组导液管(7),所述导液管(7)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工程塑料板(8),所述多孔垫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组不锈钢环形托(10),所述多孔垫板(2)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深层加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4)、出液口(5)、接水口(6)的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4)的顶端高于填埋坑(1)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工程塑料板(8)的一侧相连接,二者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塑料板(8)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多组通槽(9),所述通槽(9)呈等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环形托(10)外部的底端设置有多组预留槽(11),所述不锈钢环形托(10)的顶端焊接有伞形帽(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包括填埋坑,所述填埋坑内部的底端水平放置有多孔垫板,所述多孔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枕木,所述多孔垫板的下方铺设有多组导液管,所述多孔垫板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深层加药结构。该填埋场渗透反应结构通过设置有通管、出液口和接水口,使用时,垃圾堆放在多孔垫板顶部,渗透液沿着多孔垫板流入导液管内,并向外排出,在填埋完成后,可以将药剂通过泵机打入垃圾池内,将泵机水管接入接水口并向内部持续泵入药剂,药剂涌入通管并从各个出液口喷出,充分浸染各个层次的垃圾,提升渗透反应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解决的是装置不具备深层加药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索鹏斌,王小红,杨峰涛,李笑,陈新,丁明艳,李志强,刘志博,王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恒正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