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8311发布日期:2023-11-30 02:1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mbr污水处理,是现代污水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直接使用的稳定中水,但现有技术中在将污水引入进水管中往往会因为污水中固体杂质堆积造成堵塞的情况,且污水中的有机物堆积不利于微生物将其充分吸收利用,且因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使用寿命长,占用空间大,往往采用地埋等方式密封处理,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

2、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引入进水管中往往会因为污水中固体杂质堆积造成堵塞的情况,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而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部调节池、外设提升泵、外设鼓风机、液位仪和箱体,所述箱体外侧壁设有引流防堵机构,所述液位仪设在箱体内壁,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连通管道机构,所述箱体最左侧设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右侧设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右侧设有膜反应池,所述膜反应池右侧设有设备室,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多组纤维束,所述箱体底座设有开槽,所述缺氧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多组曝气片,所述好氧池下方箱体底座开槽处设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与外设鼓风机相连通,所述曝气器与第一曝气管和多组曝气片相连通,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潜水泵。

4、优选地,所述引流防堵机构包括搅拌叶片、驱动电机、螺旋绞龙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外设提升泵相连通,另一端贯穿箱体侧壁,且进水管与缺氧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内壁设有螺旋绞龙,所述螺旋绞龙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5、优选地,所述连通管道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回流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贯穿设在缺氧池、好氧池和膜反应池中,所述第二连通管贯穿设置在膜反应池的侧壁,所述回流管贯穿箱体侧壁且与外部调节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贯穿缺氧池、好氧池和膜反应池,所述出水管贯穿箱体侧壁。

6、优选地,所述膜反应池设有膜反应发生器、第二曝气管和回流泵,所述膜反应池底部设有支架,所述膜反应发生器通过支架设在膜反应池中央,所述第二曝气管设在膜反应发生器的正下方,所述回流泵设在膜反应池的底部,所述回流泵与回流管相连通,所述膜反应池侧壁设有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的膜池侧门,所述膜池侧门与膜池侧壁接触面均设有密封橡胶垫。

7、优选地,所述设备室设有自吸泵、消毒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自吸泵由主、副双泵组成,所述自吸泵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消毒设备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箱体底座开槽处与第二曝气管相连,所述控制设备设在设备室侧壁上,所述控制设备与自吸泵和液位仪的电路连接,所述设备室侧壁设有用于检测或维修设备的侧箱门。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呈e字形,所述第一连通管两端管道分别设在缺氧池和膜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一连通管中间的管道与潜水泵相连通,所述回流管呈e字形,所述回流管左侧两端管道分别设在外部调节池和缺氧池底部,所述回流管右侧管道与回流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呈z字形,所述第二连通管一端与膜反应发生器相连通,另一端与自吸泵相连通。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流防堵机构中的搅拌叶片将污水中堆积的固体杂质打碎,再通过螺旋绞龙将其引入到装置内,有效的防止因杂质堆积导致管内堵塞。

11、2、本实用新型自吸泵采用主、副双泵组成,且控制设备与液位仪和自吸泵的电路连接,当装置内污水过多,超过警戒线时,液位仪通过电信号传送到控制设备,进而启动副泵将装置内的污水排出,防止装置损坏。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膜池侧壁和设备室侧壁设置侧门,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检修与更换。



技术特征: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部调节池、外设提升泵、外设鼓风机、液位仪和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侧壁设有引流防堵机构,所述液位仪设在箱体(1)内壁,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连通管道机构,所述箱体(1)最左侧设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右侧设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右侧设有膜反应池,所述膜反应池右侧设有设备室,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贯穿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上设有多组纤维束(6),所述箱体(1)底座设有开槽,所述缺氧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8),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多组曝气片(20),所述好氧池下方箱体(1)底座开槽处设有曝气器(7),所述曝气器(7)与外设鼓风机相连通,所述曝气器(7)与第一曝气管(8)和多组曝气片(20)相连通,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潜水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防堵机构包括搅拌叶片(2)、驱动电机(3)、螺旋绞龙(19)和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一端与外设提升泵相连通,另一端贯穿箱体(1)侧壁,且进水管(4)与缺氧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4)内壁设有螺旋绞龙(19),所述螺旋绞龙(19)一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3)、回流管(14)和出水管(22),所述第一连通管(9)贯穿设在缺氧池、好氧池和膜反应池中,所述第二连通管(13)贯穿设置在膜反应池的侧壁,所述回流管(14)贯穿箱体(1)侧壁且与外部调节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14)贯穿缺氧池、好氧池和膜反应池,所述出水管(22)贯穿箱体(1)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反应池设有膜反应发生器(11)、第二曝气管(12)和回流泵(21),所述膜反应池底部设有支架,所述膜反应发生器(11)通过支架设在膜反应池中央,所述第二曝气管(12)设在膜反应发生器(11)的正下方,所述回流泵(21)设在膜反应池的底部,所述回流泵(21)与回流管(14)相连通,所述膜反应池侧壁设有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的膜池侧门(15),所述膜池侧门(15)与膜池侧壁接触面均设有密封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室设有自吸泵(16)、消毒设备(17)和控制设备(23),所述自吸泵(16)由主、副双泵组成,所述自吸泵(16)一端与第二连通管(13)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22)相连通,所述消毒设备(17)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箱体(1)底座开槽处与第二曝气管(12)相连,所述控制设备(23)设在设备室侧壁上,所述控制设备(23)与自吸泵(16)和液位仪的电路连接,所述设备室侧壁设有用于检测或维修设备的侧箱门(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9)呈e字形,所述第一连通管(9)两端管道分别设在缺氧池和膜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一连通管(9)中间的管道与潜水泵(10)相连通,所述回流管(14)呈e字形,所述回流管(14)左侧两端管道分别设在外部调节池和缺氧池底部,所述回流管(14)右侧管道与回流泵(21)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13)呈z字形,所述第二连通管(13)一端与膜反应发生器(11)相连通,另一端与自吸泵(16)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部调节池、外设提升泵、外设鼓风机、液位仪和箱体,所述箱体外侧壁设有引流防堵机构,所述液位仪设在箱体内壁,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连通管道机构,所述箱体最左侧设有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右侧设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右侧设有膜反应池,所述膜反应池右侧设有设备室,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多组纤维束,所述箱体底座设有开槽,所述缺氧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多组曝气片。本技术通过引流防堵机构中的搅拌叶片将污水中堆积的固体杂质打碎,再通过螺旋绞龙将其引入到装置内,有效的防止因杂质堆积导致管内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宏,李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固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