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8518发布日期:2023-12-06 22:1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备,尤其涉及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


背景技术:

1、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整治任务十分艰巨,尤其各大流域的二级及以下支流黑臭问题更加突出。

2、导致黑臭水体的原因很多,简单可以概况为以下2个方面:(1)水体缺氧。水体中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的状态下,耗氧速率明显高出复氧速率,使得水体内的缺氧现象越来越明显,当水体中出现大量铁元素及锰元素等物质时,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还原现象,使得铁物质与锰物质和水中的硫物质产生反应形成硫化亚铁及硫化锰等物质,导致水体发黑及发臭等现象明显。(2)水动力条件不足。水流流通不畅,直接影响水体水样,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当水体水质出现恶化时水体将发生黑臭问题。

3、为了整治黑臭水体,现有技术主要是增加水中含氧量及提高水动力。现有水体增氧方式主要有化学增氧、机械增氧、生物增氧等几种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1510223654.5,专利名称为一种生物复合增氧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实用新型,其中化学增氧剂和生物菌剂可以同时到达池塘底部,增加了池塘底部的溶氧,改善了池塘底部的微生态平衡,但是化学增氧容易破坏水体生态;生物增氧通过水草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效果较慢;机械增氧应用较多,机械增氧主要是通过罗茨鼓风机或螺杆风机等设备配套微孔管道,使水体与空气有效接触向水体不断补充氧气的方式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例如申请号为202222979077.0,专利名称为一种黑臭水体修复增氧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其利用底部曝气的方式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这种方式的缺点:多以空气源为主,需要较长的运行时间,能耗较大,多以底部曝气为主,整体循环性差。现有技术中提高封闭水体的水动力需要依靠专门的设备,增加了设备投资,例如申请号为202120070113.4,专利名称为一种提升封闭水体水动力的结构,其使喷水管的转动速率增大,使得水动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水中氧气浓度,提升水动力,提高黑臭水体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包括进水泵组、溶氧系统、制氧系统和溶氧磁化器,所述的进水泵组通过进水管道与溶氧系统的进水口连接,为溶氧系统输送需要处理的污水;所述的制氧系统通过气管与溶氧系统连接,为溶氧系统输送一定压力的氧气;所述溶氧系统的出水口与溶氧磁化器的一端连接,溶氧磁化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道连接,通过出水管道释放处理后的污水。

3、进一步地,所述的溶氧系统有多组,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通过一个连通管道分别与多个溶氧系统的进水口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道的连通管道出水口与溶氧系统的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蝶阀、篮式过滤器和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的第一蝶阀用于调节连通管道出水口的开闭,蓝式过滤器用于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管垢滤出,保护调压装置、仪表的正常工作;

5、进一步地,所述溶氧系统的出水口与溶氧磁化器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软管,所述溶氧磁化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蝶阀。

6、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道的尾端依次连接有多根排水管,每根排水管上均均匀安装有若干个释放器,使得排水更加均匀。

7、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泵组设置在河道下游,所述出水管道的尾端设置在河道上游,使得河道断面水流形成一定的循环,提高水动力。

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水中氧气浓度,提升好氧微生物活性,使微生物充分发挥作用,水处理效果会更好。

10、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将高效增氧及水动力循环提升共同实施,能够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升水体中生物种群的活性,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降低水体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组(2)、溶氧系统(4)、制氧系统(5)和溶氧磁化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氧系统(4)有多组,所述进水管道(31)的出水口通过一个连通管道(32)分别与多个溶氧系统(4)的进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32)的连通管道出水口(321)与溶氧系统(4)的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蝶阀(44)、篮式过滤器(43)和第一连接软管(42),所述的第一蝶阀(44)用于调节连通管道出水口(321)的开闭,篮式过滤器(43)用于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管垢滤出,保护调压装置、仪表的正常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系统(4)的出水口与溶氧磁化器(7)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软管(71),所述溶氧磁化器(7)的另一端与出水管道(61)之间设置有第二蝶阀(7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61)的尾端依次连接有多根排水管(62),每根排水管(62)上均均匀安装有若干个释放器(63),使得排水更加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泵组(2)设置在河道下游(12),所述出水管道(61)的尾端设置在河道上游(11),使得河道断面水流形成一定的循环,提高水动力。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级支流高效增氧循环装备,包括进水泵组、溶氧系统、制氧系统和溶氧磁化器,进水泵组通过进水管道与溶氧系统的进水口连接,为溶氧系统输送需要处理的污水;制氧系统通过气管与溶氧系统连接,为溶氧系统输送一定压力的氧气;溶氧系统的出水口与溶氧磁化器的一端连接,溶氧磁化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道连接,通过出水管道释放处理后的污水。本技术将高效增氧及水动力循环提升共同实施,能够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较大幅度的提高水中氧气浓度,提升好氧微生物活性,提高黑臭水体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胜南,曹映东,毛桐震,马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蓝天环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