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2795发布日期:2023-12-14 05: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生态环境,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1、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利设施,具有蓄水、防洪、发电、农业灌溉、供水、养鱼等功能。由于雨污水携带污染物直接间接排放进入水库、地表径流冲刷地面污染物进入水库、农业面源随雨水径流进入水库,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等原因,导致水库受到污染,悬浮物等的沉积形成底泥,特别是在湾塘浅水等区域,长期形成积累。底泥的污染是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影响水库的水质和水利、生态功能。

2、针对雨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进入水库,通常采用将污水收集处理、雨水截流等措施,有效解决污水进入水库的问题。针对底泥的污染,常采用清淤或原位降解修复等措施。

3、由于湾塘浅水区域是底泥最容易沉积的地方,长期积累形成了很厚的底泥层,污染物浓度高,往上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中导致水质变差,往下污染物迁移下渗进入原土层,导致原土层的污染,甚至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

4、湾塘浅水区域便于实施机械和人工清淤,通常采用清淤的方式来解决底泥污染问题。湾塘浅水区的清淤,主要清除表面污染最重的浮泥和淤泥。但由于长期的淤泥积累和污染物下渗进入原土层中,使得原土层也受到污染,积累很多的污染物。清淤实施后,原土层中的污染物仍然会长期释放进入水中,对水质仍存在污染,同时湾塘浅水区通常是鱼类等的栖息、生长地,也是水库生态功能比较重要的地方。原土层中的污染物长期释放,对湾塘浅水区的污染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仍然是很大的。但这一部分常常被忽视,且目前少有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生态的恢复是湾塘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如果采用直接在原土层中种植植物,存在植物难以种植和生长,不能有效地防止底泥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中,生态功能不丰富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有效防止湾塘区原土层中污染物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布置在水库湾塘区原土层上的填料净化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填料净化层上的湿地植物;其中,所述原土层由水库湾塘区的底部通过清除淤泥和浮泥后形成,所述填料净化层中填料的粒径由下至上部由大变小。

4、可选地,所述填料净化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填料层、中部填料层和上部填料层,所述底部填料层、中部填料层和上部填料层的填料粒径依次减小。

5、可选地,所述底部填料层、中部填料层和上部填料层的厚度均为200mm~400mm。

6、可选地,所述底部填料层为碎石填料,粒径30mm~50mm;所述中部填料层为碎石填料,粒径10mm~30mm;所述上部填料层为细石填料,粒径3mm~10mm。

7、可选地,所述生态净化系统还包括挡水坎,所述挡水坎与湾塘区岸边围成填料净化区,所述填料净化层设置在所述填料净化区,所述挡水坎用于防止填料净化区的填料流失。

8、可选地,所述挡水坎的截面为梯形,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3m,底部宽度大于等于0.6m。

9、可选地,所述挡水坎由天然石块堆砌形成,所述挡水坎的深度与填料净化层的深度相同,挡水坎的两端连接到湾塘区库岸边。

10、可选地,所述湿地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挺水植物根系种植在填料净化层中,所述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种植在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

11、可选地,当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深度小于等于1m时,种植挺水植物,可选择地种植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当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深度大于1m时,种植浮叶植物和/或沉水植物。

1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布置在水库湾塘区底部淤泥或浮泥上的填料净化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填料净化层上的湿地植物;所述填料净化层中填料的粒径由下至上由大变小。

13、本实用新型,布置在水库底泥污染较重的湾塘区,填料净化层布置在原土层上或者底部淤泥上,以原土层长期缓慢释放的污染物作为营养物,在填料净化层形成由植物根系、微生物、小型动物等组成的根系生态生态净化系统,对底泥长期释放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同时形成水库鱼类、蚌类等产卵、栖息生长的良好环境,湿地植物在净化污染物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具有净化底泥释放污染物、形成鱼类等良好的栖息生长环境、丰富湾塘区生态系统和景观效应等多重作用,填料净化层的设置也解决了植物直接种植在原土层上难种植和生长不好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水库湾塘区原土层上的填料净化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填料净化层上或者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湿地植物;其中,所述原土层由水库湾塘区的底部通过清除淤泥和浮泥后形成,所述填料净化层中填料的粒径由下至上由大变小;所述生态净化系统还包括挡水坎,所述挡水坎与湾塘区岸边围成填料净化区,所述填料净化层设置在所述填料净化区,所述挡水坎用于防止填料净化区的填料流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净化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填料层、中部填料层和上部填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填料层、中部填料层和上部填料层的厚度均为200mm~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填料层为碎石填料,粒径30mm~50mm;所述中部填料层为碎石填料,粒径10mm~30mm;所述上部填料层为细石填料,粒径3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坎的截面为梯形,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3m,底部宽度大于等于0.6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坎由天然石块堆砌形成,所述挡水坎的深度与填料净化层的深度相同,挡水坎的两端连接到湾塘区库岸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挺水植物根系种植在填料净化层中,所述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种植在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深度小于等于1m时,种植挺水植物,可选择地种植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当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深度大于1m时,种植浮叶植物和/或沉水植物。

9.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水库湾塘区底部淤泥或浮泥上的填料净化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填料净化层上或者填料净化层上方水域的湿地植物;所述填料净化层中填料的粒径由下至上由大变小;所述生态净化系统还包括挡水坎,所述挡水坎与湾塘区岸边围成填料净化区,所述填料净化层设置在所述填料净化区,所述挡水坎用于防止填料净化区的填料流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净化水库湾塘区底泥释放污染物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布置在水库湾塘区原土层上的填料净化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填料净化层上的湿地植物;其中,所述原土层由水库湾塘区的底部通过清除淤泥和浮泥后形成,所述填料净化层中填料的粒径由下至上部由大变小。以原土层长期缓慢释放的污染物作为营养物,在填料净化层形成由植物根系、微生物、小型动物等组成的根系生态生态净化系统,对底泥长期释放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具有净化底泥释放污染物、形成鱼类等良好的栖息生长环境、丰富湾塘区生态系统和景观效应等多重作用,填料净化层的设置也解决了植物直接种植在原土层上难种植和生长不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乾前,姜雪纯,倪睿思,屈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郅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