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洗式电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3510发布日期:2023-10-28 16:3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洗式电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涉及反洗式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絮凝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类污染物质,并对重金属离子、氟离子和部分有色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废水治理和给水处理工程。和传统化学混凝相比,电絮凝工艺具有分离效果好、泥渣含水率低、占地面积小、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申请号为202210227158.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絮凝装置,通过采用独立的电絮凝反应单元和废水处理单元实现电解液和待处理废水的分离,但是该装置并未考虑到当装置使用时间久了,电极板出现板结,电解效率降低的情况。

3、申请号201720676533.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絮凝固液分离设备,虽然该设备的刮渣池上设有刮渣机进行刮渣,但未考虑到液位的高度对刮渣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极板反冲洗、调节液位高度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包括电絮凝反应区、浮选沉淀区、清水池,电絮凝反应区下部设有污水进水口和溶气罐接口,浮选沉淀区池口低于电絮凝反应区的池口,便于污水从电絮凝反应区溢流到浮选沉淀区,浮选沉淀区与清水池下部设有互通口,在清水池和电絮凝反应区之间设有回流泵,回流泵通过上冲洗管和下冲洗管将清水池内的水抽入电絮凝反应区,对电极板进行反冲洗,清水池内还设有通过软管与出水口连接的液位调节装置。

3、其中,回流泵为溶气泵。

4、其中,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框型支架、螺杆、圆柱孔套,支架上端设有螺纹孔,圆柱孔套固定在螺杆的下端,螺杆上设有螺纹,通过与螺纹孔配合带动圆柱孔套在支架内上下移动,圆柱孔套的内孔通过软管与出水口连接。

5、其中,液位调节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清水池内。

6、其中,浮选沉淀区上层设有链条刮渣机、积渣槽,链条刮渣机的刮渣板深入浮选沉淀区内,并在池内横向移动,将浮渣刮入积渣槽。

7、其中,浮选沉淀区内靠近积渣槽一侧设有挡渣板,便于链条刮渣机刮出浮渣,截留清水。

8、其中,积渣槽中设有用于排出浮渣的排渣管。

9、其中,电极板为铝板。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泵和上下冲洗管,使得反清洗操作更加便捷高效,相比传统的清洗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电极板的板结现象,从而提高了电解效率和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整个处理系统的能耗,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反清洗是周期性进行的,也能够延长电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11、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液位调节装置,使得浮选沉淀区的液位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高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刮渣的厚度,从而提高了刮渣的效率和净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包括电絮凝反应区(1)、浮选沉淀区(2)、清水池(3),电絮凝反应区(1)下部设有污水进水口(4)和溶气罐接口(5),浮选沉淀区(2)池口低于电絮凝反应区(1)的池口,便于污水从电絮凝反应区(1)溢流到浮选沉淀区(2),浮选沉淀区(2)与清水池(3)下部设有互通口(6),其特征在于:在清水池(3)和电絮凝反应区(1)之间设有回流泵(7),回流泵(7)通过上冲洗管(8)和下冲洗管(9)将清水池(3)内的水抽入电絮凝反应区(1),对电极板(10)进行反冲洗,清水池(3)内还设有通过软管(11)与出水口(12)连接的液位调节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泵(7)为溶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调节装置(13)包括框型支架(13.1)、螺杆(13.2)、圆柱孔套(13.3),支架(13.1)上端设有螺纹孔(13.4),圆柱孔套(13.3)固定在螺杆(13.2)的下端;螺杆(13.2)上设有螺纹,通过与螺纹孔(13.4)配合带动圆柱孔套(13.3)在支架(13.1)内上下移动,圆柱孔套(13.3)的内孔通过软管(11)与出水口(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调节装置(13)通过支架(13.1)固定在清水池(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浮选沉淀区(2)上设有链条刮渣机(14)、积渣槽(15),链条刮渣机(14)的刮渣板(14.1)深入浮选沉淀区(2)内,并在池内横向移动,将浮渣刮入积渣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浮选沉淀区(2)内靠近积渣槽(15)一侧设有挡渣板(16),便于链条刮渣机(14)刮出浮渣,截留清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积渣槽(15)中设有用于排出浮渣的排渣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板(10)为铝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洗式电絮凝装置,包括电絮凝反应区、浮选沉淀区、清水池,污水由进水管进入电絮凝反应区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流入浮选沉淀区进行悬浮物、胶体分离,将浮渣刮到积渣槽中,清水流入清水池内,在清水池和电絮凝反应区之间设有回流系统,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通过冲洗管将清水池内的水抽入电絮凝反应区上层或下层,对电极板进行反冲洗,清水池内还设有液位调节装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电絮凝处理污水过程中电极板无法冲洗,出现板结现象,同时液位高度无法调节不宜控制刮渣厚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昌,张志端,熊雪莲,蒋西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