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4745发布日期:2023-12-21 16:3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村水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大多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即将多个用户污水收集后统一处理排放。然而,对于农村住户分散的区域,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性价比较低,且污水来量不稳定,导致一体化处理设备效能降低,未能实现住户污水的有效处理。部分地区采取的生态化措施大多需重新布设污水收集管道,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对住户分散区域并不适用。

2、因此,亟需一种家用的小型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能够结合农村住户的污水排放设施,实现污水生态处理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满足农村住户的污水处理要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分流提升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污水排放单元,三个单元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不透水的基坑中并且均回填有湿地介质;

3、所述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前侧通过进水管道与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后侧通过横向设置在基坑底部的主隔离堤与人工湿地单元分隔,主隔离堤的顶面低于湿地介质顶面,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污水从主隔离堤的顶部溢流到人工湿地单元;

4、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湿地介质上种植有湿地植被,该人工湿地单元的污水通过湿地介质自然渗透到污水排放单元;

5、所述污水排放单元包括排水井、若干收集歧管以及排放管道,所述排水井埋设在湿地介质中,收集歧管铺设在污水排放单元的湿地介质内且其出口伸入所述排水井内,排放管道的进水口连接到排水井中,排放管道的出水口延伸到基坑外部。

6、作为优选,所述预处理单元为化粪池或沉降池。

7、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道包括污水输送管以及若干进水歧管,污水输送管的前端与化粪池或沉降池的溢流口连接,后端连接着进水歧管,进水歧管埋设在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湿地介质底部。

8、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湿地单元范围内的基坑底面具有前高后低的坡度。

9、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湿地单元范围内的基坑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布置的辅助隔离堤。

10、作为优选,所述主隔离堤的两侧和辅助隔离堤的两侧均放坡。

11、作为优选,所述排水井由若干节井圈拼接而成,井口与湿地介质的顶面平齐或高于湿地介质的顶面。

12、作为优选,所述排放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柔性排放管和若干排放歧管,所述柔性排放管的入口高程高于收集歧管的出口,柔性排放管的出口延伸到基坑外部并且与排放歧管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柔性排放管的入口通过链条悬挂在排水井的井壁的挂钩上。

14、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湿地介质选自砾石、砂、碎石、级配砂、陶瓷、粘土颗粒或粘土中的至少一种。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结合住户污水排放设施,形成高效处理家用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17、(2)无需添加絮凝剂或其他化学品,从而使处理后的污水适合排放到环境中;

18、(3)通过生物手段对有机污水进行安全、可靠和美观的处理,并能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完全发挥作用;

19、(4)污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水,作为健康的地下水补给,或作为河道生态补水。



技术特征:

1.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分流提升单元(200)、人工湿地单元(300)和污水排放单元(400),三个单元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不透水的基坑(13)中并且均回填有湿地介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100)为化粪池(10)或沉降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包括污水输送管(12)以及若干进水歧管(14),污水输送管(12)的前端与化粪池(10)或沉降池的溢流口(11)连接,后端连接着进水歧管(14),进水歧管(14)埋设在污水分流提升单元(200)的湿地介质(18)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单元(300)范围内的基坑底面(17)具有前高后低的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单元(300)范围内的基坑底面(17)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布置的辅助隔离堤(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隔离堤(15)的两侧和辅助隔离堤(16)的两侧均放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20)由若干节井圈(210)拼接而成,井口与湿地介质(18)的顶面平齐或高于湿地介质(18)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柔性排放管(23)和若干排放歧管(21),所述柔性排放管(23)的入口(231)高程高于收集歧管(22)的出口,柔性排放管(23)的出口延伸到基坑(13)外部并且与排放歧管(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排放管(23)的入口(231)通过链条(24)悬挂在排水井(20)的井壁的挂钩(25)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农村水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小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满足农村住户的污水处理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系统包括污水分流提升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污水排放单元,三个单元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不透水的基坑中并且均回填有湿地介质;所述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前侧通过进水管道与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后侧通过横向设置在基坑底部的主隔离堤与人工湿地单元分隔,主隔离堤的顶面低于湿地介质顶面,污水分流提升单元的污水从主隔离堤的顶部溢流到人工湿地单元;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湿地介质上种植有湿地植被;所述污水排放单元包括排水井、若干收集歧管以及排放管道。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