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增氧装置

文档序号:36876733发布日期:2024-02-02 20:5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

2、目前,大多数废水处理都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废水处理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进水中溶解氧浓度不能满足生化过程溶解氧需求,所以会在污水中处理中设置增氧装置,加强污水处理效果,促进污水中有机物消化和分解,提高净水效果。而现有用于污水处理的增氧方式通常为鼓风机曝气、机械曝气(含射流曝气)两种,原理都是把现成的氧气(空气或富氧气)通过传质手段溶解到水中。

3、碳中和作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污水厂如何实现碳中和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污水处理行业能耗虽然没有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那么高,但总能耗占比并不小,也属于能耗大户。为了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是环保行业的必然目标。

4、现用于污水处理的增氧设备通常采用曝气机,污水与氧气进行高速射流完成增氧过程;而现有的曝气机普遍存在溶氧效果差,射流流量小,增氧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使用曝气机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释放二氧化碳,不利于减少碳减排。在污水处理厂中曝气环节消耗的电能最多,同时曝气量分布不均衡和不稳定也会影响到处理效果和耗能。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曝气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曝气设备,从而更好地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增氧装置,该装置采用微藻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释放氧气,氧气溶于水中,来完成增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藻还会降解部分污染物,使用该法能有效的减小能耗和碳排放,降低企业的处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增氧装置,结构简单、快速高效、能耗低,可以减小企业的环保压力。

2、一种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管道,其中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管道内放置有微藻颗粒;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口或者邻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道内均可拆式固定有端口筛板。

3、为防止微藻流失,筛板孔径取0.1mm。

4、所述透明管道为圆形玻璃管道。

5、所述透明管道的管长150~500m。

6、所述透明管道为直线型管道,由若干个直线型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7、所述透明管道为立体螺旋状管道,由若干个弧形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8、所述透明管道为往复回形管道,由若干个直线型管道和圆弧型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9、所述透明管道内位于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两个端口筛板之间还固定有若干个中间筛板。

10、所述中间筛板处于可拆式密封连接位置。

11、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架,所述支架支撑固定透明管道。

12、本实用新型装置与传统的增氧方法相比,采用了生物制氧的原理,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圆形玻璃管内放置有藻类,缓慢将水从反应池底部泵入本实用新型装置,流速为0.4~0.6m/s,管长150~500m,经过5min~18min的光反应,使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甚至过饱和。即原水通过玻璃管时,藻类利用水中的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合成代谢去除水中部分bod、氮、磷等污染物,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同时释放出氧气到水中,达到增氧的目的。

13、圆形玻璃管还可以是透明的压克力材料制成,只要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即可。

14、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微藻颗粒,玻璃管两端有可拆式端口筛板,避免微藻进入水中,造成额外负荷,且采用微藻颗粒有利于后续清洗,增殖的微藻颗粒可以考虑加工成饲料或肥料,从而最大化利用资源。

15、为了产生足够的氧气,管路制备很长,可以呈立体螺旋状或往复回形状排列以减小占地面积。

16、使用时,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用支架固定,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竖立起来。优选竖立起来的方式,反应池中的污水从透明管道下部进入,微藻增氧后的出水从透明管道上部排出,流入反应池中。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以好氧菌为主,利用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产生二氧化碳供微藻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省去了传统的高能耗曝气过程,降低处理成本,且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17、本装置的主要构成为玻璃材质,成本低,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比较耐用,使用寿命长;原理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抛弃了大规模使用曝气机的思路,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物法,本装置采用原水与微藻充分接触,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够高效的融入水体,增大水中的溶解氧;在运行过程中能大幅度的降低能耗,为减小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提供了一种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管道,其中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管道内放置有微藻颗粒;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口或者邻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道内均可拆式固定有端口筛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孔径为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为圆形玻璃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的管长150~50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为直线型管道,由若干个直线型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为立体螺旋状管道,由若干个弧形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为往复回形管道,由若干个直线型管道和圆弧型管道可拆式密封连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道内位于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两个端口筛板之间还固定有若干个中间筛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筛板处于可拆式密封连接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架,所述支架支撑固定透明管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一种污水增氧装置,包括一透明管道,其中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管道内放置有微藻颗粒;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口或者邻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道内均可拆式固定有端口筛板。本装置采用原水与微藻充分接触,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够高效的溶入水体,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在运行过程中能大幅度的降低能耗,为减小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提供了一种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熊贞晟,廖思敏,段和广,涂乘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航空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