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4676发布日期:2023-12-30 07:3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氮废水,这些废水如果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入纳污水体会导致水体氮负荷升高,进而产生富营养化、黑臭、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水环境失衡不仅会导致生态、景观、养殖价值下降,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废水生物脱氮装置是一种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氮化物的废水的设备。它利用生物脱氮的原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3、废水生物脱氮装置通常由生物反应器、曝气系统、沉淀池等组成。废水首先进入生物反应器,其中含有特定的微生物菌种,这些菌种能够利用废水中的氮化物进行生长和代谢,在曝气系统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氮化物被微生物菌种吸收,并通过代谢过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将废水输送至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将微生物和产生的氮气分离,最后将清水排出,而氮气则释放到大气中。

4、但现有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仍存在需要多个设备串联工作,操作麻烦,微生物菌种的难以管理和保持,导致脱氮效果下降,出水水质难以达标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包括箱体和固连在箱体底部的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固连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相互平行且三者将箱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进水池、处理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处理池下部相连通,所述处理池与沉淀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与出水池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水池和沉淀池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处理池内设有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的金属笼,所述金属笼下方设置有曝气组件且曝气组件固连在处理池底部,所述金属笼上方的箱体顶部设有操作口,所述金属笼能从操作口处放入处理池或取出。

4、本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在使用时,废水经进水管进入进水池中进行初步沉淀并由进水池下部流入处理池,曝气组件运行,一方面带动废水通过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的金属笼进行脱氮处理,另一方面生物填料为表面附着有微生物菌体的多孔结构活性炭,废水中的氮化物能被微生物菌种吸收,并通过代谢过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曝气组件为生物填料提供氧气保持其活性,提高脱氮的效率,经脱氮处理后的废水从处理池上部流入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将水中残留的杂质等分离,同时水从沉淀池下部流至出水池,最后从出水管将清水排出,进水池与沉淀池中的沉淀物从排污管排出。

5、操作口的设置便于金属笼的拿取,当金属笼内部的生物填料不足以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至水质达标时,操作人员能从操作口处将金属笼取出,更换生物填料后放回处理池继续进行废水脱氮处理,操作方便,灵活性较强,保证了脱氮效果。

6、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进水管与进水池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出水池内部相连通。

7、这样的结构使得废水能从进水管输入进水池,处理完成的清水能从出水池经出水管输出。

8、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第一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进水池与处理池通过第一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相连通。

9、第一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为废水通过提供了流通口,从而废水能从进水池流入处理池中。

10、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第二挡板上部具有溢流口,所述处理池与沉淀池通过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溢流口下端与金属笼上端相齐平。

11、溢流口的设置使得废水在处理池中经金属笼内部的脱氮处理后能从溢流口处流入沉淀池中。

12、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第三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沉淀池与出水池通过第三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相连通。

13、第三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为废水通过提供了流通口,从而完成脱氮处理后的水能从沉淀池流入出水池中,便于将清水从出水管排出。

14、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第一挡板下部与第二挡板下部均具有朝处理池方向凸出的支撑块,两支撑块对称设置且支撑块对金属笼起到支撑作用。

15、支撑块的设置对金属笼起到支撑定位作用,金属笼架设在支撑块上从而金属笼稳定定位在处理池中部,同时支撑块使得金属笼与箱体底部之间具有供曝气组件设置及运行的空间。

16、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金属笼为若干网片组成的内部空腔的矩形笼体,所述金属笼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固连在金属笼顶部的前后两侧处。

17、金属笼的结构能将生物填料定位在金属笼内,从而能在处理池中对废水集中进行脱氮处理,提手的设置便于将金属笼从处理池内取出,便于更换生物填料以及清洁金属笼。

18、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空气泵、输气管和曝气盘,所述空气泵固连在处理池下方的箱体底部外表面处,所述输气管一端与空气泵固连,所述输气管另一端从箱体底部伸入处理池中与曝气盘连接,所述曝气盘上均布有若干曝气器。

19、启动空气泵,空气泵输出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传输到曝气盘内,然后通过若干曝气器向处理池内喷出,为曝气器上方的金属笼内部的生物填料供氧,同时加快曝气盘处水流的流速,带动进水池中的水流向处理池。

20、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能开闭的门板,所述门板铰接在箱体顶部。

21、门板的设置使得操作口具有开闭功能,操作人员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打开门板拿取金属笼。

22、在上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中,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均设置有阀门。

23、阀门的设置使得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均能独立控制开闭状态,操作方便。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废水生物脱氮装置采用一体式结构实现对废水的脱氮处理,结构紧凑,整体化程度高;阀门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各管道的开闭,操作口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拿取金属笼,操作方便,灵活性较强;金属笼内部填充的生物填料能对对废水集中进行脱氮处理,曝气组件提高了脱氮效率,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氮化物浓度,进水池与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可以分离废水中的杂质,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体水质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包括箱体和固连在箱体底部的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固连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相互平行且三者将箱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进水池、处理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处理池下部相连通,所述处理池与沉淀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与出水池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水池和沉淀池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处理池内设有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的金属笼,所述金属笼下方设置有曝气组件且曝气组件固连在处理池底部,所述金属笼上方的箱体顶部设有操作口,所述金属笼能从操作口处放入处理池或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进水池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出水池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进水池与处理池通过第一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上部具有溢流口,所述处理池与沉淀池通过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溢流口下端与金属笼上端相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沉淀池与出水池通过第三挡板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下部与第二挡板下部均具有朝处理池方向凸出的支撑块,两支撑块对称设置且支撑块对金属笼起到支撑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笼为若干网片组成的内部空腔的矩形笼体,所述金属笼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固连在金属笼顶部的前后两侧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空气泵、输气管和曝气盘,所述空气泵固连在处理池下方的箱体底部外表面处,所述输气管一端与空气泵固连,所述输气管另一端从箱体底部伸入处理池中与曝气盘连接,所述曝气盘上均布有若干曝气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能开闭的门板,所述门板铰接在箱体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均设置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操作麻烦、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本废水生物脱氮装置,包括箱体和固连在箱体底部的支撑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固连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相互平行且三者将箱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进水池、处理池、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与处理池下部相连通。其优点在于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微生物易管理和保持,脱氮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单松兴,周英文,李志坚,郑富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荣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