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4092发布日期:2024-04-08 11:2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1、目前部分工业废水悬浮物含量过高,且悬浮物粒径分布不均,以含煤废水、脱硫废水为例,其来水悬浮物浓度高达30000mg/l以上,约50%的颗粒粒径在20μm以上,可通过传统的絮凝沉淀工艺进行去除;但同时废水中含有部分超细颗粒,其粒径在5μm以下,因其密度较小,在液相含盐量高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去除,导致出水难以达标。另外,废水中的悬浮物易在处理设备底部沉积结垢,导致设备流畅变化、排泥及放空管堵塞等问题,也是高悬浮物废水处理装置设计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通过对气、液双相介质导流、扰流系统的设置,优化装置内部流场设计,在处理沉淀较大颗粒的同时,有效去除超细颗粒,以及氢氧化镁絮体,解决高悬浮物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不达标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第一池体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旋流筒,旋流筒的下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位于旋流筒的切线方向,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朝向相相反;旋流筒内的中部固定有助凝剂投加环;旋流筒的上部外壁和第一池体之间具有螺旋状的导流板,导流板的内侧固定在旋流筒上,导流板的外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内壁上;第二池体内具有溢流堰,溢流堰的下部和第一池体连通;第三池体内具有刮泥机,刮泥机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4、前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中,第一池体的底部具有底板,旋流筒穿过所述底板,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位于底板的下方,旋流筒的底部具有排泥口。

5、前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中,第二池体的底部具有槽体,槽体和第三池体连通,第二池体内具有导板,导板倾斜设置,导板的一端贴合在溢流堰上,导板的另一端朝向槽体,朝向槽体的导板的一端较低。

6、前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中,第三池体内刮泥机的上方具有隔板,隔板和第三池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三池体外;隔板上设置有斜管结构,隔板下方的水通过第一间隙流向隔板的上方,隔板上方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出第三池体。

7、前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中,助凝剂投加环接有冲洗水接口,刮泥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气、液双相介质导流、扰流系统的设置,优化装置内部流场设计,在处理沉淀较大颗粒的同时,有效去除超细颗粒,以及氢氧化镁絮体,解决高悬浮物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不达标问题,降低设备底部沉积、结垢、堵塞问题发生的概率,同时减少占地及药剂消耗量,具有较大的实施推广前景。引入压缩空气的高效澄清池本身为创新性关键,通过引入气泡的升流作用扰动流场,强化絮体增大过程,同时利用气泡的表面张力,粘附超细颗粒,优化沉淀效果。经预处理后的高悬浮物废水,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9.5%。还具有以下优点:

9、1.采用浮沉一体化的设计,同时具有气浮和混凝沉淀效果,去除大颗粒絮体、悬浮胶体的同时,去除超细颗粒,对于不同性质、不同颗粒粒径的悬浮物去除,均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10、2.采用压缩空气及液体双相旋流的方式代替传统搅拌器絮凝,气体和液体上向旋流,大颗粒固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作为晶种留在导流装置内,节省了传统高效澄清池搅拌及污泥循环设备,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行能耗。

11、3.气液双相在装置底部切向进水,流速较快,且由于压缩空气的作用,解决了传统高效澄清池底部进水管沉积结垢问题。

12、4.流体在装置内经历双相旋流、涡流、折流、塞流的流态变化过程,使悬浮颗粒间、颗粒与药剂、颗粒与截留污泥间,可以充分碰撞反应形成絮体,增强絮凝效果。

13、5.塞流区的设置可有效脱气,提高沉淀效率。沉淀浓缩区固体负荷较传统高效澄清池低,沉淀效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8)、第二池体(12)和第三池体(16),第一池体(8)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旋流筒(7),旋流筒(7)的下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5),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5)均位于旋流筒(7)的切线方向,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5)朝向相反;旋流筒(7)内的中部固定有助凝剂投加环(9);旋流筒(7)的上部外壁和第一池体(8)之间具有螺旋状的导流板(10),导流板(10)的内侧固定在旋流筒(7)上,导流板(10)的外侧固定在第一池体(8)的内壁上;第二池体(12)内具有溢流堰(11),溢流堰(11)的下部和第一池体(8)连通;第三池体(16)内具有刮泥机(20),刮泥机(20)和驱动电机(14)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池体(8)的底部具有底板(6),旋流筒(7)穿过所述底板(6),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5)位于底板(6)的下方,旋流筒(7)的底部具有排泥口(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池体(12)的底部具有槽体(1),槽体(1)和第三池体(16)连通,第二池体(12)内具有导板(2),导板(2)倾斜设置,导板(2)的一端贴合在溢流堰(11)上,导板(2)的另一端朝向槽体(1),朝向槽体(1)的导板(2)的一端较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池体(16)内刮泥机(20)的上方具有隔板(19),隔板(19)和第三池体(16)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13)和第二间隙(17),第二间隙(17)安装有出水管(18),出水管(18)的另一端位于第三池体(16)外;隔板(19)上设置有斜管结构(15),隔板(19)下方的水通过第一间隙(13)流向隔板(19)的上方,隔板(19)上方的水通过出水管(18)流出第三池体(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助凝剂投加环(9)接有冲洗水接口(22),刮泥机(20)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相旋流高效澄清池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第一池体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旋流筒,旋流筒的下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位于旋流筒的切线方向,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朝向相相反;旋流筒内的中部固定有助凝剂投加环;旋流筒的上部外壁和第一池体之间具有螺旋状的导流板,导流板的内侧固定在旋流筒上,导流板的外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内壁上;第二池体内具有溢流堰,溢流堰的下部和第一池体连通;第三池体内具有刮泥机,刮泥机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通在处理沉淀较大颗粒的同时,有效去除超细颗粒,以及氢氧化镁絮体,解决高悬浮物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不达标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庞晓辰,李浩,崔德圣,刘进,李宏秀,任楠楠,吴溪,张研,王栋韶,郭银秋,秦树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