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1536发布日期:2024-04-18 17:36阅读:6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净水装置均需要多个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过滤单元对原水进行过滤,从而最终得到供给用户使用的净水。如果采用多个过滤单元分别安装在各自相对应的滤瓶中的这种方式会造成净水装置的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净水装置无法安装在空间较为狭小的场合。因此,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净水装置中将多个过滤单元集成安装在一个滤瓶中以形成复合滤芯,针对具有在过滤时需要排出废水的精过滤单元的复合滤芯,精过滤单元排出的废水在一种方式中可以通过额外在精过滤单元内穿设的一个套管排出,这种方式会使得复合滤芯在径向方向上尺寸增加;在另一种方式中,在精过滤单元的端部设置有端盖,在精过滤单元中设置的中心管的端部设置有导流盖体,该导流盖体可以插入水路接头中,同时端盖与导流盖体之间形成废水通道,从而利用该废水通道将废水排出,这种方式需要在中心管的端部额外设置导流盖体,零部件较多,整个复合滤芯的装配较为复杂。因此,有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结构简单的复合滤芯以便将原水引入至过流单元的进口端同时将废水和净水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装置,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其能够通过水流引导组件将原水引导至前置过滤单元的进口端并同时将精过滤单元产生的废水引导至水路接头排出。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水路接头,所述水路接头内具有原水通道、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

5、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前置过滤单元、精过滤单元和中心管,所述精过滤单元缠绕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前置过滤单元沿径向设置在所述精过滤单元外侧,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流通道;

6、水流引导组件,所述水流引导组件用于将所述原水通道输入的原水引导至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中且所述水流引导组件用于将经所述精过滤单元过滤后产生的废水引导至所述废水通道中;

7、所述中心管与所述净水通道连通,经所述精过滤单元过滤后产生的净水流入至所述中心管中并经所述净水通道输出。

8、优选地,所述水流引导组件包括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水路接头之间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形成在所述原水通道的出口和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之间,从所述原水通道的出口流入的原水从所述第一盖体一侧引导至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中,经所述精过滤单元过滤后产生的废水从所述第一盖体另一侧引导至所述废水通道进口。

9、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所述第一盖体完全封堵所述前置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所述第一盖体封堵部分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

10、优选地,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被封堵的部分位于靠近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处的一侧。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本体对所述前置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完全封堵、对部分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封堵;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水路接头的外侧壁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密封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精过滤单元的端面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密封材料的凹槽。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精过滤单元的端面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台阶部形成所述凹槽。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方向并沿周向方向分布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内侧壁抵住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壁以对所述中心管在径向方向进行限位;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的所述第二台阶部朝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侧。

15、优选地,在径向方向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周方向,且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在轴向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精过滤单元端部的端面并抵住,以对所述密封材料进行阻挡并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精过滤单元之间的部分所述密封材料进入至所述凹槽中。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背向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端部的端面处具有加强筋。

17、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加强筋呈平行设置。

18、优选地,部分所述加强筋连接相邻的相平行的所述加强筋。

19、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套设在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外。

20、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侧壁具有多个沿周向方向分布的、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21、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所述水路接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第二过流通道连通所述精过滤单元的废水端和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

22、优选地,从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水路接头的端部流出的废水通过所述第二过流通道流入至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

23、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具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使得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与所述中心管内部相隔断。

24、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包括第二本体和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的外侧壁处,所述净水通道包括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

25、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之间的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外侧壁处;

26、所述废水通道穿过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外侧壁、至少部分所述环形空间后通过所述第二本体向背离所述精过滤单元的方向延伸;除去所述环形空间外的至少部分所述净水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中并沿所述水路接头的轴向方向延伸。

27、优选地,所述精过滤单元的废水端位于所述精过滤单元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所述精过滤单元的外侧壁为原水端;所述精过滤单元的内侧壁为净水端。

28、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三密封结构密封。

29、优选地,所述水流引导组件包括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水路接头之间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形成在所述原水通道的出口和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原水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水路接头的外侧壁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之间。

30、优选地,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

31、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的后置过滤单元,所述精过滤单元过滤后的净水进入所述中心管,经过所述后置过滤单元过滤后流入所述净水通道输出。

32、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靠近所述水路接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盖体,所述水路接头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具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内形成有第三过流通道,经过所述后置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通过所述第三过流通道流入所述净水通道输出;所述第四密封结构使得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过流通道之间相隔断。

33、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包括第二本体和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的外侧壁处;所述净水通道包括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

34、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用于对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端部进行密封的第三本体和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所述环形空间,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水路接头之间相密封;

35、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相密封,所述第一插入部远离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水流引导组件之间相密封。

36、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四密封结构相密封。

37、优选地,所述水流引导组件包括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水路接头之间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延伸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外;所述第一插入部远离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延伸部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密封。

38、优选地,部分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至所述中心管内,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结构密封。

39、优选地,部分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至所述中心管的外部,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的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壁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结构密封。

40、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环形空间形成所述净水通道的进口。

41、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所述水路接头的所述废水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之间的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外侧壁处。

42、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内形成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过流通道;

43、所述第三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过流通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三过流通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环形空间为所述净水通道的进口。

44、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内形成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过流通道;

45、所述后置过滤单元远离所述水路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对所述后置过滤单元远离所述水路接头的一端进行密封,以使所述第三过流通道与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外侧壁完全隔断。

46、优选地,所述后置过滤单元为碳棒。

47、优选地,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水路接头的一端是封闭的。

48、优选地,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

49、第四盖体,所述第四盖体设置在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精过滤单元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所述第四盖体封堵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和所述精过滤单元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

50、优选地,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

5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阻垢剂单元,自所述原水通道的进口输入的原水通过所述阻垢剂单元后进入至所述前置过滤单元,所述阻垢剂单元位于所述前置过滤单元朝向所述开口的端部与所述开口之间。

52、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轴线,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在轴线方向上,所述阻垢剂单元位于所述精过滤单元朝向所述开口的端部与所述开口之间。

53、优选地,所述阻垢剂单元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壳体的轴线上。

54、优选地,所述阻垢剂单元设置在所述水路接头内。

55、优选地,所述阻垢剂单元设置在所述原水通道内。

56、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内形成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形成部分所述原水通道,所述阻垢剂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57、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水路接头的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内,所述容纳腔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58、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使得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的部分所述原水通道呈弯曲状结构。

59、优选地,所述隔挡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容纳腔的进口和出口位于所述水路接头背离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

60、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包括第二本体和密封盖,所述容纳腔开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通过旋熔焊接方式连接。

61、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进口处具有使得所述阻垢剂单元保持在所述容纳腔中的格栅结构;

62、和/或,

63、所述容纳腔的出口处具有使得所述阻垢剂单元保持在所述容纳腔中的格栅结构。

64、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与部分所述净水通道、部分所述废水通道并列设置在所述水路接头的第二本体中。

65、优选地,当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包括pp棉过滤单元时,所述pp棉过滤单元绕设在所述精过滤单元的外侧壁处。

66、优选地,所述水路接头采用通过插设或旋钮的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67、优选地,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

68、安装在所述水路接头上的后置过滤单元,所述中心管套设在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外,所述水路接头插设在所述中心管内,以使得安装有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所述水路接头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或从所述壳体的开口拆卸下来。

69、优选地,所述精过滤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反渗透膜过滤单元、纳滤膜过滤单元、超滤膜过滤单元。

7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具有凹陷部,另一个具有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且通过旋熔焊接方式连接。

71、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复合滤芯。

7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73、本技术中复合滤芯利用水流引导组件既将水路接头的原水通道输入的原水引导至所述第一过流通道再流入前置过滤单元,又将经所述精过滤单元过滤后产生的废水引导至水路接头的所述废水通道中,其达到了两种作用,如此,可以优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得复合滤芯的结构更为精简,在尽可能减少复合滤芯内部部件的基础上将精过滤单元产生的废水通过水路接头排出,这样以后,可以降低复合滤芯的成本,且整个复合滤芯的装配步骤可以更少,有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74、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