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14212发布日期:2024-03-13 21:0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治理,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态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系统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相继满足水处理的要求;但随着管网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任存雨、污水混接、管网缺陷现象,河涌水倒灌、地下水入渗以及区域改造不完善,导致进厂水量满足规模要求,进厂水质却浓度偏低;为持续推进低碳工作,加快污水厂从“提标”到“提质”,降低过量电耗药能,污水厂确定达标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精细化运行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以能够提高污水厂的浓度要求,实现污水厂提质增效以及河道水质提升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建立网格化的区块;

4、对区块内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针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块,建设调蓄设备,完成错峰处理系统;对外水入侵点位建立智慧监测管理体系;建立雨水调节系统;

5、对区块内设置检测点,对检测点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复核实施方案与理论数据误差。

6、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网格化的区块的步骤包括:

7、以可闭合的河涌围区为单位,结合河涌的水道围区内实施区域改造;

8、根据当地住房信息,以镇、街、村或居委会行政单位划分区块,将各个区块根据住房及市政道路面积划分片区;布置“单元-区块-片区”的分级范围。

9、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对区块内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的步骤包括:

10、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根据排水规划进行改造,将污水管段接入到污水管网中,将雨水管段接入到雨水管网中;

11、对未开放区域进行预埋管预留,并做相应标记;

12、对原管路中无法满足流量需求的管网进行翻建、扩管改造或新管分流。

13、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针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块,建设调蓄设备,完成错峰处理系统的步骤包括:

14、对无法分流区域建立封闭截流系统,完成封闭的合流水系统,以防止河涌水倒灌;

15、建立调蓄池以及调蓄池内污水管路建设,将封闭截流系统的混合水收集至调蓄池内部;

16、建立连通管网将调蓄池内的污水管路接入至污水厂的污水管网中,实施在夜间将截流系统的混合水入污水长,保证错峰处理;

17、建立精准截流设施,对降雨实施精准截流,对具有浓度的污水进行有序收集;部分合流水可有序排放到河涌。

18、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对外水入侵点位建立管理体系的步骤包括:

19、根据渗漏情况划分结构性ⅰ、结构性ⅱ、结构性ⅲ以及结构性ⅳ渗漏区域,其中结构性ⅱ、ⅲ、ⅳ为渗漏严重区域;对渗漏严重区域实施管网翻建或非开挖修复,复核输水能力,无法满足输水要求的管路进行扩容改造或分流改造;

20、对于持续性排放的清洁水,建设封闭直排管网;

21、对区块内的降水实时监控。

22、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雨水调节系统的步骤包括:

23、建立生态滞留区域;

24、对生态滞留区域的下游设置滞留植被区域,其中,滞留植被区域的高度低于生态滞留区域的高度;

25、滞留植被区域内流动的雨水直排入河。

26、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雨水调节系统的步骤还包括:

27、根据地势情况,建设雨水管段,并将雨水管段接入到雨水管网中;其中,对于地势低洼无法有效直排实现自流区域,采用有压提升的方式进行排放。

28、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生态滞留区域的步骤包括:

29、沿着建筑朝向河涌的方向建立生态滞留区域,生态滞留区域能够沿着立管至雨水口之间延伸布置。

30、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检测点内的水质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

31、对检测点现状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检测;

32、对完成改造后的区块末端进行水质检测。

33、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检测点现状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在区块的检测点安装实时流量检测装置;在生活区以每日的相同时间段,每隔预设时间段取样检测;

34、所述对完成改造后的区块末端进行水质检测的步骤包括:在生活区以每日的相同时间段,每隔预设时间段取样检测一个水质;工业区结合生产周期取样,每个生产周期按三个样品取;结合规划以及基础数据和实验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复核实施方案与理论数据误差,并根据实数据误差进一步确认改造方案。

3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网格化的区块;对区块内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针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块,建设调蓄设备,完成错峰处理系统;对外水入侵点位建立智慧监测管理体系;建立雨水调节系统;对区块内设置检测点,对检测点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复核实施方案与理论数据误差;通过对区块内逐步分解工程建设,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建立封闭的污水系统,避免了河涌水位较高出现河水倒灌情况发生,暂时不具备分流区域进行“封闭式”截流系统,新建调蓄设备,错峰处理系统能够缓解管网白天夜间运行压力,降低了管网漏渗的率,降低地下水入渗量;开放式雨水调节系统,减少雨水径流,缓解雨水管网输水压力;能够提高污水厂进厂浓度,实现污水厂提质增效以及河道水质提升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网格化的区块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区块内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块,建设调蓄设备,完成错峰处理系统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水入侵点位建立管理体系的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雨水调节系统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雨水调节系统的步骤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生态滞留区域的步骤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检测点内的水质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检测点现状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在区块的检测点安装实时流量检测装置;在生活区以每日的相同时间段,每隔预设时间段取样检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进厂浓度调节方法,涉及水生态治理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区块内逐步分解工程建设,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对区块内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避免了河涌水位较高出现河水倒灌情况发生,针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块,建设调蓄设备,完成错峰处理系统,能够缓解管网白天夜间运行压力,降低了管网漏渗的率,降低地下水入渗量;对外水入侵点位建立智慧监测管理体系;建立雨水调节系统,缓解雨水管网输水压力对区块内设置检测点,对检测点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复核实施方案与理论数据误差;提高了污水厂进厂浓度,实现污水厂提质增效以及河道水质提升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邓飞,朱少博,周欣星,楼少华,邵宇航,孙翰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