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4557发布日期:2024-03-25 19:3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灰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时代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为90亿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31%(2022年)。农村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的厕所较多使用旱厕,因此生活污水是以厨房、洗衣、淋浴废水为主的灰水。对于现状农村灰水,一般是直接排放至庭院、道路两两旁。灰水是一种轻污染废水,一般经过处理可实现循环利用,但现有直接排放的处理措施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在存在一定地下水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人居环境健康风险。

2、目前,由于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众多,建设集中污水设施显得十分困难,这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成为影响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的因素。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业界相关企业也尝试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直接照搬到农村,其处理材料更换费用高、农户难以实现自我维护,导致难以实现长期运行,最终这些设施成为了闲置工程,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3、本发明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所述灰水处理方法采用了灰水处理系统,所述灰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多个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内的分隔单元和排污管路,多个所述分隔单元将所述处理池依次分隔为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厌氧处理室、生化处理室和净水室,所述第一过滤室的进水侧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净水室的出水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第一过滤室内设置有用于对灰水进行粗过滤的格栅和砾石填充层;所述第二过滤室内具有多块间隔布设的藤棉过滤块;所述厌氧处理室的顶板为透明板;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设置有曝气单元和降解单元;所述净水室内设置有消毒单元;

4、所述排污管路包括具有排污泵的排污主管和多个与所述所述排污主管连通的排污支路,所述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厌氧处理室、生化处理室和净水室的底部均具有排污口,多个所述排污口分别与所述排污支路一一连接;

5、所述灰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灰水进入第一过滤室经格栅和砾石先后过滤后溢流至第二过滤室内,利用第二过滤室内的藤棉过滤块进行多级过滤,除去灰水中的较小杂质;经二次过滤后的水溢流进入厌氧处理室,在厌氧处理室内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厌氧处理,经厌氧处理后溢流进入生化处理室,利用降解单元进行有机物降解,最后溢流至净水室内。

6、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为农村地区产生的灰水而设计,其利用分隔单元将处理池分隔为多个依次连通的处理室,不仅能实现灰水的粗过滤和细过滤,在厌氧预处理后利用降解单元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确保水质净化效果,处理后的净水可用于村镇生态补水、生活杂用水、道路浇洒等,实现了水资源再生利用,其建造费用低且污水处理效果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7、在本发明中,采用格栅、砾石和藤棉进行即可满足过滤需求,更换简单且成本低,通过透明顶板进行厌氧处理,利用流化床填料降解有机物,维护成本低,且能有实现灰水的连续过滤并降低灰水中的有机物,运行成本低。

8、在实际安装时,第一过滤室内的格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格栅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格栅的过滤孔自进水侧到出水侧变小,实现二级过滤,砾石位于最后的腔室内,以确保过滤效果。

9、优选的,所述分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池的底壁上的第一隔板和设置在处理池的顶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设置,第一隔板的顶部与处理池的顶壁间隔设置形成上出口,第二隔板的底部与处理池的底壁间隔设置形成下出口。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分隔单元使得上个处理室内的水有上出口溢流至两个隔板之间,再由第二个隔板的底部进入下一个处理室,即上一个处理室内的水经处理后折流进入下一个处理室,使处理更加完全。

10、优选的,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设置在所述生化处理室内的与所述曝气泵连接的多根曝气管路和曝气器,每根所述曝气管路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所述曝气器。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曝气单元为生化处理室提供足够的氧气,为有机物降解提供氧气来源,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11、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还设置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设置在生化处理室上部的安装杆和通过挂钩设置在所述安装杆下方的网框,所述降解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网框内的流化床填料。有益效果是:在曝气过程中流化床填料在网框内上下翻滚,有效保证降解效果。

12、更优选的,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网框的下支撑杆。在实际安装时,下支撑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支撑网框。

13、优选的,所述消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净水室内的消毒灯。在实际安装时,消毒灯(优选紫外消毒灯)可以是多个,多个消毒灯竖向安装,利用紫外线对生化处理后的净水进行消毒,进一步确保净水室内净化水的水质。

14、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质监测单元。本发明利用水质监测单元监测净水的水质,若不合适可再次进行净化,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净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为农村地区的灰水而设计,采用格栅、砾石和藤棉进行即可满足过滤需求,更换简单且成本低,通过透明顶板进行厌氧处理,利用流化床填料降解有机物,维护成本低,且能有实现灰水的连续过滤并降低灰水中的有机物,运行成本低。

16、本发明利用分隔单元将处理池分隔为多个依次连通的处理室,不仅能实现灰水的粗过滤和细过滤,在厌氧预处理后利用降解单元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确保水质净化效果,处理后的净水可用于村镇生态补水、生活杂用水、道路浇洒等,实现了水资源再生利用,建造费用低且污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水处理方法采用了灰水处理系统,所述灰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多个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内的分隔单元和排污管路,多个所述分隔单元将所述处理池依次分隔为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厌氧处理室、生化处理室和净水室,所述第一过滤室的进水侧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净水室的出水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第一过滤室内设置有用于对灰水进行粗过滤的格栅和砾石填充层;所述第二过滤室内具有多块间隔布设的藤棉过滤块;所述厌氧处理室的顶板为透明板;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设置有曝气单元和降解单元;所述净水室内设置有消毒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池的底壁上的第一隔板和设置在处理池的顶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设置,第一隔板的顶部与处理池的顶壁间隔设置形成上出口,第二隔板的底部与处理池的底壁间隔设置形成下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曝气泵、设置在所述生化处理室内的与所述曝气泵连接的多根曝气管路和曝气器,每根所述曝气管路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所述曝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还设置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设置在生化处理室上部的安装杆和通过挂钩设置在所述安装杆下方的网框,所述降解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网框内的流化床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室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网框的下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净水室内的消毒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质监测单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地区的灰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灰水进入第一过滤室经格栅和砾石先后过滤后溢流至第二过滤室内,利用第二过滤室内的藤棉过滤块进行多级过滤,除去灰水中的较小杂质;经二次过滤后的水溢流进入厌氧处理室,在厌氧处理室内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厌氧处理,经厌氧处理后溢流进入生化处理室,利用降解单元进行有机物降解,最后溢流至净水室内。本发明采用格栅、砾石和藤棉进行即可满足过滤需求,更换简单且成本低,通过透明顶板进行厌氧处理,利用流化床填料降解有机物,维护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实现了水资源再生利用,其建造费用低且污水处理效果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付健,樊新颖,张莉萍,高小涛,马浩,李超群,李政伟,刘远哲,杨青霞,杨意志,潘晨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