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868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氧化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是一种应用微生物菌类产生生物酶催化作用。促使无机物氧化,及有机物分解,从而使高浓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装置——生物氧化发生器,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如ZL93237003.9,其结构有填料、气泵、皮胎、载体、联动装置,其中的填料由若干根可在水中作上浮下沉运动的塑料管垂直排列,并与皮胎结合而成,填料与载体靠联动装置连接,皮胎通过皮管与气泵相接,填料外面有保护罩。由于它的上、下运动是靠皮胎冲气和放气来完成,故速度慢,处理效率低,应用范围局限于在河流或水体之中。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给出一种高效生物氧化装置。可使每日运行费用降低到0.3元/m3左右,可对啤酒废水、酿化废水,食品废水,味精废水,生活污水等作高效处理,并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于已受到轻污染的河水可以通过其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进行自来水供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有沉淀槽(7),它是安装在底座(10)上,在沉淀槽(7)上设置污水槽(1),污水槽(1)内设置填料(2),在沉淀槽(7)的下部设置冲泥管阀(11)、排泥管阀(1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沉淀槽与污水槽是垂直排列,填料(2)是通过支撑臂(3)、支撑架(4)与设在支架(6)上的发动机(5)相接,污水槽(1)是通过循环管(9)与沉淀槽(7)、调节槽(8)相接。污水槽(1)和沉淀槽(7)又可作水平方向排列。发动机(5)是有柴油机或汽油发动机中的曲轴、连杆、活塞、底盘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处理效率高,电能能耗小,运转费用低,投资小。可使高浓废水治理得到一个好的设备。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净水池的)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净水池的)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及原理路线,是由发动机(5)产生动力使得填料(2)在污水槽(1)中不断作出露水面和淹没于水下的上下运动,由循环管路(9)或污水槽(1)使得污水不断的作通过填料自下而上(或自上游向下游)的运动,经过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生化和水膜中溶解氧的氧化后,产生污泥(或脱落生物膜)流入沉淀槽(7)而沉淀,上清液进入下一段继续处理,不断循环,使污水得到净化。原理,是根据大气复氧双膜理论认为污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增长率与填料上所附水膜和大气接触的面积(A)成正比,与水膜中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差(Os—O)成正比。故而当具有十分巨大数量的填料面积出露水面时填料上所附水膜与大气接触而大量复氧,而当填料淹没水中时,水膜中已含的溶解氧由于对流扩散作用很快降低到与污水中溶解氧含量相同,故而水膜中的溶解氧饱和差很快增大。其结果使在填料上生物膜很快增长使有机物分解,又由于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又使得无机物很快被氧化从而得到高效去除率。其技术路线是将常规生物处理方法工艺流程中曝气(或生物滤池、滤塔、转盘)一级和二沉池-级综合在一个装置之中。经试用与现有生物处理方法列出如下对比表<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616">选用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转台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本装置处理污水量(m3/d)1036.81036.81036.81036.81036.8去除率(%)85.585.585.585.585.5造价(万元)单位造价比投资(元/m3)3836736347353383230922212运行费用(元/m3)按电费0.5元/度计算0.640.620.600.650.52</table></tables>权利要求1.生物氧化发生器,它包括有沉淀槽(7),它是安装在底座(10)上,在沉淀槽(7)上设置污水槽(1),污水槽(1)内设置填料(2),在沉淀槽(7)的下部设置冲泥管阀(11)、排泥管阀(12),其特征是沉淀槽与污水槽是垂直排列,填料(2)是通过支撑臂(3)、支撑架(4)与设在支架(6)上的发动机(5)相接,污水槽(1)是通过循环管(9)与沉淀槽(7)、调节槽(8)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氧化发生器,其特征是污水槽(1)和沉淀槽(7)又可作水平方向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氧化发生器,其特征是发动机(5)是有柴油机或汽油发动机中的曲轴、连杆、活塞、底盘构成。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生物氧化发生器,结构有沉淀槽,它是安装在底座上,在沉淀槽上设置污水槽,污水槽内设置填料,在沉淀槽的下部设置冲泥管阀,排泥管阀,沉淀槽与污水槽是垂直排列,填料通过支撑臂、支撑架与设在支架上的发动机相接,污水槽是通过循环管与沉淀槽、调节槽相接。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小,运转费用低、投资小,特别对于高浓度废水的好氧处理更具有高效的优越性,适用范围广。文档编号C02F3/10GK2273308SQ9623190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申请日期1996年5月23日优先权日1996年5月23日发明者陈鸣钊申请人:陈鸣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