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污水曝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0249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污水曝气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太阳能污水曝气池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地,是一种污水曝气池。
[0003]
【背景技术】
[0004]在污水处理领域,一般都需要配置生化处理系统,其中包括好氧菌处理池,用于分解池内的富营养物质;而为了使好氧菌保持充分的活性,需要为曝气池配备曝气机,用于向池内输入空气。目前曝气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能耗较大、噪音较大,并且无法使空气均匀地到达池底淤泥的各个位置,从而使大量的输入空气被浪费。
[0005]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污水曝气池,该太阳能可以利用太阳能向池底连续输入空气,并且使空气较均匀地到达淤泥层的各个位置,不仅节约能量,还促进了淤泥层对于氧气的吸收效率。
[0007]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该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池底从下至上包括基底、孔隙层、淤泥层;所述孔隙层架空于基底之上;所述池体外设有由真空集热管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部为空气腔,所述空气腔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进气单向阀,以及一个由空气腔指向外界的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通过输气管连通至所述基底与孔隙层之间。
[0008]作为优选,所述孔隙层由海绵层构成,由支架支承于基底之上;淤泥无法透过孔隙层,而水和空气可以透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孔隙层内的气孔的横向孔径大于纵向孔径,以使其内部对于空气的横向阻力小于纵向阻力。
[0010]作为优选,所述空气腔还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回流单向阀,所述回流单向阀通过回流管连通至所述基底与孔隙层之间;并且,所述输气管与回流管处于所述孔隙层下方的两侧,相互正对;从而使回流管对输气管形成一定的负压,使输气管输出的空气易于从孔隙层下方的一侧向另一侧漂移,尽可能地充满整个孔隙层的下表面。
[0011]作为优选,所述孔隙层下方还铺设一个防水透气布袋,所述防水透气布袋铺满所述基底,所述输气管通入所述防水透气布袋;从而使输气管中输出的空气首先充满整个防水透气布袋,然后从该防水布袋的上表面向上均匀溢出,均匀地进入淤泥层。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在工作时,太阳能集热器的空气腔内的空气受到光照持续获得内能,使空气腔内的气压增强,从而通过所述输气管向孔隙层与基底之间输入空气,空气腔内的空气则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补充;空气被输入孔隙层与基底之间后,由于孔隙层对于空气的阻力大于水体对于空气的阻力,使空气优先横向分散,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孔隙层下侧后再向上进入孔隙层内,并在孔隙层内进一步扩散均匀后,再均匀地向上进入所述淤泥层,使淤泥层内的微生物可以均匀而充分地浸沐在含氧空气中,使空气得到充分利用;可见,该太阳能污水曝气池不仅节约能量,还促进了淤泥层对于氧气的吸收效率。
[0013]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实施例一的侧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实施例二的侧视示意图。
[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I的池底从下至上包括基底11、孔隙层2、淤泥层3 ;所述孔隙层2通过支架(未图示)的支承,架空于基底11之上;所述池体外设有由真空集热管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部为空气腔,所述空气腔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进气单向阀51,以及一个由空气腔指向外界的出气单向阀52,所述出气单向阀52通过输气管61连通至所述基底11与孔隙层2之间。
[0018]上述的太阳能污水曝气池,所述孔隙层2由海绵层构成,也可以由其其它孔隙材料构成,如发泡建材,只要满足淤泥无法透过孔隙层,而水和空气可以透过即可。
[0019]另外,为了使孔隙层2内部对于空气的横向阻力小于纵向阻力,使进入孔隙层2的空气可以在孔隙层内横向充分移动,以均匀充满孔隙层,使所述孔隙层2内的气孔的横向孔径大于纵向孔径。
[0020]本实施例一中,所述孔隙层2下方还铺设一个防水透气布袋7,所述防水透气布袋7铺满所述基底11,所述输气管61通入所述防水透气布袋7 ;从而使输气管61中输出的空气首先充满整个防水透气布袋7,然后从该防水布袋7的上表面向上均匀溢出,均匀地进入撒泥层3。
[0021]上述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在工作时,太阳能集热器4的空气腔内的空气受到光照持续获得内能,使空气腔内的气压增强,从而通过所述输气管61向孔隙层2与基底11之间输入空气,空气腔内的空气则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51补充;空气被输入孔隙层2与基底11之间后,由于孔隙层2对于空气的阻力大于水体对于空气的阻力,使空气优先横向分散,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孔隙层2下侧后再向上进入孔隙层2内,并在孔隙层2内进一步扩散均匀后,再均匀地向上进入所述淤泥层3,使淤泥层3内的微生物可以均匀而充分地浸沐在含氧空气中,使空气得到充分利用;可见,该太阳能污水曝气池不仅节约能量,还促进了淤泥层3对于氧气的吸收效率。
[0022]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舍弃所述防水透气布袋7 ;而使所述空气腔再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回流单向阀53,所述回流单向阀53通过回流管62连通至所述基底11与孔隙层2之间;并且,所述输气管61与回流管62处于所述孔隙层2下方的两侧,相互正对;从而使回流管62对输气管61形成一定的负压,使输气管61输出的空气易于从孔隙层2下方的一侧向另一侧漂移,尽可能地充满整个孔隙层2的下表面。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池底从下至上包括基底(11)、孔隙层(2)、淤泥层(3);所述孔隙层(2)架空于基底(11)之上;所述池体(I)外设有由真空集热管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4)内部为空气腔,所述空气腔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进气单向阀(51),以及一个由空气腔指向外界的出气单向阀(52),所述出气单向阀(52)通过输气管(61)连通至所述基底(11)与孔隙层(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层(2)由海绵层构成,由支架支承于基底(11)之上;淤泥无法透过孔隙层(2),而水和空气可以透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层(2)内的气孔的横向孔径大于纵向孔径,其内部对于空气的横向阻力小于纵向阻力。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腔还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回流单向阀(53),所述回流单向阀(53)通过回流管(62)连通至所述基底(11)与孔隙层(2)之间;并且,所述输气管(61)与回流管(62)处于所述孔隙层(2)下方的两侧,相互正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层(2)下方还铺设一个防水透气布袋(7 ),所述防水透气布袋(7 )铺满所述基底(11),所述输气管(61)通入所述防水透气布袋(7)。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污水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池底从下至上包括基底、孔隙层、淤泥层;所述孔隙层架空于基底之上;所述池体外设有由真空集热管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部为空气腔,所述空气腔连接一个由外界指向空气腔内的进气单向阀,以及一个由空气腔指向外界的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通过输气管连通至所述基底与孔隙层之间。该太阳能可以利用太阳能向池底连续输入空气,并且使空气较均匀地到达淤泥层的各个位置,不仅节约能量,还促进了淤泥层对于氧气的吸收效率。
【IPC分类】C02F3/12
【公开号】CN105565487
【申请号】CN201510746506
【发明人】朱小菊
【申请人】朱小菊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