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潜流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2050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人工潜流湿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是一种人工潜流湿地。包括重力浓缩除污泥池,通过管路与重力浓缩除污泥池连通的人工潜流湿地池,所述人工潜流湿地池的池底和出口侧池壁上分别设有池底基质填料层和池壁基质填料层,出口侧池壁的基质填料层与池内之间设有防水层且通过池底基质填料层底部的底端溢流口与池底基质填料层连通,在池壁基质填料层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人工潜流池的池内横向设有多层栏栅,栏栅上均布除污藻类。不会产生淤积、阻塞现象,水的流速正常,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水处理彻底。
【专利说明】
人工潜流湿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是一种人工潜流湿地。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及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潜流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工程强化和优化组合进行废水的处理。利用人工湿地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地面径流雨水、合流制下水道暴雨溢流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盐类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传统人工潜流湿地中细小沙土易下渗到填料层中,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影响水的流速。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潜流湿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潜流湿地,包括重力浓缩除污泥池,通过管路与重力浓缩除污泥池连通的人工潜流湿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潜流湿地池的池底和出口侧池壁上分别设有池底基质填料层和池壁基质填料层,出口侧池壁的基质填料层与池内之间设有防水层且通过池底基质填料层的底部的底端溢流口与池底基质填料层连通,在池壁基质填料层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人工潜流池的池内横向设有多层栏栅,栏栅上均布除污藻类。
[000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不会产生淤积、阻塞现象,水的流速正常,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水处理彻底。
[0005]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重力浓缩除污泥池为多个且并列布置。
[0006]所述人工潜流池的水面和岸边分别设有水面植被和岸边植被。
[0007]所述栏栅向出口侧倾斜布置,与池底呈40度角。
[0008]所述栏栅之间的距离为3至5米,所述栏栅下端置于池底基质填料层且与水面等尚O
[0009]所述池底基质填料层依次为沸石、碎石和沸石;所述池壁基质填料层依次为沸石、碎石和沸石。
[0010]所述重力浓缩池除污泥池的前后池壁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紧贴池壁,进水管的下管口位于重力浓缩池的中下部。
[0011 ] 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出口侧的池壁底部设有出泥口,池底向出泥口倾斜,出泥口设有阀门。
[0012]所述重力浓缩除污泥池的上表面高于人工湿地池的上表面。
[0013]所述的防水层的材料为HDPE防渗膜或HDPE土工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发明的栏栅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第一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第一池底1-3;阀门1-4;第一进口侧池壁1-5;第一出口侧池壁1-6;出泥口 1-7;澄清池1-8;进泥池1_9;压缩池1-10;人工湿地池2;第二进水管2-1;栏栅2-2;除污藻类2-2-1;池底基质填料层2_3;沸石
2-3-1;碎石2-3-2;池壁基质填料层2-4;人工湿地池出水管2_5;水面植被2_6;防水层2_7;池底溢流口 2-8 ;池内2-9 ;岸边植被2-10 ;第二出口侧池壁2-11 ;连接管3 ;第二重力浓缩除污泥池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与第二重力浓缩除污泥池4并列布置,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与第二重力浓缩除污泥池4通过连接管3分别与人工湿地池2的第二进水管2-1连通,为了增加污水处理量,可以并联多个重力浓缩除污泥池;重力浓缩池除污泥池I的第一进口侧池壁1-5、第一出口侧池壁1-6池壁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第一进水管1-1紧贴池壁,第一进水管1-1的下管口位于第一重力浓缩池I的中下部。第一重力浓缩池I的第一出口侧池壁1-6底部设有出泥口 1-7,第一池底1-3向出泥口 1-7倾斜,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放污泥;出泥口 1-7外侧设有阀门1-4,用于排除沉积与第一池底1-3的污泥,要排放污泥时才打开阀门1-4,否则阀门1-4为关闭状态。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与第二重力浓缩除污泥池4的上表面高于人工湿地池2的上表面。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的顶部为澄清池1-8,中部为进泥池1-9,底部为压缩池1-10。第一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与第二重力浓缩除污泥池3的结构相同。
[0019]人工潜流湿地池2的池底和第二出口侧池壁2-11上分别设有池底基质填料层2-3和池壁基质填料层2-4,池底基质填料层2-3依次为沸石2-3-1、碎石2-3-2和沸石2-3-1;池壁基质填料层2-4为三层,依次为沸石2-3-1、碎石2-3-2和沸石2-3-1,第二出口侧池壁2_11的池壁基质填料层2-4由池底至池顶;依次为沸石2-3-1、碎石2-3-2和沸石2_3_1,池壁基质填料层2-4与池内之间设有防水层2-7,与池内2-9隔绝,防水层2-7的材料为HDPE防渗膜或HDPE 土工膜;池壁基质填料层2-4通过池底基质填料层2-3底部的底端溢流口 2_8与池底基质填料层2-3连通,在池壁基质填料层2-4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管2-5,通过底端溢流口 2-8使水流到右侧的池壁基质填料层2-4的通道,水会通过重力的作用不断上升,流经池壁基质填料层2-4的水进一步净化,最后经由上面第二出水管2-5流出。人工潜流湿地池2的池内横向设有多层栏栅2-2,栏栅2-2上均布除污藻类2-2-1,多种类交叉均匀分布,以便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水中的各类离子。栏栅2-2向出口侧倾斜布置,与人工潜流湿地池2的池底呈40度角。栏栅2之间的距离为3至5米,栏栅2-2下端置于池底基质填料层2-3且与水面等高,两侧至岸壁,目的是让污水全部流经栏栅2-2。人工潜流池2的水面和岸边分别设有水面植被
2-6、岸边植被2-10,按种类分层种植,均匀铺设,以便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水中的各类离子。
[0020]本实例工作时,原污水从第一进水管1-1处进,从第一出水管1-2处流出,阀门1-4处于关闭状态。污水由第一进水管1-1连续排入,在池中积累,污泥在重力场的作用下自然沉降,发生分离,污泥浓缩在底部压缩池区域,而上层则变得澄清,通过连续的排入,最终顶部的澄清池区域的水会从第一出水管1-2溢出。
[0021]当污泥集聚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打开阀门1-4进行排放污泥,来减少污泥占据的空间,排放后关闭阀门1-4。本实例所设计的重力浓缩除污泥池I,为多座并列排放便于提高工作效率。经过由沉淀污泥得到的澄清水全部排入人工湿地池2,从第二进水管2-1处管道末端流出进入人工湿地池2的池内2-9,污水便会依次流经湿地内部设置的栏栅2-2,水会从池底基质填料层2-3的池底溢流口 2-8处流入池壁基质填料层2-4,最终从第二出水口 2-5流出。当污水流入后,水面上的植被2-6及内部设置的栏栅2-2上的藻类2-2-1会吸收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无机物质及金属离子,达到除污效果,污水一部分会从池底基质填料层2-3中流过,也可以除污,最终污水会统一流经池壁基质填料层2-4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最后将水排出。
[0022]由于污水中有污泥、固体颗粒及悬浮固体的存在,利用重力浓缩除污泥池,根据重力静沉原理,可以有效地去大部分除污泥、固体颗粒及悬浮固体。填料和植物根系因有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去除大部分污泥、固体颗粒及悬浮固体的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有机、无机颗粒物及未经去除的悬浮固体被填料和植物根系及潜水藻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在水中加入潜水藻类,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的附着点,从而形成更多的生物膜,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藻类对去除有机和无机物质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后,污水在流经基质层时,能够有效的去除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人工潜流湿地,包括重力浓缩除污泥池,通过管路与重力浓缩除污泥池连通的人工潜流湿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潜流湿地池的池底和出口侧池壁上分别设有池底基质填料层和池壁基质填料层,出口侧池壁的基质填料层与池内之间设有防水层且通过池底基质填料层底部的底端溢流口与池底基质填料层连通,在池壁基质填料层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人工潜流池的池内横向设有多层栏栅,栏栅上均布除污藻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除污泥池为多个且并列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潜流池的水面和岸边分别设有植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栅向出口侧倾斜布置,与池底呈40度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栅之间的距离为3至5米,所述栏栅下端置于池底基质填料层且与水面等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基质填料层依次为沸石、碎石和沸石;所述池壁基质填料层依次为沸石、碎石和沸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除污泥池的前后池壁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紧贴池壁,进水管的下管口位于重力浓缩池的中下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出口侧的池壁底部设有出泥口,池底向出泥口倾斜,出泥口设有阀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除污泥池的上表面高于人工湿地池的上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的材料为HDPE防渗膜或HDPE 土工膜。
【文档编号】C02F101/20GK106082567SQ20161070881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24日
【发明人】王昊, 田灿, 安晓青, 钟卉元, 刘晓
【申请人】华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