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8805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连接动力进水、进泥管,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与装置主体下部的进水主管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右侧的上部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出水主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一个较宽来水负荷变化范围内,系统出水下游始终保持运行负荷基本不变,这样可以整个水厂的处理效率提供很大保证;负荷的稳定保证了下游生化系统微生物种群(尤其是硝化菌这样需要稳定生存条件的菌种)的稳定生长,这对处理效果的稳定至关重要;负荷的稳定简化了下游生化的运行难度,为实现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专利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本发明主要涉及到污水处理领域,当前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处理技术,但是1、当前虽然有众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是假定一个稳定的工况来设计和计算,对于污水处理系统实际面临的来水负荷变化没有专门的设计和设备,一般只能通过整体放大来应对;2、当前包括HCR工艺在内的大多数工艺设计都是一种固定式的连接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特定工艺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实际运行变化,也就没有发挥该工艺对应对负荷变化的实际能力。
[0003]3、对于HCR工艺本身来说在较低负荷运行条件下有能耗偏好及硝化反应普遍不加的问题。
[0004]因此,针对一种静态或叫稳态的工况下的设计。针对污水处理系统普遍面临的负荷变化问题(来水浓度和流量变化),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技术或设备来应对。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一种静态或叫稳态的工况下的设计的缺陷。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I)的上部连接动力进水、进泥管(3),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与装置主体(I)下部的进水主管(12)连接;所述装置主体(I)右侧的上部连接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连接出水主管(13);所述装置主体(I)顶部设置进气管(9),所述装置主体(I)内部设置整流板(10),所述进气管(9)通向装置主体(I)内部的整流板(10),整装置主体(I)的底部设置混合反应区(11);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同时连接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电动阀门一 (4),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生化池回流管(15)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二 (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回流污泥管(14)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三(6),所述出水管(2)上设置电动阀门五(8)。
[0008]所述进水主管(12)、出水主管(13)、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都平行设置,出水主管(13 )设置在进水主管(12 )下部,回流污泥管(14 )设置下在出水主管(13 )下部,生化池回流管(15)设置在回流污泥管(14)的下部。所述装置主体(I)可为多个串联,所述出水管(2)上连接管路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动力进水、进泥管(3)。所述出水管(2)连接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四(7)。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创新式的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应用改进型HCR技术来达到吸收来水负荷变化,达到保持下游负荷稳定的效果。
[0010]HCR工艺(High Performance Compact Reator)是全混合生物污泥法工艺,利用射流混合原理,通过射流器将污水、污泥和空气高效混合,极大化地促进了不同相物质之间的传质作用,是一种占地少,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并且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工艺。
[0011]本实用新型将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应用于多级HCR处理,装置主体通过多重管道进行连接,并且通过管道上的阀门实现各个处理单元的多种串并联形式及离线和在线状态切换,结合智能曝气系统在综合自控系统统一控制下,根据不同工控(不同水量和浓度情况),调整工艺的深度和形式,实现稳定出水的目的,保证下游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小区间,从而长期稳定保持出水品质;系统中控利用上游的流量和浓度传感器参数,通过运算后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自动调整系统运行模式,保证运行平稳智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完全离线无功率待机,运行的污泥来源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剩余污泥或是生化池内污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实现在一个较宽来水负荷变化范围内,系统出水下游始终保持运行负荷基本不变,这样可以整个水厂的处理效率提供很大保证;负荷的稳定保证了下游生化系统微生物种群(尤其是硝化菌这样需要稳定生存条件的菌种)的稳定生长,这对处理效果的稳定至关重要;负荷的稳定简化了下游生化的运行难度,为实现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所述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结构;
[0014]图2为所述装置主体结构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I装置主体;2出水管;3动力进水、进泥管;4电动阀门一;5电动阀门二; 6电动阀门三;7电动阀门四;8电动阀门五;9进气管;10整流板;11混合反应区;12进水主管;13出水主管;14回流污泥管;15生化池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2,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括装置主体I,所述装置主体I的上部连接动力进水、进泥管3,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与装置主体I下部的进水主管12连接;所述装置主体I右侧的上部连接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连接出水主管13;所述装置主体I顶部设置进气管9,所述装置主体I内部设置整流板10,所述进气管9通向装置主体I内部的整流板10,整装置主体I的底部设置混合反应区11;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同时连接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电动阀门一 4,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生化池回流管15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二 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回流污泥管14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三6,所述出水管2上设置电动阀门五8。
[0019]所述进水主管12、出水主管13、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都平行设置,出水主管13设置在进水主管12下部,回流污泥管14设置下在出水主管13下部,生化池回流管15设置在回流污泥管14的下部。所述装置主体I可为多个串联,所述出水管2上连接管路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动力进水、进泥管3。所述出水管2连接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四7。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创新式的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应用改进型HCR技术来达到吸收来水负荷变化,达到保持下游负荷稳定的效果。
[0021 ] HCR工艺(High Performance Compact Reator)是全混合生物污泥法工艺,利用射流混合原理,通过射流器将污水、污泥和空气高效混合,极大化地促进了不同相物质之间的传质作用,是一种占地少,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并且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工艺。
[0022]本实用新型将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应用于多级HCR处理,装置主体通过多重管道进行连接,并且通过管道上的阀门实现各个处理单元的多种串并联形式及离线和在线状态切换,结合智能曝气系统在综合自控系统统一控制下,根据不同工控(不同水量和浓度情况),调整工艺的深度和形式,实现稳定出水的目的,保证下游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小区间,从而长期稳定保持出水品质;系统中控利用上游的流量和浓度传感器参数,通过运算后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自动调整系统运行模式,保证运行平稳智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完全离线无功率待机,运行的污泥来源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剩余污泥或是生化池内污泥。
[0023]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一个较宽来水负荷变化范围内,系统出水下游始终保持运行负荷基本不变,这样可以整个水厂的处理效率提供很大保证;负荷的稳定保证了下游生化系统微生物种群(尤其是硝化菌这样需要稳定生存条件的菌种)的稳定生长,这对处理效果的稳定至关重要;负荷的稳定简化了下游生化的运行难度,为实现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I),所述装置主体(I)的上部连接动力进水、进泥管(3),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与装置主体(I)下部的进水主管(12)连接;所述装置主体(I)右侧的上部连接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连接出水主管(13);所述装置主体(I)顶部设置进气管(9),所述装置主体(I)内部设置整流板(10),所述进气管(9)通向装置主体(I)内部的整流板(10),整装置主体(I)的底部设置混合反应区(II);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同时连接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电动阀门一 (4),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生化池回流管(15)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二 (5),所述动力进水、进泥管(3)连接回流污泥管(14)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三(6 ),所述出水管(2 )上设置电动阀门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12)、出水主管(13)、回流污泥管(14)和生化池回流管(15)都平行设置,出水主管(13)设置在进水主管(12)下部,回流污泥管(14)设置下在出水主管(13)下部,生化池回流管(15)设置在回流污泥管(14)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I)可为多个串联,所述出水管(2)上连接管路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动力进水、进泥管(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污水动态负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连接到另一个装置主体的管路上设置电动阀门四(7)。
【文档编号】C02F3/12GK205419907SQ201521028741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发明人】王凯
【申请人】北京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