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408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医药领域中使用的能够快速、有效地吸附液体中的毒性物质的吸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亚甲蓝是一种光敏剂,以单波长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制成的病毒性疾病光化学治疗仪与光敏剂亚甲蓝结合产生光化学反应能高效、快速地杀灭人体血浆中的病毒,与血液循环分离机相结合可用于乙肝、丙肝、爱滋等病毒疾病的在体治疗;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用于清除受体体内的病毒。在上述循环治疗过程中,由于亚甲蓝的不断加入,可能引起人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使用亚甲蓝对血液灭毒后,必须阻止亚甲蓝加入人体以避免或减低其副作用。在其它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的场合下,也需要对中毒物质吸附过滤,因此一种快速、有效地吸附亚甲蓝和其它中毒药物的吸附过滤装置,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吸附过滤器,以快速、高效地吸附去除液体中的亚甲蓝,以及液体中其它常见的毒性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过滤器。具体结构如下一种吸附过滤器,具有管状外壳,分为两端的管帽和中间管两部分,管帽与中间管螺接为可以连通的一体;其两端管帽具有可与导管连接的突出连接端,导管直径为2-5毫米,中间管直径为2cm,两端由里向外依次设海绵层、无纺布层、带孔的挡板和环形的密封垫圈。中间管内填充有吸附材料,天然多孔的纳米材料——凹凸棒;中间管两端的多层结构允许液体渗过但可以隔离吸附材料进入吸附过滤器两端的导管;挡板外侧的密封垫圈以防止中间管内液体从与管帽之间的间隙渗出。
一种吸附过滤器可以是如上的对称结构,为双向吸附过滤;另一种为中间管进液一端由外向内只保留密封垫圈、带孔挡板和无纺布层,此为单向吸附过滤。
根据待处理液体的成分及流速的不同,可以采用尺寸不同、吸附材料的粒度不同、吸附材料填充密度不同的吸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吸附、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对液体中的亚甲蓝以及其它毒性药物进行吸附的场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详细阐述。
下面以应用于人体血浆病毒灭活系统的亚甲蓝吸附过滤器100为例,说明本例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亚甲蓝吸附过滤器100的结构为具有管状外壳1,分为两端的管帽11和中间管12两部分,管帽11与中间管12螺接为可以连通的一体;管帽11具有可以与导管连接的突出连接端2,突出连接端2为圆管状,直径可以为3-5mm;中间管12直径为2-3厘米,其内充满装有天然多孔的纳米材料——凹凸棒3作为吸附材料,凹凸棒3的颗粒大小为10-60目,填充的长度可以在5-10厘米。
吸附过滤器100可以分为双向吸附过滤和单向吸附过滤两种,如图1所示,为双向吸附过滤器,其中间管12的两端分别有缓冲隔离层,由里向外依次为海绵层4、无纺布层5、带孔挡板6和密封垫圈7。缓冲隔离层中的海绵4、无纺布5、挡板6可以隔离吸附材料,它们允许液体渗过但是隔离吸附材料进入吸附过滤器两端的导管;密封垫圈7可以避免未处理的液体从缓冲隔离层与管帽11内壁之间的间隙渗入管帽11内而混入已经处理过的液体中,也可以防止过滤后的液体回流。这种双向吸附过滤器使用时可以不分方向,两端均可以作为进液端。
图2所示为单向吸附过滤器,与双向吸附过滤器不同之处在于,单向吸附过滤器中间管两端口结构不同,参照图中箭头所示,在出液口一端,仍然设有缓冲隔离层,由里向外依次为海绵层4、无纺布层5、带孔挡板6和密封垫圈7,而在进液口一端,只设无纺布层5、带孔挡板6和密封垫圈7。单向吸附过滤器只允许液体单向流动,在中间管12外壁需标记流向箭头。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所用吸附材料凹凸棒3为颗粒状,均经过高温(500-600℃)处理,其为均匀一致,对血浆中的活性成分无吸附作用,所以吸附过滤过程不影响血浆功能。
吸附过滤器的外壳1可选用工程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
吸附过滤器两端的突出连接端2为两节导管,导管直径为3-5mm。其中一端为输入端,连接待处理源,如血袋;另一端为输出端。
对于本实用新型用于吸附亚甲蓝的吸附过滤器100,可以单独使用,如将已进行病毒灭活的血浆通过吸附过滤器100亚甲蓝被吸附,而血浆中其他成分通过,可以得到洁净的血浆制品。本吸附过滤器也可以直接配合病毒灭活装置使用,将病毒灭活后的血浆直接输入吸附过滤器,从过滤器输出端流出的血浆即为可以直接用于人体的洁净的血浆。具体使用时,例如,在血浆加入光敏剂亚甲蓝(浓度为1μmol/l),封袋;血浆袋放置于病毒性灭活光学治疗仪中,光照灭毒(30-60μm);灭毒后的血袋连结到吸附过滤器,通过吸附过滤,可以吸附去除95%的亚甲蓝。经过灭毒与过滤吸附的血浆可以直接用于人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制品中亚甲蓝的浓度,并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应用于血浆病毒灭活系统,还适用于其他任何需要吸附以降低亚甲蓝浓度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吸附其它液体中的毒性物质,如巴比妥、异丙嗪、氯丙嗪等。此时吸附过滤器具有上述相同的结构,只是根据待处理液体的成分及流速的不同,可以采用尺寸不同、吸附材料的颗粒大小不同、吸附材料填充密度不同的吸附过滤器。
权利要求1.一种吸附过滤器,具有管状外壳,分为两端的管帽和中间管两部分,管帽两端具有可与外导管连接的突出连接端,其特征在于中间管内装有吸附材料,中间管出液的一端由里向外依次设置海绵层、无纺布层、带孔挡板和密封垫圈,中间管进液的一端由外向里依次设置密封垫圈、带孔挡板和无纺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中间管进液的一端最里层设海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吸附材料为颗粒状天然多孔的纳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天然多孔的纳米材料颗粒为凹凸棒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带孔挡板的孔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外导管的连接端为圆管,圆管直径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管帽与中间管螺接为连通的一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管状外壳直径为2-3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过滤器,其特征为所述中间管内填充的吸附材料长度为5-10厘米。
专利摘要一种吸附过滤器,具有管状外壳,分为两端的管帽和中间管两部分,管帽两端具有可与导管连接的突出连接端,中间管填充有吸附材料,中间管两端由里向外依次设海绵层、无纺布层、带孔挡板、密封垫圈。吸附材料为颗粒状多孔纳米材料凹凸棒,可以吸附亚甲蓝等有毒物质;挡板外侧的一个密封垫圈可以避免未处理的液体从缓冲隔离层与吸附管之间的间隙渗出而混入已经处理过的液体中,也可以防止过滤后的液体回流。吸附过滤器可以分为双向吸附过滤和单向吸附过滤两种,都具有高效吸附、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对液体中的亚甲蓝以及其它毒性药物进行吸附的场合。
文档编号B01D24/02GK2631603SQ0326670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日
发明者周锡鹏, 甘源, 阎舫, 孙萍, 杨淑华, 许金波, 王全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