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972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特别是一种成球机械。
背景技术
圆盘造球装置是一种成球机械,现有的成球机械主要由转盘、刮刀系统、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支架等组成。转盘经传动机构倾斜支承在固定支架上,转盘的中心轴与传动轴之间用轴承连接,接触面较小,转盘在转动时容易晃动,系统稳定性较差,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及安装调试要求较高。
(三)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解决系统稳定性差、结构复杂、制造及安装调试不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种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主要包括转盘、刮刀调整系统、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支架,其中,传动机构连接在支架与转盘之间,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如下回转支承式结构转盘下面固定一内齿圈,支架的斜撑上面固定外承圈,内齿圈的内齿与驱动机构的传动齿轮啮合,内齿圈的外周与外承圈内面之间由滚珠滚动连接。
上述回转支承式传动机构的内齿圈与转盘由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外圈与支架由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支架是三角形支架。
本实用新型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的工作原理细粒粉状物料在倾斜的旋转圆盘中受到重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添加适当水分的情况下形成母球。潮湿的母球在圆盘内滚动,使细粒物料不断地粘结在其表面上,母球逐渐长大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不同粒度的球粒在圆盘中沿不同的轨道运行,符合要求的成品球粒从圆盘中排出。
有益效果这种新型的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装置是一种将细粒度粉状物制成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球状物料的造球装置。外承圈与支架固定连接为一整体,使转盘支撑面加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简化了整个装置结构,制造安装也比传统设备容易。工作时,内齿圈在传动齿轮的驱动下带动转盘转动,完成转盘的规定动作;三角形支架容易调节转盘的倾斜角度,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钢铁及有色冶金行业。


图1是圆盘造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回转支撑系统的结构及配置示意图。
1-转盘、2-刮刀系统、3-支架、4-驱动机构、41-传动齿轮;5-传动机构、51-内齿圈、52-第一螺栓、53-滚珠、54-外承圈、5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这种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主要包括转盘1、刮刀系统2、传动机构5、驱动机构4和可调三角形支架3。
参见图2,传动机构5连接在支架3与转盘1之间,其传动机构5是如下回转支承式结构转盘1下面由第一螺栓52固定一内齿圈51,支架3的斜撑上面由第二螺栓55固定外承圈54,内齿圈51的内齿与驱动机构的传动齿轮41啮合,内齿圈51的外周与外承圈54内面之间由滚珠53滚动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主要包括转盘、刮刀调整系统、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支架,其中,传动机构连接在支架与转盘之间,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如下回转支承式结构转盘下面固定一内齿圈,支架的斜撑上面固定外承圈,内齿圈的内齿与驱动机构的传动齿轮啮合,内齿圈的外周与外承圈内面之间由滚珠滚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支承式传动机构的内齿圈与转盘由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圈与支架由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是三角形支架。
专利摘要一种回转支承式圆盘造球机,主要包括转盘、刮刀调整系统、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支架,其中,传动机构连接在支架与转盘之间,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如下回转支承式结构转盘下面固定一内齿圈,支架的斜撑上面固定外承圈,内齿圈的内齿与驱动机构的传动齿轮啮合,内齿圈的外周与外承圈内面之间由滚珠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将细粒度粉状物制成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球状物料。外承圈与支架固定连接为一整体,使转盘支撑面加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简化了整个装置结构,制造安装也比传统设备容易。工作时,内齿圈在传动齿轮的驱动下带动转盘转动,完成转盘的规定动作,三角形支架容易调节,可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钢铁及有色冶金行业。
文档编号B01J2/14GK2868401SQ20052020059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齐国成, 张涛, 佟康铃, 邱杰敏 申请人: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