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自动配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2008阅读:28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自动配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液体配比器具,属液体混合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金属零件进行车、铣、磨等加工过程中需使用冷却润滑液,以降低零件与刀具、砂轮等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并进行润滑,从而确保切磨削等加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加工质量。冷却润滑液由原液和水按比例配置而成。目前,冷却润滑液的配比均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操作工先将配比用的水注入配比箱内,再根据水量计算出原液的份量,再将原液倒入,之后进行混合。配比过程中,工人需反复倾倒配比用液,反复检测浓度,劳动强度大,同时还难以准确控制配比浓度,为此,需研制开发适宜的配比器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自动配比器,以摒弃落后的手工配比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体自动配比器,构成中设置有锥形管1、与锥形管小锥口相连通的膨胀室2,锥形管的大锥口为主进液口3,膨胀室2一侧设有分进液口4,主进液口和分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5、6,膨胀室尾端连通出水口7。
上述液体自动配比器,所述膨胀室2为锥形,所述锥形管1的小锥口及分进液口4与膨胀室4的大锥口端相连通。
上述液体自动配比器,所述锥形管1和膨胀室2的锥度分别为1∶14和1∶3。
本实用新型利用锥形管使主配比液形成高速流,再利用其进入膨胀室后快速扩张形成的低压自动吸入另一小流量的配比液进行自动配比,可通过主进液口及分进液口上的阀门调节控制各配比液的进入量,实现了摒弃落后手工配比方式的发明目的,具有配比操作简便省力、配比浓度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等显著优点,适宜作为各种冷却润滑液的配比器具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标号为1-锥形管,2-膨胀室,3-主进液口,4-分进液口,5、6-控制阀,7-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主进液口3与配比液中比重大的液体输送管路相连通,通常与水输送管路相连通;分进液口4则与需稀释的原液输送管路相连通。
仍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打开主进液口4上的控制阀5后,配比用水进入锥形管1,流速随锥形管的逐渐变细而增加,以较高速度流动的液流在由锥形管1的小锥口进入膨胀室2后因腔室的突然增大形成低压区,将原液由分进液口4吸入膨胀室2内并混合形成所需的配比液,然后,经膨胀室2尾部的出水口7引出。调节控制阀5、6的开启度,控制水及原液的进入量,可获得适宜浓度的配比液。
锥形管1及膨胀室2的锥度设计与主进液口3的进口压力相关。在主进液口3的进口压力不低于0.9Bar(即一般的自来水水压)情况下,锥形管1的锥度可为1∶14,膨胀室2的锥度可为1∶3。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自动配比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中设置有锥形管[1]、与锥形管小锥口相连通的膨胀室[2],锥形管的大锥口为主进液口[3],膨胀室[2]一侧设有分进液口[4],主进液口和分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5]、[6],膨胀室尾端连通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自动配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室[2]为锥形,所述锥形管[1]的小锥口及分进液口[4]与膨胀室[4]的大锥口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自动配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1]和膨胀室[2]的锥度分别为1∶14和1∶3。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自动配比器,属液体混合器具技术领域,用于通过所提供的器具摒弃落后的手工配比方式。构成中有锥形管、与锥形管小锥口相连通的膨胀室,锥形管的大锥口为主进液口,膨胀室一侧设有分进液口,主进液口和分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膨胀室尾端连通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利用锥形管使主配比液形成高速流,再利用其进入膨胀室后快速扩张形成的低压自动吸入另一小流量的配比液进行自动配比,可通过主、分进液口上的阀门调节配比液进入量,实现了摒弃落后手工配比方式的发明目的,具有配比操作简便省力、配比浓度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等显著优点,适宜作为各种冷却润滑液的配比器具使用。
文档编号B01F15/04GK2870966SQ20062002544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日
发明者梁瑞容, 步凯, 李震杰, 李志勇, 郭书兵, 何方, 马晓兵 申请人: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